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2020年可能是汽修连锁的迁移转变年。
一方面,疫情影响下,传统汽修连锁品牌,不管是区域的还是全国的,险些处于扩展结束状态;另一方面,几个互联网平台,行业俗称“猫虎狗”,则借此机会快速发展。
天猫养车今年操持500家,明年目标3000家;途虎养车今年已经打破2000家;京东汽后则故意无意强化“京东养车”的观点,并且调度了京车会的加盟政策,意欲实现强管控。
还有一个征象不容忽略,那便是不少区域连锁呈现出站队方向,比如西安的恒泰、哈贝卡等选择天猫养车,苏州的俏丽狮选择途虎养车,甘肃兰州的驭驰天下选择京车会。
从行业走势来看,中国市场终极有可能走向几家全国连锁和多家区域连锁共存的局势,而且相互之间是平行竞争关系。
但当下的现状却表明,虽然少数区域连锁坚持独立性,不过大部分还是方向于在得当的机遇选择站队。
站队意味着不愿定性,防守姿态高于进攻姿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中国汽修连锁的现状。
从结果倒推过去几年汽修连锁的各类决议和建构,细分解征象实在很明显:社区店模型、豪华车专修、钣喷连锁、专项维修……有些玩家找到了一定方向,有些玩家遭遇瓶颈,有些玩家直接被淘汰出局。
走到这个阶段,汽修连锁仍旧处于突围成功的前夕。
一、社区店成为必争之地
过去几年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专注社区店模型,这个征象是有迹可循的。
一方面,综修厂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弱,人工本钱急剧上涨,利润提高不明显,导致人效很低;另一方面,汽车质量提升致使破坏率降落,快修快保业务的比例上升,从而凸显出门店做事能力的主要性,3-5公里圈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主机厂
在浩瀚考试测验主体中,以车享家为代表的主机厂该当是最积极的玩家之一。
车享家在2015年启动,并迅速成为全体车享平台的根本与核心。
车享家的门店分为中央店、综合店和社区店三种,但以社区店为主,以维修保养业务为切入点。
在整体业务模型上,车享家的问题实在并不大。
不过从今年一系列的宣布可以看出,车享家的发展碰着一定瓶颈。
从此前的剖析中可以归纳总结出车享家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捉住线上流量、门店属性和认知并不突出、门店布局分散且扩展速度过快、运营体系不稳定等。
个中,直营门店体系的资金投入过大,盈利能力又跟不上扩展速率,导致今年大规模关店。
在上汽集团的车享家之后,上汽通用车工坊、北汽好教化、福特Quick Lane、东风神龙阳光工匠、PSA欧洲维修等主机厂旗下的维修连锁品牌纷纭落地,清一色地启用社区店模型。
当然在路径上稍有差异性。
比如车工坊和欧洲维修都因此汽配为根本,前者的德科品牌,后者的欧洲维修品牌,以汽配带动维修连锁发展。
其他的品牌则是直接切入维修连锁的培植,再导入自主汽配品牌。
当然,这些连锁放弃了车享家的直营模式,以加盟为主,可以缓解资金投入上的压力,但是管控能力是个问号。
如果无法实现对门店的强管控,那么门店也只是挂个门头,导致连而不锁。
社区店三要素:位置、流量、做事,主机厂体系的连锁在三个方面都缺少上风,再加上独立售后体系和原来的4S体系形成竞争关系,集团内部的系统层级繁芜。
主机厂独立售后体系在社区店上的布局难言成功。
-互联网平台
主机厂这个外来者发展不顺,跨界的互联网平台反而风生水起。
途虎在2016年年初布局工场店,定位便是社区店,先以轮胎业务为切入口,随后聚焦维修保养业务;新康众早期的天猫车站以综修厂为主,后期的天猫养车也转向社区店,项目为快修快保和洗车美容;京东汽后的京车会也是选择社区店作为加盟工具。
从位置、流量、做事三个要素剖析,地理位置属于稀缺资源,有时性较大,难以把握。
但流量却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上风,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平台终极不谋而合地选择社区店。
途虎自成立以来通过轮胎补贴,以及后来的保养战积累了B端流量;天猫车京东自带C端流量,目前还在转化和不断积累阶段。
下一个阶段便是比拼做事的阶段。
途虎通过门店的流程化运营设计,合营督导、神秘访客等办法,再加上节制流量,实现了对门店的强管控,强管控背后便是对做事的掌握。
天猫养车目前也在发力培植运营团队,提高门店的整体运营管理,京车会同样如此。
在节制流量和把控做事之后,车主对一家门店产生信赖,已经被锁定在这家门店,不再须要依赖持续的营销活动。
在此根本上,平台持续积累线上流量,并借此连续扩展给新店输血。
这便是互联网平台扩展社区店网点的基本逻辑。
-零部件品牌商
