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残疾
47岁的陈翠萍却为
儿子李明(化名)撑起一片天
↓
47岁的巢湖市民陈翠萍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双下肢残疾,失落去了行走能力。平日在家只能靠拄着大略单纯不锈钢条凳“行走”,外出则依赖轮椅。
8月20日上午,在巢湖市区裕溪路一处公寓房内,见到了陈翠萍母子。公寓房为一室一厅,大约40平方米;屋里只有一些简陋的必要生活物品。“孩子在复读,这是我们临时租来陪读的,这个住宿条件比高中时租的房要好多了。”陈翠萍阐明说。
2008年,儿子李明3岁,陈翠萍离婚了。“这么多年来,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陈翠萍说,“除了低保,我和孩子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统统都是我父母无私增援;特殊是孩子读高中时,全靠父母支持了我们生活费、学费。”
今年19岁的李明以530分、超本科线65分的成绩,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风雅化工专业录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付陈翠萍来说显得弥足宝贵“儿子今年能取得530分的好成绩,我已经非常满意了,更为儿子感到骄傲。”
高中三年,陈翠萍为孩子学习,在校外租了间极为简陋的平房陪读。平时,她坐轮椅出门买菜,在家则扶着桌椅帮孩子煮饭、洗衣服等。“租的屋子只有床和桌子,没有任何家电,冬冷夏热,特殊是夏天,蚊虫一抓一把、进屋热浪扑脸,孩子常常就寝不敷,现在想来心里都难过,以为对不起孩子。”陈翠萍回顾说。
孩子读高中和复读这四年里,陈翠萍一贯坚持陪伴孩子,照顾其饮食起居,从未延误过李明求学。身体的残疾给陈翠萍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她从不抱怨,一贯默默地用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一片艳阳天。“每天看着孩子努力学习的身影,我打心眼里高兴,相信孩子就行了!
”
陪读期间,陈翠萍还利用春节放假不须要陪读的间隙租了一间小门面,专门卖些糖果、对联等节庆用品。“这个小店只能利用春节、暑假韶光来业务,虽然挣得微薄,但能补贴一点家用,我也知足了。”
8月31日,是李明开学报到日子,而他开学所需的学费路费等加起来近7000元。“目前,已有两笔爱心助学金办理了孩子开学的根本难题,但还缺一点,我也只能再乞助我的父母支持了。其余,孩子上学后,我也准备把小门面重新开起来,无论再苦再累,也要供儿子读完大学。”陈翠萍武断地说。
畅享未来大学生活时,李明说:“上大学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在学校争取勤工俭学机会,以减轻妈妈的包袱。”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 向枫林
来源: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