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似火,烤熟了在田野间的“食物”。也迎来了这丰收的喜悦,微风中,隐藏着淡淡的幽香。也隐藏了淡淡的思念……

  我喜欢生机盎然时,色彩艳丽的桃花;我喜欢夏日炎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水中物,我喜欢寒冬腊月临寒独自开的傲骨之梅,然而,我却更喜欢那果实累累时,盛开于树枝间的金色桂花,别无他意,只是因它与生俱来的幽香。

以幽香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知识百科

  桂树未开花时,样子笨笨拙拙的,只有茂密的叶子,却让我想起“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诚实向秋景”的诗句,但此时的桂树之景似乎恰恰与万物凋零形成对比,因为秋天的桂树也有属于它独特的“果实”。八月,在桂树的树枝交接处,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米粒大的黄色的花,细碎的,密密的,一丛丛地藏在绿叶间,存于枝杆和叶间嘻戏。

  黄昏时分,我徒步到山间,那里的桂花正开得灿烂,一阵微风吹来,花瓣徐徐下落,像一个个小精灵,穿梭于天地之间,这让我忆起了每年的此时,我便于外婆一起拿着背篓,立于桂树之下,晃动着那桂树的身躯,细小的花瓣脱离生长的“母体”,随风飘落,似乎在追逐嬉戏。细小的花蕊带着淡淡的幽香,夹杂着细长的绿叶,飘落在背篓中,飘落在地上,飘落在我的身旁……此景似乎梦幻,似乎带着宁静的喜悦,又似乎有着浓浓的凄凉。让我觉得桂树似乎“不是人间种,疑似月中来。”

  我曾期望留住这一美景,但它却只能成为一副“桂落美景图”沉淀在我的心里。

  八月中旬,我曾逢着一场秋雨,像丝线,消失于金色之间,也曾有金色的细朵承受不住这超出能力的重量,坠落在地,此时的它显得更加柔弱,若此时遇到的是狂风暴雨,或许就粉身碎骨了。金黄色的花朵与标色的泥土纠缠,最终消逝,唯幽香与雨后空气相结合,令人神清气爽。

  现今,我的母校之中有着一棵桂树,每每秋季,它都会散发出馥郁,让我想起在家乡的此时,我早已和家人一起晃动着桂树那高大的桂树身躯,那一份快乐,那一份温馨,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有人说:“何须浅珍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然而,在我的眼里,这毫不起眼的金色小花就是花中一流之物。

  金秋时节,十里飘香的桂花又会开始绽放它自己的生命,一阵微风掠过,桂花像一只只橙黄的蝴蝶,纷纷落下,唯馨香独存。

  篇二:那一股幽香

  大朵大朵的黑云布满了整个天空,太阳使尽了全身解数,却依旧不能冲出黑云的束缚,只有几束光线在那里无病呻吟。

  我抬头望着那灰蒙蒙的天空,心情也似乎同它一样的灰暗。看着在试卷上鲜红的分数,我不禁轻叹一口气……哎,还是出去走走吧。

  走出了压抑的家中,我来到了屋后的一条小路上。两边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向我扑来,我深吸一口,顿时感觉舒畅了不少。就当我走着走着,猛地抬头一看,不远处竟摇曳着一簇淡紫。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便加快了步伐向它跑去。

  走近了,看的也就更清楚了。哦,是一丛丁香。嫩绿的细根轻轻托着那紫色的花儿,一阵风拂过,那花儿便舞动起自己曼妙的身姿,一缕幽香若有若无地钻进我的鼻子,顿时全身都感觉到它了。我入了迷,看着它左摇右摆婀娜迷人的样子,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披着淡紫色的轻纱,对我浅浅地微笑。

  渐渐的,我却又升起了一丝悲哀,也许人生就像是一座金字塔,有的人注定生在顶层,而我只能做他人的垫脚石,就连这花儿也是这样,它注定美丽……

  天空飘起了雨,我默默地低下了头,任凭濛濛细雨肆意打在我身上。雨落在我身上,我感觉清醒了不少,便又去看那丛丁香。

  丁香那纤柔的身子被小小的雨滴无情地摧残着,好几次它都已被打断在了地上,可没一会儿却又挣扎着、费力地爬起来,继续同自然作抗争。透过它柔弱的身躯,我看到了一颗不肯罢休、坚持斗争的强大的内心。

  我的心灵被这小小的丁香给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到一股暖流流往全身,一种力量莫名地驱使我继续向前。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空重新放晴。在阳光的照射下,丁香再次换发出热情的生命力,又一阵清风拂过,它的幽香似乎更加浓郁……