根据这个逻辑不雅观察其余一个群体,也便是油品和轮胎品牌商布局的连锁,例如博世车联、米其林驰加,以及今年孚创要重点发力的美孚1号车养护,它们都是社区店模型。
早期驰加和博世车联依赖专业化运营管理,以及供应链支持,在行业里面迅速扩展,并赢得了一定行业口碑。
在那个阶段,他们首先办理了做事问题,比如驰加在轮胎上的做事标准受到车主和行业的认可。
不过他们没有办理流量线上化的问题,到了全体行业的下行阶段,没有线上流量支撑新开门店,因此遭遇了扩展瓶颈,乃至部分驰加门店被途虎收购。
比拟互联网平台,主机厂和零部件品牌商在发展社区店时碰着的问题类似,缺少线上流量的支撑,大概部分门店经营状况良好,但是大规模扩展并不随意马虎。
-传统汽修连锁
如果我们把主机厂和零部件品牌商视作一个群体,互联网平台视作一个群体,这个领域还存在另一个大群体,那便是传统汽修连锁。
事实上,过去几年不少原来的综修厂和洗美门店向社区店转型,小拇指便是一个很范例的案例,从车漆微修向快修快保转型得很彻底,还有郑州那一批参与保养大战的企业,都在往社区店布局。
缘故原由上面提到过,原来的业务形态已经不经济,现有的流量情形不敷以支撑老门店和新网点运营下去。
社区店是当下能找到的最为经济的门店模型,而且能够和原有门店体系实现流量互通。
传统连锁的上风在于,已经在本地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品牌影响力,再去布局社区店相对来说更顺利。
但是扩展的区域受限,既不能太近,和原有门店冲突,又不能太远,阔别原有的流量网络。
从疫情期间的表现来看,目前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势。
这才涌现了所谓的站队征象。
这个群体里面也存在坚持不转型的案例,比如苏州的名骏百盛,定位于一站式门店不动摇,而且还在持续扩展。
这和历史积淀干系,而且究竟是少数,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总得来看,社区店已经是各个玩家的必争之地,只不过这些玩家起步的韶光不同,背后的资源上风也不相同,遭遇的问题也不相同。
二、钣喷中央已然退败
始于2014年止于2015年的汽车后市场投资风口,不仅助推了O2O,几家钣喷中央连锁也因此拿到融资,这个中,大师钣喷和有壹手最为人熟知。
在文章《有壹手卖身途虎养车、大师钣喷停摆…钣喷连锁是伪名题 ?》中已经提到过,目前大师钣喷总部险些处于停摆状态,创始人柳青身在国外;有壹手在年中经历一轮股权融资后,大股东易主为途虎养车。
从结果不雅观察过程,钣喷仍旧是个资源型业务,流量节制在保险公司手中,仅仅依赖标准化体系不敷以撬动流量杠杆。
不论是大师钣喷的加盟连锁模式,还是有壹手类O2O的toC模式,到末了都没有走通,都是由于没有办理流量问题。
不过,从这两个案例倒是可以延伸出两个可能性。
第一,在大师钣喷的案例中,它在发展期间闯入的一个误区是网点布局过于分散,没有形成集中有效力量。
如果当时采纳城市连锁布局模型,集中在几个紧张城市核心区域发展,通过品牌力及做事半径布点打通当地保险公司,可能还有机会。
这个可能性大概给后来者带来思考,正由于钣喷是个资源性业务,区域连锁反而可以打通区域保险资源,在小范围内让模式走通。
第二,途虎养车入股并控股有壹手实在很故意思。
入股这件事大概发生在今年年中,在此期间,途虎还收购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结合起来看,途虎故意打通保险场景。
途虎能做这件事情的根本是2000家工场店网点以及背后的流量。
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技能和数据节制在4S体系当中,车主不认可门店的人工和做事代价,比拼的便是流量。
途虎节制流量,就有可能性打通其他业务场景。
途虎打通保险场景的根本在于2000家社区店。
这个模型实在和很多人设想的“1+N”模型,也便是一家钣喷中央+N家社区店类似,利用N个社区店的流量养活1个钣喷中央。
以是未来钣喷连锁的可能性之一,便是依托社区店的布局和布点,可以看作是社区店的业务补充。
从这个角度阐明各大玩家布局社区店连锁,其视角之一便是:社区店被视为业务入口,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有很大机会嫁接其他业务形态。
不管怎么样,以上两点还勾留在设想或试验阶段。
钣喷连锁退败是事实,但也不乏想象力。
三、豪华车专修的瓶颈
豪华车连锁的崛起和4S体系息息相关。
第一,4S店离谱的收费导致车主须要独立售后门店作为补充选择;第二,不少从4S店离职的员工捉住这个机会成立豪华车专修,携带部分技能、数据和渠道资源;第三,豪华车专修每每在价格和做事上对标4S店,很自然地吸引了一批车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诸如华胜、中鑫之宝等豪华车专修连锁应运而生。
目前华胜在全国建立了超过200家连锁门店,中鑫之宝的门店也超过100家。
