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正确看待前人的成功
钱钟书说:“世上两种人,斯分两种诗。”这两种人便是宋人与明人,宋人学唐诗,不似唐诗,而是宋词,却别有一番韵味;明人学唐诗,照瓢画葫,不似唐诗,更非明诗,而是不伦不类的文化。同是面对唐人的灿烂瑰宝——唐诗,宋人懂得正确看待前人的辉煌,勇于开拓创新,在借鉴前人的经验上创造自己的新辉煌,新文化。
正确看待前人的成功,不是简单地模仿,不是静止地看问题。
简单地模仿恰如古时“东施效颦”,如果说西施的美是一种“成功”,而丑女东施盲目学皱眉捂胸正是没有正确认识西施的美的真正含义所在,真正的美也绝不是靠模仿得来的。静止地看问题,是亚历山大帝即位前的杞人忧天,与其害怕父亲将江山打尽而自己无用武之地,不如用发展的眼光看天下,壮大自己的力量,正确看父亲的辉煌功绩,为登帝积蓄力量,到那时又何愁“英雄毫无用武之地”?
正确看待前人的成功,需要借鉴经验,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中国改革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已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也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建国初时是跟着苏联走,学习“斯大林”模式,当时未考虑本国国情,也导致中国反战步伐缓慢,甚至停滞。苏联工业化的成功,无疑是给当时中国的一针强心剂,但因无法正确看待苏联成就并结合自身实际,中国的改革也逐渐陷入泥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冲破黑暗的一道曙光,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带来希望。中国特色,是在正确看待历史经验上的开拓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伟大创举。中国,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腾飞,令世界瞩目!
“邯郸学步“天朝上国”等都是没有正确看待前人的辉煌,无法认清自己而最终成其不幸,自食其果。正确看待前人的成功,才能认清自身并开拓创新,发挥英雄的用武之处,成就属于自己的新辉煌!
篇二:正确看待生死
小时候到现在,我们看过了不知多少条可悲的死讯,电视上、亲戚口中、报纸上、书本中……一条又一条的死亡讯息传入耳中,不停的有人发出吝惜的感叹。是啊,一条生命呢!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呢!转眼间从世间消失了!就连自杀这样不明不白的死讯都会有很多的人觉得那个人很可怜,场面很凄凉。可今天,我要在这里说明一下我的观点。
我对“自杀”这个词感觉到很好笑,自己杀了自己?是吗?拿刀捅自己?割脉?吃安眠药?跳楼?拥抱河水?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使自己绝望到要让心脏停止跳动?你有比中国失去宝岛的痛苦还痛苦吗?有比中国领导受到外国人甚至国人唾弃还要痛苦吗?有比亲人看到自己离开了世界还痛苦吗?不,你没有。很多人觉得那个自杀的人很可怜,可怜?这个词需要用到他身上吗?他连自己的唯一一条生命都不珍惜,还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吗?太可笑了!这样的人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伤感?是他自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留住他,他又有什么权利让我们同情他?他不珍惜这个世界,不珍惜几十亿人中的这一条生命,更不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人有什么用?他没有给世界留下一丁点好处和利益,就这样离开了,他还向我们索要怜悯好意思么?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得到了多少好处和利益?就这样没有结果地带走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有福有祸,何必不去好好珍惜生命带来的每一分、每一秒呢?生在世界上,挫折不是没有的,困难也不是少的,人有悲欢离合嘛,自己有难言的苦衷,别人也一定有咯!为何不忍一忍,坚持一下就过去呢?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算不会打垮它,自己也要忍忍嘛,未来不就更好,更有希望了吗?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狭窄阴暗的羊肠小道,另一条虽有许多困难但却光明闪亮,就看你要选择哪一条路了,或许正确的选择,就是美好明天的开始呀!相信我,老天不会偏袒任何人,幸福和痛苦,这都是公平的。
篇三:正确看待批评
对单纯的心灵,批评是一道圣旨,知错就改,毫不犹豫。
对叛逆的心灵,批评是一团烈火,可以瞬间点燃内心不安的狂躁。
对自卑的心灵,批评是剂毒药,可以轻而易举毁掉一个正在成长的梦想。
而对于成熟的心灵,批评又是一株鲜嫩的灵芝,立时妙手回春。
批评就好像一副药性不定的神药,它可以让人“生”,亦可以让人“死”,这就要看你是否能找到一味药——与它相匹配的心境。
有人在听到批评后悬崖勒马,走出误区;也有人听到批评后却怒不可遏,最终越陷越深。
因此,在听到批评时,应当正确审视自己,而不能浮躁冲动。
说来这是我以前的一段经历。
十五六岁的年龄是叛逆、狂躁的年龄,对任何事都显得那么胸有成竹,不胜其烦。急躁就难免会有马虎。记得有一次,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准考证收到后,妈妈让我自己收拾好,我便随手揣在了衣服口袋里,妈妈提醒我:“收拾好!这样会弄丢的,你得找个特别的地方放好!”我不耐烦地回答道:“你烦不烦,这点小事我还做不好吗?我知道的!”就不再去理会。果不其然,晚上和朋友上街,由于拿东西时忘了,准考证从口袋里掉了出来,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幸好被妈妈的同事捡到后较交给她,自己就挨了妈妈一顿骂。当时由于自己的狂妄,丝毫不肯服输,还赌气将准考证又揣回口袋里。几天过后,正当临近考试时,我真的找不到准考证了,我这才急了,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可惜已经晚了。
想想当时,真觉得自己好傻,干嘛赌那傻气,不愿接受批评呢?现在才醒悟,听取批评要冷静沉着,只有怀揣一颗坦然的心,才能听到批评时正确审视自己。
梅兰芳,那个舞台上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个台下虚怀若谷的男子,在一次排练中,四周喧哗不多,连连叫好,唯有一个老人连连摇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周围之人皆对他怒目而视,而只有梅兰芳谦逊而恭敬地说:“敢问阁下有何高见?”遂得一指点,更上一层楼。若无梅兰芳先生的虚心求教,正确看待他人之批评,宽容他人之批评,哪得如此之功底?好一个梅兰芳,创造出如此划时代的戏剧。
宽容他人的批评是一种俯瞰众生的胸怀,若你失去这种气度,终将跌入谷底,又怎能触碰到梅兰芳先生的高度。
再回顾中国历史,大唐盛世,金銮殿中,群臣惶惶,战战兢兢,而她在读完骆宾王的《缴武檄书》不仅没有盛怒,反而埋怨宰相没有挖掘出这样的人才。她笑,笑出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的辉煌;她留,留下了无字碑,她深知,无字之碑方有千言万字,好一个武后,托起日月当空的绚烂。
他人给予批评,我回以宽容大度,这正如绽放在高原冰川上的雪莲,因为正确看待批评,学会宽容,所以灼灼其华,更加绚丽灿烂。
因此,听取批评,要保持平和谦虚的心态,不能狂妄浮躁。其实批评是别人在用心观察后对你的提醒,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反映自己的不足,虚心面对和接受批评,它能让你抹去人生中的瑕疵,让人生更美丽。
所以,正确地看待批评可以帮助你完善自我,不断成熟;正确看待批评,让它成为一剂良药,医治好你人生的缺陷,让你五味杂沉的生活更有色彩,让你逐步向成功攀登。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高三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