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内在自我在斗殴
在由于自律或者拖延问题来找我咨询的年轻人中,都存在这样一个征象:他们身上彷佛都存在着两个自我,一个自我是哀求性的自我,一个自我是损失行动力的自我。这情形很像一辆车,“哀求性的自我”一直踩油门,哀求自己赶紧提高,但“损失行动力的自我”拖着弘大的身躯,一动不动。于是“哀求性的自我”开始不满、责怪、失落望,“损失行动力的自我”充满无力感,以为自责但又无法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为什么这两个自我一定要一直吵架呢?不能好好互助,把力气用在办理问题上吗?
我让我的来访者放下“不足自律”这个归因,让他们只是谈谈对无法行动的感想熏染时,他们说了很多:
“上司总是对我的事情不满意,我对上司有很多愤怒,压力很大又对自己没有信心”;
“我对自己的复习没有信心,不知道如何面对漫山遍野没有节制的知识点”;
“做这个任务真的是太难了,我害怕去面对它”;
“我实在根本不想做这份事情,但又找不到更好的事情。”
……
统统的统统,只在于那个具备行动性的自己碰着了困难,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和战胜,乃至他们意识不到这些困难的存在,因此无法很顺利地把它言说出来,除非多方勾引,以是他们只是大略地把这些归由于“是我不足自律”。
与从前的家庭成员关系模式有关
这种两个内在自我斗殴的征象是怎么来的呢?有一部分缘故原由在于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尤其是跟父母从前关系模式的内化,“哀求性的自我”一样平常代表着父母从前对待我们的模式,“行动性的自我”是我们真实的样子。
还原为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模式便是:每当碰着问题,父母会通过让孩子达到自己的哀求来办理问题,如果孩子达不到这个哀求,父母就会非常不满,乃至一直攻击孩子。
总而言之,当一个孩子总是被塑造成一个“该当的孩子”,而非“现实的孩子”,他不好的状态是不被收受接管和认可的,这即是把他们扔进了自责和焦虑里,他就很难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状态,他们不知道去觉察自己的内心,去探求问题出在了哪里,更不用提去寻求帮助了。
让“缺少行动力的自己”说话
在每个自责的人的心里,哀求性的自己的声音盖过了统统,那些“你该当是什么样子”“你现在该当做什么”的责怪声压过了统统。以是,你必须首先考试测验不过度关注这些声音,要让那个缺少行动力的自己说话,听听他为什么损失了行动力。以我为例,比如我最近
情绪枯竭、激情消逝,找不到觉得了;
以为别人写得好,对自己的水平不满;
日复一日,越写越重复,玩腻了;
最近太忙了,纯挚便是累了。
我们缺少行动力,每每是由于在行动面前有很多的障碍和感情没有被清扫和处理,但是我们并不自知,我们可能滑入到另一种无效的处理模式里,这就跟“厨房下水道堵了,你却一直责怪抽油烟机”的道理一样。
以是,这绝不仅仅是不自律的问题。面对你真实自我的声音,你才知道真正的缘故原由在哪里。
背后是对自身感想熏染和意志的忽略
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明白了如何才能走出拖延症:
1.看到自己的意志和感想熏染
拖延症的实质是反抗自己对自己掌握性的强制性的哀求,是想要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而不是被强大的超我所掌握,去为别人的意志努力。以是在一个拖延的背后,有长久的对我们自身感想熏染、意志的忽略,要真的看到这一块,去重视尊重自己的感想熏染,而不是哀求,拿回我们真君子生的决定权,才能从根本动力上办理拖延的问题。
2.当我做不到的时候,我须要更加支持收受接管自己
在拖延症来访者身上会看到,当他们达不到自己的哀求、完不成目标时,对自己是无法收受接管的,一遍遍攻击、数落自己,从来未曾试图去理解自己。
这实在便是在重复从前他们跟父母的关系模式:父母只对你提要求,达不到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攻击你,认为你不好,让你充满腼腆和自责。他们从没有试图去理解你,一起帮助你去理解做不到背后的缘故原由,一起去战胜问题。他们从来没有给过自己支持和收受接管的力量,抱持自己做不到的一壁,耐心去探求缘故原由、办理问题。
以是,拖延意味着我们须要去改变我们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模式:当我做不到的时候,我须要更加支持收受接管自己,我须要更多的爱和关怀,须要帮助,须要一个托底。
3.要正视自己“不足上进”的一壁
有拖延症的人一样平常都非常上进,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满,对自己的哀求很高,把很多事都分为正经事和不正经的事,都很害怕自己“堕落”的一壁,不能不干正经事。
实际上,人性既有上进的部分,也有贪玩的部分,如果父母只许可上进的部分,而正常的贪玩的部分被视为不好的,我们就会对自己贪玩的这部分充满腼腆感,以为自己在堕落。
但是我们实在又须要不足上进的这部分,于是只能通过拖延这种被动的办法去实现。
也便是说,如果我们的意识层面不许可自己安歇,那么潜意识就只好通过其他路子命令我们安歇。
实质上,没有人的生命力是萎缩的、颓废的或是烦闷的,只是如果我们总是识别不出我们展现生命力的独占办法,识别不出自己的需求、渴望,那么我们可能就只能用一种歪曲或者侵害的办法偷偷地展现了。
学会玩出乐趣和高度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上进学习、干活才是正经事,统统玩的本能的事情都成了不正经的事。
我们确实要去完成很多主要的事情,但首先要与这些事建立联结和兴趣,这种联结须要的是本能的力量,而不是自律等理性的力量。也便是说,你只有真正热爱一件事,玩进去、研讨进去,做发难来才能真正不费力气。
有所造诣的人干事从来不是靠强逼自己来实现的,而是发自内心喜好他们在做的事。他们靠本能干事,他们“玩”进去了,以是潜力无限。
玩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天赋,是我们人类自带的学习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实在该当回归到一个孩子的天性上。在拖延症的来访者身上,大概从小就没被许可高兴地玩够,不被许可玩,以至于他们竟然把天下上最有趣的事情当成“堕落的事情”。
以是,战胜拖延症的终极妙招就在于“举重若轻”:学会玩,玩出乐趣,玩出高度,玩出自我,玩出深情,玩出成功。
文/李国翠(资深生理咨询师,曾出版生理学领域著作)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