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庭耀
“我21岁时随着老丈人学会这门手艺。村落里最多时有几百人从事潞麻绳制作,最少时包括我在内没有一人做这个。”30日,在山西省长治市宗子县东旺村落的一个小院内,46岁的苏安然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制作潞麻绳。随着尼龙绳的涌现,很多人已将麻绳忘却,仍在坚守的苏安然希望拯救这门濒临消逝的千年工艺。
潞麻绳制作须要整麻皮、纺胚、合绳、磨绳、打捆共5道紧张工序。 苏和平 摄
宗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北周时,上党地区出产的麻始称潞麻,宗子县是潞麻的紧张生产区之一。千百年来,麻衣、麻纸、麻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潞安府志》记载,唐朝前后,当地农人“勤农织之事,业寡桑柘,而富麻苎”。潞麻生产行销海内外,被誉为“一熟天下贱”。
苏安然先容,过去做农活儿须要麻绳的地方很多,可以说麻绳曾是农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老百姓捆绑、背运、拉车、拉磨、拉碾都须要麻绳。苏安然回顾,当地很多村落曾经都有纺绳厂,东旺村落最多时有几百人从事潞麻绳制作,“村落里的戏台周围每天都围满制作潞麻绳的人”。
过去做农活儿须要麻绳的地方很多,可以说麻绳曾是农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老百姓捆绑、背运、拉车、拉磨、拉碾都须要麻绳。 苏和平摄
曾经,靠着制作潞麻绳的手艺,苏安然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他见告,1997年前后,他就雇有四五十位工人制作潞麻绳,“以前的销量很大,我都不用出门,内蒙古、北京、长治等地的人就跑来订货”。
苏安然先容,潞麻绳制作须要整麻皮、纺胚、合绳、磨绳、打捆共5道紧张工序,工艺技能虽没有其它行业技能含量高、保密程度严,但也有其严格的程序,要通过多年的履历总结以及高人传授才能达到技能过关。纺胚时,手很随意马虎就会被划伤,为了防止伤得手,要一遍遍给胚线浇水,在寒冷的冬季,皮肤就会冻伤,“再苦再累也坚持下去了”。
如今,除制作潞麻绳外,苏安然还会制作潞麻鞋底、潞麻坐垫、潞麻花篮等,还会根据人们的须要制作室内装饰。 苏和平 摄
然而,随着尼龙绳的涌现,潞麻绳逐渐被化纤产品替代。没有了市场,苏安然不得不外出打工来坚持生存,2003年,作为东旺村落坚持到末了的一位潞麻绳制作匠人,他离开了村落庄,之后的十几年间,东旺村落无一人从事曾经红火的潞麻绳制作。
2016年,东旺村落开始打造以上党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俏丽村落庄,看到希望的苏安然回到家乡,重新拾起了潞麻绳制作工艺。“我试着探求潞麻绳的新用场,它可以做一些日用品,还能做成手工艺品和室内装饰。”苏安然先容,如今,除制作潞麻绳外,他还会制作潞麻鞋底、潞麻坐垫、潞麻花篮等,还会根据人们的须要制作室内装饰,自己的收入也逐渐多了起来。
“下一步,我想打开潞麻绳制品的销路,带领更多人制作潞麻绳,增加的大家的收入,同时也拯救这项工艺。”苏安然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