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当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1937年,王洛宾参加了由著名作仆人玲领导的西北战地做事团,并随团出入枪林弹雨。创作了《洗衣歌》、《老乡上沙场》、《风陵渡的歌声》等歌曲。
王洛宾
王洛宾搜集、整理并记下了浩瀚幽美动听、有学术代价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玉轮爬上来》、《依拉拉》、哈萨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来日诰日》、《羊群里躺着惦记你的人》、《玛依拉》、《薄暮里的炊烟》、《都他尔和玛丽亚》、《暮色苍茫》等。这些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歌曲直到本日仍旧有很高的审美代价。1996年3月14日,在乌鲁木齐与世长辞,享年83岁。
他和三毛有过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
1990年三毛在王洛宾家里
1990年代王洛宾走向辉煌的时候,海峡对岸的三毛女士涌现了。她从小喜好听王洛宾的歌。台湾的教科书就有王洛宾的歌,如《马车夫之恋》、《达坂城的姑娘》、《半个玉轮爬上来》、《青春舞曲》,以是她特殊仰慕王洛宾。第一次见到王洛宾非常吃惊:怎么是个老头?她想象中最少是个漂亮洒脱的情歌王子,没想到留个山羊胡。但几分钟的对话后,王洛宾就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她吸住了。
三毛是受人之托,给王洛宾来送稿费。短暂的谈天后,她就下决心要给王洛宾写传记。她是去新疆旅游的,临走时跟王洛宾说:“你等着我,我到台湾就给你写信,我还会再来的。”三毛回到台湾的第九天,王洛宾就收到了她的第一封信,激情亲切洋溢,“我亲爱的朋友洛宾,我不要叫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熟年龄的人……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有时,是定命……你无法哀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第二次来是9月(第一次是3月)。三毛带了一个很大的大皮箱,估计是准备去新疆过冬的,光喷鼻香烟就带了10条(我记得是龟龄牌喷鼻香烟,黄色包装)。我父亲很难堪。由于她信中就说“我去了不要住宾馆,我要和你住一起”。她不雅观察到我父亲住的屋子很大,有4个寝室。王洛宾很难堪,又不好谢绝,就找了个自己的女学生陪她,陪她做饭。
当时恰好阴差阳错,新疆这边给王洛宾拍5集记录片叫《洛宾交响曲》,父亲每天要出去赶场子拍。回来不能陪三毛。三毛是个很浪漫的人,她想的空间便是和王洛宾两个人。那时候新疆公民很坦直,当时没电话,想去谁家就直接去,到了后直接上楼梯砸门,哗一下就都冲进去了。以是三毛非常受不了。媒体、学生、熟人都涌来找三毛。让王洛宾求三毛具名。我父亲很难堪。三毛末了干脆把自己关家里谢绝见客。三毛一共待了9天。
父亲不肯收受接管三毛,就一贯劝三毛,劝到有一天三毛终于发火了。晚上回来用饭,父亲的电视剧可能要拍完了,见告三毛这好,来日诰日有韶光陪她,不用去剧组了。父亲给她盛了半碗饭,由于三毛打吊针没胃口。结果她端起饭碗一看,哗发火了,“你想饿去世我啊?”对着我父亲喊。可能除了在监狱里没人冲他这么喊过。三毛还补充一句“我杀了你”。以是我父亲就真的接管不了。三毛就找了个借口整顿行李要搬去宾馆住。新疆有个华侨宾馆,可以打长途,她说:“我讲好要和我母亲每天通电话,结果在这里9天都没通过电话。”我父亲也拦不住。
后来三毛就回去了,写了封赌气的信,说:“我还没回台湾,先到喷鼻香港,恰好碰到英国读书时的老朋友,我们同窗,他比我长几岁,我和他订婚了。我们吃了顿饭,没关照父母。洛宾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安然幸福。”题名是“平平”。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想法,也可能复书的。四十多天后三毛在台湾自尽了。然后很多人抱怨说王洛宾没答应三毛,她自尽了。
有人说是大陆炒作王洛宾,根本没这事儿。我很难熬痛苦,本不想公开,后来在我的书里公开了三毛的第一封信和末了一封信。只能说是两个不同天下、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人结合到一起,真的不随意马虎,尤其是我父亲。有人跟我说,“你父亲这么多年孤身一人,那么康健,活到80多岁,那么独立,不要人奉养。”很多人给他先容老伴,他都婉言回绝。
三毛去世那天我跟父亲说:“三毛去世了。”他问:“你怎么知道?”我说,“中心公民广播电台广播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平,于1991年元月4日在台北荣民医院自尽了。”三毛去世后,父亲非常伤感。到了第四天,写了一首歌,我一看,写给三毛的,叫《等待》。他曾给三毛写过两首歌。第一次见面离开时,三毛故意地把一个赤色发卡夹到吉他上,父亲看到后,想到是三毛的,写了个《幸福的D弦》。《等待》这首歌大家可以从出版物上看到,但手稿上多了一句话——“献给去世者的恋歌”。这是王洛宾对三毛的一种情怀。
《等待》歌词全文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迢遥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久不再来,
我永久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