其余还有部分区域小连锁,比如贵州的星悦奔宝建立了10家旁边直营门店。
与此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出身了诸如德师傅、牛咖斯、威牛修车平分歧于传统开店模式的企业,一韶光得到了成本的关注。
一位从业者曾透露,一辆奔宝奥的单车产值将近5000元,净利润在20%旁边,高产值和高利润支撑着豪华车专修连锁品牌的持续扩展,吸引着更多从业者进入这个领域。
与此同时,连锁品牌依赖客户和产值的体量打通保险业务,与保险公司达成计策互助,带来产值和利润更高的事件车业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鑫之宝便是比较范例的案例。
不过,对付豪华车专修连锁来说,这种向上的态势在近两年放缓了脚步。
首先是4S店越来越重视售后业务,价格开始明显下探,乃至利用免费保养等优惠政策留住新车车主,同时拉回流失落的客户。
其次是豪华车价格也涌现下探,更多消费层级的人购买豪华车,使得在售后层面的均匀消费意向趋于理性。
末了,进入豪华车专修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包括个人开设豪华车专修门店,以及部分综修厂也开始增设豪华车维修项目,让这个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
几个实体连锁的扩展速率放缓,德师傅、牛咖斯、威牛修车等品牌的发展也不太顺利。
其余一个征象是,几个连锁品牌开始向中端车领域渗透,比如华胜的宜修品牌,中鑫之宝做社区快保连锁,星悦奔宝也启动了中端车项目,操持打造1家中央店辐射5-8家社区店的模型。
车型下探,门店做小,这个趋势已经显现。
不过,向下做中端车项目,原有的资源能否有效对接须要打个问号,更多时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
当豪华车专修的向下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与中端车的交融越来越深入,专修的标签是否会淡化?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专项有名无实?
美国市场的细分解征象是很明显的,换油、玻璃、油漆、变速箱等领域都涌现了全国性和区域性连锁。
不少行业人士参考美国市场,把干系模式引入中国市场,在上述的四个领域都涌现了大大小小的连锁品牌。
先说油漆项目,上文提到过小拇指的案例,很早就向快修快保转型,并在去年往轮胎项目转型。
油漆项目受前几年的环保风暴冲击,基本上很难依赖单一项目支撑门店的经营。
在换油,或者说保养项目上,近两年海内涌现了一批企业,比如兔师傅、百顺、大唛等,这些企业都拿到了融资。
美国市场有多家数量超过1000家的换油中央,这给中国市场增长了信心,比如胜牌就和兔师傅互助考试测验把美国模式复制进来。
比较尴尬的局势在于,途虎、天猫养车等一批互联网平台把小保养当作入口项目打起了价格战,把全体行业的均匀价格往下拉,压缩利润。
有不雅观点认为,小保养可能会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目前百顺仍在坚持纯粹的工业化换油,而诸如兔师傅已经动手增加项目,利用更多的项目提高经营上限和壁垒。
在玻璃专修领域有信义易车这样的加盟为主的品牌,依托的是集团资源,曾在2018年对别传播宣传5年内发展1000家加盟店。
但是这个领域的技能壁垒并不高,其逻辑是依赖后端做事带动前端产品发卖,操持履行不如预期。
相反,在变速箱专修领域倒是涌现了一批比较稳定的连锁企业,比如上海的新孚美,广州的连顺,广州的花都环球等。
变速箱专修及其连带的再制造具有技能壁垒,如果和保险公司的事件车业务打通,是有想象空间的。
不过目前的规模还不算特殊大。
其余像洗车、贴膜等专项,都被价格战打得比较透了。
在中国市场,车主逐渐呈现出快修快保去社区店,大修找4S店的方向,希望通过一两家门店办理所有问题。
其余,车主也不习气于为技能和工时买单。
这导致各种专项连锁处于暧昧不清的田地。
五、小结
自从汽车后市场元年这个观点被炒热,同时成本逐步关注汽修这个领域,各种形态的汽修连锁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经由了好几年的试错和发展,目前彷佛处于消声匿迹的状态。
猫虎狗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潜在机会,也造成了一定的惶恐,让从业者看不清方向。
其在社区店上的布局,也会影响大家对付汽修连锁走势的判断。
中央店+社区店的“1+N”模式是否是未来的主流?
五花八门的专修和专项是否会损失个性,逐步和社区店领悟?
中国市场到底须要什么形态的汽修连锁?
行业人士的个人奋斗固然主要,但我们确实须要慎重思考和把握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