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陇西北关居民口述史,清代“同治”之前,园艺村落出入巷道南口内侧有一口热水井长期养活居民,巷道因井得名热水巷。

同治初年,热水巷路口沿西河入城水渠岸边意外生发一枝榕树挺立耸立,经年枝干壮硕,数人合围,冠顶宽阔如云,冬夏纳凉避寒,春秋过客临宿,西河通渠如溪,热水涌泉成孔,遂汇聚四方平生易近,渐成休养生息之地,婉如世外桃源,终成陇西一景。

重建陇西北关大年夜树庙碑记 李亮屏 汽车知识

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八月,回族兵乱祸起,巩昌府城罹难,大榕树与热水井亦被焚毁。
四方平生易近怀感昔日乡愁,再育存根,数载之余,大榕树重现活气,拔地而起,参天凌云,木叶繁盛,冠如华盖,春秋遮雨,酷暑生凉,再现昔日光华。
四方平生易近有感斯灵,倡议修庙榕侧,落院座北朝南,东西围栏护墙,正殿居中而座,彩绘雕梁歇顶,青瓦覆棚踞脊,内奉西河龙王、大榕树神、华佗医神三尊塑像,始起大树庙喷鼻香坛。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初秋(公元1938年农历7月),郡邑著名书法家王卓吾撰额“降之北祥”匾额悬之庙门正中,题撰辛弃疾词《明月别枝惊鹊》驻联两侧,报告政府扩院增墙达二亩院落。
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公元1948年6月)信士谢尚德敬献铁磬一口,礼敬神灵。
月朔十五,经年越岁,喷鼻香客络绎,喷鼻香火渐盛,蔚然大不雅观。

1956年,北关山陕会馆改造为北关剧院,陕西籍胡华亭遂从北关剧院搬至大树庙驻守。
1966年5月,“文革”发生,寺院亦毁,仅存废墟。

1987年,适逢时期清明,乡贤冯廷栋、冯恩德、李崇德、谢想来、张进宝、冯兆雄等人感念大树神恩,聚力筹资一仟柒百元,于后阳沟再建大树庙。
2006年8月,北关王炉院敬献铁钟一口,神闻四邻,神灵再驻大树,生灵重沐北祥。

斗转星移,盛世来临,疫情磨练,圣手神医,草药成剂,公民安康,社稷安祥,有感神灵广大,恩典膏泽世长,经四方平生易近倡议,大树庙管理委员会决定,择于2024年农历辰年辰月辰日辰时在原址三建大树神庙,奠基之日,術架立梁,座矶立像,再塑金身,配置新案,添设喷鼻香坛,落成大树神庙时期新象,共迎当代美好生活,乡贤汪志刚等仁人乡贤领头捐资重修大树庙于原址,正殿庄严,四隅方正,烟霞黼黻,再焕新机,祈愿西河神龙、大树神灵、华佗神医经纶春秋医护四季无恙,百世延年泽被后代安康,谨此为记。

资料搜集乡贤:莫应应

资料整理乡贤:王正瑞

碑文总撰稿人:李亮屏

陇西北关大树庙管理委员会勒石立碑

农历甲辰年辰月辰日辰时

公元2024年吉月吉日吉时

(解释: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革,关于陇西北关大树庙的资料十分奇缺,欢迎社会各界有关知情人士踊跃供应有代价的信息与资料,不胜见教,以便后期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