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文滨剧团改组为艺华沪剧团,王盘声任副团长。
20世纪60年代,王盘声曾加盟上海沪剧团,参与《红灯记》剧组。
70年代后期与丁是娥互助演出了《被唾弃的人》。
此后,王盘声所在的艺华沪剧团规复建制,改称新艺华沪剧团后,王盘声为此放弃了留在上海沪剧团的机会,回到了新艺华。
几年后新艺华沪剧团终结,王盘声转入黄浦区文化馆直至1982年退休。
2016年9月14日14时,著名沪剧演出艺术家王盘声在上海去世,享年93岁。

9月14日上午,“一代宗师王盘声百年诞辰追思会”在松鹤园举行,共同思念这一为沪剧奇迹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主要贡献的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百年诞辰追思十生九王的王盘声 休闲娱乐

“志超,志超,我来恭喜侬”……一曲王盘声生前的代表作之一《碧落黄泉》中的经典唱段《志超读信》,让现场的气氛沉浸在浓浓的王派唱腔中。
追思会上,著名沪剧演出艺术家马莉莉在发言中几度哽咽:“我们的子弟,包括他的弟子们,包括下面一代代的青年们,只要你在沪剧舞台上,你一定会唱王派。
以是我想,我们在学习王派的同时,要学习王盘声老师的做人。
他真的是认负责真唱戏,清明净白做人。

马莉莉见告,王盘声老师是王派创始人,是沪剧界的泰斗,自己与王老师同事了很多年, 而且互助了五部戏。
最早是在1970年,他们到北京去学习《红灯记》,两人是在上海火车站上碰面的。
“王盘声老师那时候是50岁不到,我是21岁。
他演李玉和,我演李铁梅,我们整整演了3年。
后来与王老师也互助了好几部戏,比如说《困难的进程》《申曲之恋》《陆雅臣卖娘子》,包括到后来的《宋庆龄》。
在我心目中,王老师是我艺术道路上是一盏明灯。
”她补充说, “王派唱腔,王派艺术是我们沪剧界所有的男口当中是第一个流派。
以是我想在这个百年的活动中,非常感谢文慧沪剧团和黄浦区区政府这么重视。
希望王派艺术能够传承发扬好,我们作为子弟来说,会永久怀念我们的王盘声老师。

王盘声音色甜润,自成一派。
作为沪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盘声的“刘志远敲更”及“志超读信”等唱段传情真切,广为传唱。
王盘声曾是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演出艺术奖分外贡献奖得到者。
沪剧界有“十生九王”之说,可见王盘声对沪剧传承功劳之大、受社会欢迎程度之广。
王派弟子弟子、著名沪剧演出艺术家孙徐春见告,“恩师王盘声老师的唱腔洒脱洒脱。
我是1974年考进沪剧院学馆的,1978年受到王老师沪剧的教诲, 他教我们唱的第一句便是“粮食本是宝中宝”记到现在。
沪剧的小生十个小生九个是王派,自己也是受了王派雨露阳光发展起来的沪剧演员。
”孙徐春深情地说,本日我们思念老师的伟大的艺术,可以用几个字形容,那便是:“老师是鼓噪城市中的一个清净的纯粹的艺术家,祝老师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沪剧茁壮发展,好好发展。

主理方表示,在王盘声百年诞辰之际,希望通过追思,让更多人理解沪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沪剧。
黄浦区文化馆馆长孔晓敏表示,作为文化馆更有这样的责任,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为沪剧艺术的传承、发扬光大而不懈地努力。
上海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表示,对付剧团,对付每个沪剧的爱好者来讲,通过这次活动都是圆了自己的梦,希望沪剧王派的艺术代代相传。

追思会末了,现场的王盘声弟子们一起唱起了王盘声的沪剧《困难的进程》中的经典选段《靠公民增援》,表达了传承和发扬好沪剧的宝贵财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