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我有幸来到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参加《“点睛博引,聚力集智”——-二七多彩名师汇》活动,聆听我区优秀名师代表畅谈他们的成长故事。
张兴锋老师以自身经历阐述了我们人生要有目标,应该心怀梦想,做一个有梦想的老师。是啊,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若是没有梦想,我们的生活真的会是几十年一成不变。阴志玲老师以课题研究为例,为我们讲述了时常进行反思的重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及时记下那稍纵即逝的灵感。而这灵感正式我们成长路上的基石。不是说:“一个老师写十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十年的反思却能成就一位名师”。而我们所做的课题不也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现象吗。阴老师还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练就两项硬功:学习和实践;培养两种意识:问题意识和写作意识;形成两种习惯:一是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习惯,二是勤奋撰写的习惯。每一项,每一种都需要我们用心。
徐龙强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成长经历。是啊,在成长的路上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是“被动”的,如何变这种“被动”为主动,做一个“听话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宁老师所述的“追梦赤子心”,我很佩服她的梦想和勇气,她在追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己,最后,站在自己梦想的舞台上,我想她是幸福的。
我很喜欢田园老师,她的声音特别有亲和力,正如其人。她给我们分享的“说说和家长打交道那点事”,对于时常跟家长打交道的我们很是有帮助。杨青老师分享的关于“致敬未来的名师”心路历程,也强调了“意愿”的重要性,是啊,你的强烈意愿会形成强烈的磁场,来吸引周围的事物、资源为你服务。最后,郭老师为我们阐述了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七位名师的分享很是真诚无私,希望,我们也能借助名师的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篇二:品国学助成长
唐朝是诗歌鼎盛的朝代,大多数着名诗人皆出于此朝代——李白,杜甫,杜牧……在众多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每每吟诵它,我的脑海中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儿子坐在简陋的茅屋里读书。不远处,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正埋着头,弓着背,在一盏微弱的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那密密麻麻的每一针,都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无比深沉的爱。每一线,都代表着母亲对儿子的的真挚的情。这浓浓的母爱,全都倾注在这一针一线间。母亲与儿女情深似海,而母亲那无私的爱,作为儿子何时才能报答呢?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Http://WWW.sanwen.Com/)
母爱不仅是无私的,母爱更是伟大的!就像孟郊的诗一样,如此有韵味,又如此让人回味!母爱同样经典,是一首诗!
想起我的母亲,她为了给我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一切。那是一个周日,我坐在书桌前预习下周的学习内容,母亲为我悄悄地关上房门,走了出去。渐渐的,天黑了下来,我看了看衣柜想找到周一的校服。没想到,把衣柜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校服,我突然想起校服被我拿去干洗了,我有些慌了。走出房间,想要母亲帮我拿衣服。顿时,我有些想哭——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着“哑剧”。她为了让我专心学习,宁愿自己默默地看字幕。我有些于心不忍,她为我付出了多少,我却一次又一次的麻烦她。我穿上鞋子,准备自己去拿,她急忙跑过来问我这么晚了去干嘛。我告诉她我去拿校服,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穿上鞋子拿起衣服,走出家门。告诉我,早点洗澡睡觉。
屋外寒风凛冽,母亲在寒风中费劲的往前走。大概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听见钥匙开锁的声音,“吱——门开了,母亲回来了。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我还没有睡,就马上躺下了,背对着门。我看不见母亲,但我清楚地感觉到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虚掩的门,看见我已睡了,生怕惊醒我甜甜的梦,悄悄地放下校服,又轻轻地关上门,走了出去。
我躲在被窝里,眼里忽然感觉到一种涩涩的潮湿。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一首诗,将一辈子将它珍藏。
以上就是什么助成长作文700字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