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原来是古代盛行于巴、渝一带(今四川东部)的民歌。当地的人们吹着短笛,击鼓打着节拍,一边唱着《竹枝词》一舞蹈。有时还举行比赛,谁唱的曲多算谁最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墨客刘禹锡调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在建平(今四川巫山县)听见当地人歌唱《竹枝词》。
墨客非常喜好这种乐曲,但以为歌词比较鄙俗粗陋。他想起古代屈原流放在沅、湘(今湖南)一带时,见老百姓迎神唱歌,歌词不佳,于是屈原写了《九歌》给人们配乐歌唱。一贯到唐代,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还传唱着屈原的诗篇。刘禹锡有感于此,先后写了两组《竹枝词》,一组九首,一组两首。写后请当地长于唱歌的人到处演唱。由于这些《竹枝词》音节和谐,词句幽美,内容又是咏曲稿地的风土人情,得到了当地人的喜好,很快就流传开了:
竹枝词九首(选八) 刘禹锡
(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民气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民气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词二首(选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九首第一首的意思是:春天,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头绿草丛生,白盐山(位于长江瞿塘峡北岸的山崖,因色白如盐故名)下蜀江水是多么清澈。南方人唱的一曲竹枝词,使我这北方人动了思乡之情。
第二首的意思是:鲜红的山桃花开满了山头(也可以阐明为:姑娘的头上戴满了鲜红的山桃花),蜀江(四川境内的长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去。哥哥呀!
那随意马虎凋落的桃花正像你对妹的情意,而滚滚的东流水啊!
却好似我那无穷无尽的忧闷。这首竹枝词的头两句,生动地描述了春天长江三峡的幽美景致,尤其是第二句的“拍”字,描写江水的动态极为精采。后两句是年轻姑娘在春天的感叹,用花红易衰形容男人情意的不可靠,水流无限比喻姑娘的苦恼,是那样的贴切清新。正是墨客以他的才华结合民歌的特色,写出了这首俏丽的歌词。
第三首的意思是:春雨初晴,我在江边的楼上眺望。西韍(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位于今四川奉节)的江水在东风吹拂下起了波纹。你看那桥东和桥西的杨柳长得那么茂盛,交往来交往去的行人都唱着竹枝词。
第四首的意思是:日高三竿了江雾已消,长江边上蜀地的乘客停泊了他的船。客人请你帮我这个不成材的丈夫捎封信回去吧!
她就住在成都万里桥。
第六首的意思是:奉节城(唐时奉节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西门前江中有个滟滪堆,年复一年的波浪冲击也摧毁不了它。使人烦恼的是民气还不如石头,一下子东去一下子又西来变个一直。 滟滪堆是奉节附近长江中露出水面的一块巨石,附近水流湍急,船只经由非常危险。在 滟滪堆正面石上刻有“对我来”三个大字,行船时对准它驶去,顺水势自能避开。如果行驶方向不对提前躲避,反而因江水横流可能使船只撞在石上沉没。为了长江航运的安全,现已将 滟滪堆全部炸掉。此词后两句是讽刺有些人看风使舵,随波逐流,反不如江中巨石坚不可摧。
第七首的意思是: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十二个险滩上水声鼓噪,在这里航行自古以来就非常困难。只恨那民气还不如长江的流水,在没有险滩的平地上也要无缘无端地掀起波澜。此词末了两句是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叹,讽刺了那些当时无事生非,攻击陷害他的人。
第八首的意思是:春雨淅沥,巫峡中烟云迷蒙,凄清的猿啼声从高高的树上传来。我这个满腹忧愁的人听了更是肠断,从来也没有声音像这样悲哀。
第九首的意思是:山上开满了一层层的桃李花,山头白云深处有炊烟环抱,这是当地土人的家。那手戴银钏头饰金钗下山来背水的是主妇,男主人拿着长刀戴着笠帽烧畲去了。这首诗描述了唐代蜀地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情形。他们住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上,妇女常到山下背水。农业生产还勾留在刀耕火种的时期。烧畲(音奢,诗中应读古音“沙”)是砍倒柴草树木,烧成灰作为田地里的肥料,男人们带的长刀是用来松土和点种用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是一首语意双关的情歌。妙在第四句的两个“晴”字,这两个字也可写成“情”。这是春天姑娘在江上听见小伙子唱山歌,彷佛是专为她唱的,可又不像,姑娘心里迷惑不定。真是像东边出太阳西边又下雨一样,你说它不是晴天它又有一半儿晴,你说这唱歌的小伙不是故意,为什么又老在姑娘的耳边唱个一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