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件!
这些都是库房中陈设的机具,这些机具每天都会被车间各个工队带到施工现场。
“等到机具送回来,基本上都是待修状态了。
”刘保龙嘴上搭着话,手却一刻也没有耽搁,洗濯化油器、镐体注入润滑脂、换火花塞……看似不紧不慢的拆卸和安装,实则又稳又快。

“上瘾”是他对自己修理这些机具的描述。
有时,库房内安静得可以听到拧螺丝的声音,刘保龙沉浸在修理这些繁芜的工机具装备中,就像是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修完就不会停下。

一线360行沉醉于机械修理的线路工 汽车知识

电工、钳工、轨道车司机、线路工,从1986年入路以来刘保龙从事过险些所有的工务工种,成为能工巧匠的背后是他丰富又充足的事情经历。
“轨道车我都修过,别说这些小家伙了。
”刘保龙口中的“小家伙”实在一点都不小,威客捣固机又叫内燃冲击镐,是机具库内中等个头的机具,一台重量也要70斤旁边,修理这样一台机器,衣服被汗水浸透是常事。

我们车间统领的几个车站险些都是枢纽站,一个天窗也就不到2个小时,任何一台机具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作业,乃至会因此影响行车安全。
”刘保龙这天勤事情制,可每次有大型施工的夜间天窗,他都会随着作业组一同到现场。

一次,在改换岔心的施工中,眼看进入到扫尾事情,内燃扳手却溘然发生故障无法启动,间隔线路开通还有不到20分钟的韶光,现场职工迅速拿起T型扳手手动复紧螺栓。
此时,一旁的刘保龙已经默不吭声地开始了修理事情,只用了两分钟,内燃扳手的轰鸣声再次响彻站场,线路正点开通,第一趟列车顺利通过。

2016年,车间成立了“多面手”攻关小组,刘保龙成为小组的骨干,痴迷于研究机器的他,终于可以在这个攻关小组中大显技艺。
于是轨端打磨机、绝缘肥边打磨机、道岔转运小车等等,在几年韶光里,刘保龙的小发明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他却说:“算不上发明创造,没啥技能含量。
”但便是这些经由他改造的设备,每年为车间省下十余万元的维修用度。

“还有末了一个,修完就可以回家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6时,空荡荡的院子里只有机具库内传出阵阵轰鸣,没有空调和风扇,库房里只有一盏50瓦的灯泡,幽暗的灯光下,刘保龙依旧沉醉在机器质感的旋律中。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