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3日,由米歇尔·昆策和西尔维斯特·里维创作的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首演于维也纳河边剧院。32年来,该剧在环球吸引了1200万不雅观众,演出场次超过9000场,足迹遍布匈牙利、荷兰、瑞典、德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被翻译成10种不同的措辞上演,是迄今为止全天下最成功的德语音乐剧。
这部以奥地利皇后与匈牙利王后伊丽莎白·阿玛莉·欧根妮为原本创作的音乐剧,讲述了真实的“茜茜公主”的人生——一位自我意识强烈的新时期皇后,为了个人自由与宫廷不懈抗争。
这次来华演出的音乐剧版音乐会,由原版音乐剧制作方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剧院与丹麦狮子娱乐公司联手打造出品,继承《伊丽莎白》美泉宫音乐会的传统及版本。演出阵容力邀欧洲一线主演,在管弦乐队陪衬下,由近30名演员与舞者共同完成剧中39首金曲的现场演绎和剧情演出。个中包括不少德语音乐剧爱好者的“入坑曲”——《我只属于我自己》,讲述茜茜公主武断生平的个人信条。
德语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 郑天然 摄
来自荷兰鹿特丹的安妮米可·凡·丹加盟演出,饰演“伊丽莎白”一角,她曾在5个国家的18个城市用3种措辞演绎《伊丽莎白》,今年是她首度来到中国展现“茜茜公主”的魅力。曾在2012年《伊丽莎白》20周年纪念演出中与安妮米可互助的德语音乐剧明星马克·赛博特将特殊出演9月的部分场次,演绎“去世神”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29日晚上海首演时,满头白发的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登上舞台,亲自指挥了《我只属于我自己》,作为献给上海不雅观众的特殊礼物。中国不雅观众对《伊丽莎白》的喜好与激情亲切,让他十分冲动,“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艺术和措辞的尊重,更是对我们的爱,我永生难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