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涪江之畔的丰谷镇,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在岁月沧桑变革中,有一栋老建筑耸立在丰谷镇东面,见证丰谷镇的沉浮兴衰,它便是在2017年被列为绵阳首批历史建筑的丰谷旅社。近日,走进丰谷镇,在古镇老街中,探寻丰谷旅社背后留藏的历史影象。
东街上的标志性建筑
风凉的秋日凌晨,小雨绵绵,来到丰谷镇,走在狭长的街道上,由于不是逢场天,街上少数门面紧闭,零散有老年人守着自家的摊位,镇上显得有些生僻。在东街街口,一栋成“L”形状的楼房高低错落,赤色砖瓦格外能干,而“丰谷旅社”四个大字印在房间的玻璃窗上,透过斑驳的朱赤色字迹,依稀仍能感想熏染到旅社昔日人声鼎沸的繁忙景象。
丰谷旅社朱红油漆字
作为丰谷镇上极具代表性的老街,东街是古镇上保存较完全的街道。在郭开聪的《古镇·丰谷井》一书中记录到,东街长200米,宽5米,东西走向,街内有“四义楼茶社”和一些小旅店,供人食宿。有刘家、冯家和杨孔招的水丝烟铺,街口有灵官楼,十字路口有尚钱铺、文家染坊、喷鼻香蜡纸钱铺、生姜市场等等,而丰谷旅社就位于最繁华的东街口,旧时来往东街做生意、赶集安歇的人多会选择丰谷旅社。
“丰谷旅社所在位置原为平房,因其与丰谷码头相距不到百米,做生意旅人多聚拢在附近,1960年平房被扩建为2000多平方米的丰谷旅社,成为了来往过客短暂休憩的港湾。”65岁的老丰谷人李开明曾经在旅社当过司帐,他见告,丰谷旅社当时属于丰谷供销贸易公司统领单位,共有50多间客房,小的一间10平米,能住4个人,大的房间是通铺,容纳10多人完备没问题。“丰谷旅社条件好,规模大,算是当时镇上最好的旅社,也是丰谷镇的标志性公共建筑。”
旅社由兴盛到衰败
如今,丰谷旅社早已不再业务,站在远处眺望丰谷旅社,在绿树的掩映下,它更像是一位沉睡的老人,但理解旅社的人都目睹过它曾经的热闹与繁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体镇上热闹得很,尤其是赶集的时候,往来贩子相继而来,同时,也是丰谷旅社发展的黄金期。”李开明说,位于涪江沿岸的丰谷镇当时盛产井盐、烤酒、烧丝,凭借发达的交通和航运上风,商贸繁荣、人气聚拢,而紧挨码头的丰谷旅社,自然受到了乘客的青睐。
“1980年后,每年春耕时节或逢场天,随着涪江上满载搭客的大船停靠丰谷码头,丰谷旅社变得非常劳碌。最多的时候接待上百人,店里住满了从小枧、松垭、永明等附近城镇前来出差的乘客和贩子,店里虽然有10多个事情职员,但很多时候完备忙不过来,连我这个司帐都会去帮忙做饭、打扫卫生。”李开明回顾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丰谷旅社住一晚约5块钱,价钱不算便宜,但丝毫不影响旅社的入住率,仍旧有很多人前来住宿。
丰谷旅社成为绵阳历史建筑
“这样的好光景持续了10年旁边就差不多结束了,后来由于行政区划调度、城市方案调度等诸多客不雅观成分,街上人也越来越少,而丰谷旅社所在的繁华闹市中央逐渐成为了一条淡出人们视线的背街小巷。”李开明感慨道。
理解到,1993年丰谷区撤区并镇,原统领的几个公社开始自行发展,往来丰谷镇的职员大幅减少,昔日人头攒动的码头变得人烟稀少,丰谷旅社的门前逐渐生僻,买卖也越来越差,以至于末了不得一直止业务。
列入绵阳市首批历史建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丰谷旅社终极由于经营困难、职员构造老化等缘故原由,结束了做事乘客的义务。随后,因丰谷中学与旅社相邻,政府将其交丰谷中学管理。
据丰谷中学的老师冯明先容,学校接手旅社后进行了大略修葺,保留了旅社东面的红砖灰墙,将旅社北面的外墙贴上白色瓷砖,在屋顶立起了“丰谷高中”字牌,此后旅社正式作为学校的单身西席公寓利用。2004年,随着学校的学生数量增加,旅社成为学生宿舍。
丰谷旅社北面全貌
嫡黄花,旅社内外响起的不再是乘客卸去怠倦后的惬意闲聊,而是充满发达希望的朗朗读书声。“2008年,考虑到建筑建筑韶光久远,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将学生搬出。”冯明说,目前,旅社内除了一楼堆放着闲置课桌椅,别的房间均空置着。
经历几十年风雨的洗礼,丰谷旅社至今主体构造及外不雅观风貌保存无缺,它的屋顶檐口及墙身线条细腻,东侧四层楼高,用红砖砌得方正,北侧为三层,屋顶做拱形设计,立面造型丰富,充分展现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匠心独运的建筑设计水平和风格。2017年,丰谷旅社作为丰谷镇上的老建筑代表之一,与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丰谷特色风貌街区、朝阳厂工业遗产保护区等地17处建筑一起列入绵阳历史建筑名录。个中,丰谷旅社和陶家大院、梁家烧房等7处建筑成为丰谷特色风貌街区之一,被永久性地保存下来。
如今,白色瓷砖与朱红土砖稠浊的丰谷旅社,依旧带着那个时期独占的特色和色彩,承载着丰谷镇厚重的历史文化秘闻,作为绵阳历史建筑的丰谷旅社还将连续见证古镇的悉数变革。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 郑金容 演习 赵晨曦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