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纳兰性德

凄凉的夜孤独的心五首凄美诗词告诉你寂寞的时刻最该思念谁 休闲娱乐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喷鼻香。
当时只道是平凡。

当时只道是平凡

读纳兰的词,总能在脑海中勾勒出纳兰的形象:一个多愁善感的美男子,一个风姿翩翩面露忧郁的大才子。
纳兰的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对仗工致,宛如天成。
纳兰是才子,妻子卢氏也多才多艺,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可能上天总是妒忌人间的美好,“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便是纳兰为思念亡妻卢氏所做。
在一个秋风萧瑟、黄叶飘落的孤独日子里,自然想起了曾经相依相伴的人。
当日的欢畅,陪衬了今日的凄凉。
然而物是人非,当时认为最平凡的事也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活,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残灯无焰影幢幢

与纳兰不同,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悲惨之夜,元稹思念的不是亡妻,却是石友白居易。
元白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二人同科及第,同登仕途,共同发起和领导了新乐府运动,多次同时被贬谪,惺惺相惜。
二人常常以诗词相和,相互勉励,互为精神支柱。
此时元稹蒙冤被贬为通州司马,阔别故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忽然听到石友也蒙冤被贬,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关心石友的安危。
内心极度震荡,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垂死病中惊坐起”,震荡之巨,无异针刺;和衷共济,感同身受。
元、白二人友情之深,可见一斑。
这也难怪在元稹离世九年之后,白居易还在梦中与他“夜来携手梦同游”,深情地写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千古名句。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中秋谁与共孤光

只管人们对付这首词作于黄州还是儋州见地不一致,但诗词中透露出的“寒”、“凉”情调和词人有所感怀却是一定的。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悲惨北望”点明了作词的韶光与主旨。
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
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抚慰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朴拙的伯仲深情。
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在他乡借明月遥寄相思。
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徒增更多烦恼,无奈之下,倍显凄凉。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登高怀远,离愁别绪,对月舒怀,思念心上人,这可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了,可是又有谁能够写得如此悲壮唯美。
“昨夜西风凋碧树”景萧索,人孤独,彷佛已经言无可言,词人却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三句只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措辞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遂成流传千古的佳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之作,墨客滞留异域巴蜀之地,在一个风雨之夜,思念远在长安的妻子。
墨客生平仕途坎坷,多受排挤打击,唯有与妻子相守的日子,才是他生平中最美的光阴。
孤独寂寞之夜,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面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相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蕴藉的力量,也是最美的爱情告白。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成为让人憧憬的美好画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柄,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