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普兰店区星台街道杜家社区中央文化广场响起悠扬欢畅的乐曲,在村落民欢笑声中,社区主任张树强则忙前忙后,一刻不得闲。
参加文化广场演出的大妈大嫂秧歌队正副队长72岁的赵静和66岁的陈玉芳说:“三年前,俺们社区没有文化活动园地,除了看电视,再没有其他娱乐活动,把俺这些有文艺细胞的大妈大嫂都憋坏了,自从张树强当上社区主任,除了带领村落民脱贫致富,把文化活动和村落民娱乐生活也作为文化脱贫一个内容,感谢张主任为村落民干了一件实事。
”从去年开始,杜家社区建起600平方米,有广场灯、路灯、有音响、健身器材、有文化长廊、党建、科技种田、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专栏等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富余而乐的村落民们唱歌舞蹈、扭秧歌有地方了。

年近半百的张树强,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人,2017年,社区换届选举,他高票当选社区主任,他表示一定改变杜家社区穷苦面貌,三年内摘掉低收入和“空壳村落”帽子,让大伙不仅增收致富,而且生活也要有滋有味。

这个社区主任措辞算话  第1张

2017年前,1300多户村落民全靠种粮坚持生存,人均收入一万多元,社区集体收入为零,成为全街道靠后的低收入和“空壳村落”。
张树强见告:过去家家户户全种玉米,亩收入才500多元,有粮吃,没钱花。
要想改变穷苦面貌,就得靠发展,真正从土里刨金、让树上结银!
而要发展就必须改变思路,改变传统种地习气,冲破单一种粮模式,进行农业构造和栽种构造调度的同时,瞄准市场多找致富的路子。

“火力全开”的多种致富路子,让杜家社区迅速改变。
从2017年始,杜家社区结合实际,逐步增加收益高的花生和大豆栽种面积,花生达到1500亩,大豆800亩,到2019年,花生和大豆总年收入达到近400万元。
玉米和杂粮面积8000多亩,收入500多万元。
利用粮食富余的上风,结合市场需求,社区号召村落民养牛养猪,到2019年末,全社区养牛养猪2300多头,总收入1490万元。
因时制宜,在土质差的薄地栽上了“油四”“油七”“油八”系列优质油桃600亩,年产量200多万斤,发卖收入600万元,栽大榛子300多亩,年产量25万斤,发卖收入280万元。
为提高耕地产值,增加村落民收入,张树强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地皮千余亩,由蒙牛集团下属的大连保田农业专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青玉米”绿色饲料田,实施青玉米和冬小麦两茬栽种。
地皮流转户每年每亩可得补偿700元,还可到公司里打工,安排工人和时令工50多人,均匀每人收入1.2万元。

张树强“幸福”地见告,现在社区除了巩固栽种业,发展养殖业,还把社区1000多富余劳动力派出到外打工,每人年人为都在3万多元,这又是居民脱贫增收的一笔硬钱。
“大多数人富了,但全社区还有50多户脱贫难户,除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年纪大、重病户,享受国家低保,担保正常生活外,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一个也不落下。
”张树强对说。

张树强领着来到李屯一户因病返贫孙连河老汉家。
52岁的孙老汉是位勤快的农人,百口四口人,四年前,老伴患了癌症,花光了家里钱,还欠下一大笔外债,还要供儿子上大学,成了全社区重点因病返贫户。
为办理孙连河一家脱贫问题,张树强和两委班子研究帮上“造血”项目。
把社区原林业站闲置的旧房和园地,无偿供应给孙老汉养猪养鸡,张树强掏腰包3万多元,帮助孙老汉把养殖场建起来,年收入5万多元,让念大学的儿子顺利完成学业,在城里大医院当上了一名年夜夫,百口彻底脱贫致富。
采访时,孙连河脸上也同样挂满了幸福的笑颜:“我们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主任张树强伸出温暖之手,帮俺养上了猪和鸡,日子过得‘节节高’,百口人感谢他为俺办了一件大好事。

据先容,到去年底,杜家社区已形成栽种、果树、养殖、打工四大家当,年总收入近8000万元,社区集体收入也大幅增长,到今年年底人均收入将打破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