  篇三:如茗幽香

  第一次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时,她尚还健在。那是我从书市淘回来的,二十八元一本。书才到手时,还心中窃喜,可现在忽又疑心起那书的正版来了,愧疚没能为先生的原著出力。

  我第一次透过文字了解先生,是《我们仨》的开篇首文:“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锺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我走进阿圆卧房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叠大辞典,上面放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看完,笑。真欢欣呐。想那场景,一家三口全都笑坐在沙发上,抱成一团。那种日子应当是流水地过,浮着生命中所要承受的重量——家人、学业、文学,却也是欢着歌地向前流,不为恼。

  再读就是她的《走到人生边上》。此时先生已九十六岁高龄,确实走到了人生的边缘,可如此换来的,更是她思想上的超脱——她同样也走到了至美的边缘。先生的笔洋洋洒洒,思路缜密,让读的人好不痛快。

  此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注释中的《记比邻双鹊》和《镜中人》。且看这一句:“只见母鹊站在柏树枝上,跳上一枝,又一跳逼近巢口,低头细看巢里,于是像啼哭似的悲啼,喳喳七声。共四次。随后就飞走了。柏树旁边胡桃树上湿淋淋的树叶上,还滴着昨宵的雨,好像替它们流泪……”

  原以为,做学问之人,心境早已透彻到看淡轮回。杨绛先生也在《走》中提到过人死后的精神皈依问题,那么,面对老境的陡然荒凉,先生又能怎样感概呢?

  一九九八年,钱钟书病逝。临终前,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事后杨绛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一位女性内心之沉稳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走了,他们一家终于得到团聚。就像《我们仨》中古驿道相聚的画面一样,先生从桥头远远走来,看见钟书挽着女儿阿圆的手,在梦的那边盈盈笑。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无疑,杨绛是最懂《围城》的人,一如三二年的那个早春,钱钟书与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初识。杨绛回忆说,“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更是着迷,身处牛津时,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其爱女钱媛说:“妈妈的散文像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杨绛的笔调一向平稳,尤其是经历过骨肉分别之痛后,她的文字流淌得更加缓慢、神情,在平稳的涟漪下涌动着激流。

  那芳幽茗在文学史上的茶,时间愈久,香得愈浓烈。我愿望着她前行的步子,“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栈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篇四:寒风里的幽香

  时间如同手心里的沙粒,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滑落,但总有些人和事如刻在了心中一般,难以忘怀。

  墙角数枝梅

  在期待中渡过了漫长的暑假,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初中的校门。

  可并不是想象中那般快乐,失去了曾经辉煌我荣耀,没有熟悉的朋友,面对陌生的那些三五成群,嘻哈打闹的同学们,为自己的无法加入不免有些失落。

  然而,酷暑已过,秋天已经到来,瑟瑟的风刮着,不停歇。

  凌寒独自开

  与刚结交的同学没玩多久,又发生了不愉快的冲突,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接受批评。

  晚上想起一天发生的事,翻来覆去无法入睡,那些同学讥讽的话语,不屑的眼神,以及老师失望的叹气,使我不再拥有曾经的自信,对自己也不再感到自豪。

  窗外无情的狂风就像一道冰冷的长鞭,抽打着窗户,暗示着寒冷的严冬不久就会来到。

  遥知不是雪

  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第一学月的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意外的名列前茅,同学们也把目光缓缓地转向我身上,我面对同学们的艳羡目光重新拾起了那丢失的自信,重新变得阳光,快乐,同学们说我变了,只有我知道这是我真正的自己。

  寒冷仍在步步降临,但我已不再感到寒冷,不再惧怕它。

  为有暗香来

  不久,妈妈买回一束梅花种植在了阳台上,屋子里多出了一份清香。

  夜间,我静静地在阳台上欣赏月色,梅花在一旁静静地绽放,它们淡黄色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包裹着中心的褐色的娇小花蕊,在月光下散发出独有的幽香,如同那深林中传来的竹笛声,详和而雅致。

  它们哪怕是没有人去发觉,去赞美,却都竭尽所能地将自己盛开到极致,也不曾畏惧周围的孤独,今夜的寒冷,以及明日的枯萎。

  我也明白了,寒风与寒冷都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就如同梅花经历春天的寂寞等待,夏天的酷暑炎热以及秋天的萧瑟凄凉。

  我也要像梅花一样,不畏惧严寒,开出最美的花朵,散发最诱人的幽香。

  以上就是以幽香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