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7日晚上8时,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高朋演出的唐朝乐队,在喷鼻香港红磡体育馆演出了一场名为“摇滚中国乐势力”的演唱会,这一演唱会被认为是中国摇滚乐黄金时期的旗帜,也是时至今日中国摇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演唱会之一。
关于这场演唱会后来涌现了很多花絮和传说,个中之一是何勇在接管媒体采访时说喷鼻香港只有娱乐,没有音乐。

这场演出距今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但是在中国当代盛行文化史上,这次演唱会无疑会一贯“在场”。

红磡1994被神化了 休闲娱乐

那个晚上,确切地说,那次红磡之行,高原也在场。
她用镜头记录了非常沉着的窦唯、一向忧郁的张楚,以及一个朝气的何勇,这些内容搜集成了《红磡1994》。

高原没有多讲这本书本身,倒是说了一句出乎猜想的话:“那场演出有点被神化了。

关于1994年那个晚上,高原首先说了一个细节:觉得去看演出的大部分还是内地人。
她说:“我的影象里有许多这样的细节,和许多人营造的‘94红磡’是不同的,我出这本书的初衷之一,便是还原一个真实的‘红磡’,我眼中的‘红磡’。

为什么会有被神化的征象?

看得出高原思考过这个问题:“大概是由于大家须要神,须要崇拜。
造神和灭神可能是部分人的爱好和兴趣,把一个人抬得很高或者踩在脚底,是部分民气坎之中表示自我代价的一种表现。
实在当时好的演出很多,为什么‘摇滚中国乐势力’能成为标杆,很主要的一点是魔岩唱片和张培仁他们在宣扬上非常存心。
用现在的话说便是很会营销。
有时候,真的会被这些宣扬所传染、打动。
粉丝的内心也须要完美的乐手、乐队去崇拜,类似于美好的寄托。
就像我们看漫威英雄拯救天下一样,把自己想象成他们一样,由于很多人没有这么强,以是内心须要这么一个东西吧。

实际上,高原认为,“94红磡”被神化,反而让它的代价变得更窄、更狭隘,更不想把那时和后来做成一个比拟。
她以为中国摇滚并不存在什么“沉寂”。
“由于那会儿网络媒体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很多信息只能通过传统媒体传播,当时的魔岩唱片公司一贯致力于乐队和摇滚文化的推广和宣扬,那时有名的魔岩三杰、崔健、唐朝、黑豹等被宣布的机会比较多,以是乐迷们看到他们的机会就比较多。
魔岩唱片离开大陆往后的那段韶光,实在呈现出了大量的地下摇滚乐队,反而是一个爆发期,只是由于没有正规的唱片公司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做宣扬了,以是部分乐迷才会以为沉寂。
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有名的摇滚乐队都是在那个阶段成立的,以是我并不认为中国摇滚乐有沉寂的期间。

高原在说这些的时候显得严明,但是有那么一刻气氛是很轻松的,那便是读者问她,魔岩三杰中是否何勇最诙谐、张楚较忧郁。

高原露出了轻松的微笑:我以为何勇挺“怂的”;张楚是一个思想家——就像看他的歌词一样,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生活中也是这样,你和他聊一个话题,他可以天马行空地聊到很多其他事情上去,每天也是会想很多很多的事。

我坐在台下翻看着《红磡1994》,那些鲜活的、不“装”的面孔,很难用好或不好来形容这些照片。
后来我创造,高原早就自我评价过那些照片:“曾经有一位拍照师同行,80后,在看过一部分照片后说,‘我以为你拍得一样平常啊,没什么牛的,好多焦点都不实。
’我说:‘对啊。
’他又说:‘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你牛啊?假如我在我也能拍……’我说:‘对啊,这便是我为什么牛,由于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