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9.1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4%,也是天下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它是我国古代中原族与其它民族逐渐领悟、同化形成的,从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族利用的措辞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汉字属表意笔墨(或称意音笔墨)。
除汉语外,目前已确定民族成份的少数民族有55个,利用的措辞在80种以上。
在少数民族措辞中,有53个民族利用本民族的措辞。
回族、满族、利用汉语。
这些少数民族措辞属汉藏语系的有藏、门巴、壮、布依、傣、侗、仫佬、水、毛难、黎、彝、傈僳、纳西、哈尼、拉祜、基诺、白、景颇、独龙、羌、普米、洛巴、怒、阿昌、苗、瑶、畲、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
紧张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
属阿尔泰语系的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撒拉、塔塔尔、裕固、柯尔克孜、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朝鲜17个民族。
紧张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
属南亚语系的有佤、崩龙、布朗三个民族。
紧张分布在云南省境内。
属印欧语系的有俄罗斯、塔吉克两个民族,紧张聚居在新疆境内。
属于南岛语系的高山族,紧张聚居于台湾省,福建等地也有散居。
此外,京族的语系尚无定论。

在少数民族中,蒙古、维吾尔、藏、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壮、傣、彝、哈尼、傈僳、拉祜、纳西、景颇、布依、侗、黎、佤、塔塔尔、锡伯等民族都有自己的笔墨。
还有一些民族利用他民族笔墨。
(如回、满、畲族利用汉文)。
笔墨体系有比较原始的象形表意笔墨(如纳西“东巴文”);有音节笔墨(如彝文);有字母笔墨。
字母的形式有藏笔墨母、朝鲜笔墨母、回鹘笔墨母、傣笔墨母、阿拉伯字母、罗马字母、斯拉夫字母等七种。
有的民族利用数种笔墨,如傣语利用傣那文、傣泐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四种。
蒙古族利用蒙文、托忒、必扯克蒙文两种。
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文件、资料、舆图等有关地名的书写形式是汉文,而在民族自治地方可同时并用本民族的笔墨。

中国地名罗马化准则 休闲娱乐

2.中国地名的旧式罗马字母拼写

过去我国地名对外利用罗马字母拼写是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拼法。
那些各种形式的旧拼法大都是外国人出于他们的须要,根据他们的措辞习气制订的。
自1605年利玛窦方案以来,外国个人设计的约有30余种,外国集体设计的十余种,个中主要的有“威妥玛式”(“Wade System)和“邮政式”两种。
其它还有“莱辛式”(Lessing System)和“威斯列尔式” (Visslere Systim)等。

威妥玛式是英文拼写中国地名的一种常用形式。
它是英人威妥玛在1818~1895年间随英军人侵中国后,在华任外交官时制定的一套汉字译音方案,后逐步成为英文拼写中国地名人名等专名的通用拼法。
1912年翟理斯编的《中英字典》出版,采取了“威妥玛式”并略加修正,成为后来英文的常用拼法,称为“威特一翟理斯式”(Wade—Giles Modified System)。

“邮政式”是过去旧邮电系统用的一种拼法。
在19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办理邮政、电报,但这些业务都操纵在英帝国主义手中。
在邮电业务中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一套拼写法称为 “邮政式”。
它基本上采取了“威妥玛式”,所不同的是用了一些地方音拼写。
韵母形式也略有差别,如北方音的Ch由南方音的k或ts代替,同音地名附加省名的缩写。

“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不仅语音系统不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规律,严重的是它有一套附加符号。
在汉语普通话400多个音节中就有160多个音节带有各种附加符号,造成了书写、打字、排铸、电报等各方面的困难。
由于这些附加符号在实用中每每省咯不用,就导致了许多不同读音的汉字都拼成了同音字。
如张 (Zhang)常(Chang)都拼作Chang;于(Yu)尤(You)都拼作 Yu;朱(Zhu)、储(Chu)、居(ju)、瞿(Qu)都拼作Chu,造成了混乱。

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除英语利用“威妥玛式”,其它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都根据自己措辞特点各有各的拼写办法。
因此同一个中国地名在不同的罗马字母语种里拼法皆不尽相同。
例如:北京,汉语拼音为Beijing,英文、德文拼作Peking(音近皮坑),法文拼作Pěkin(音近白干),西班牙文拼作Pekin(音近皮干)。
这种混乱征象对付国际间科学、文化、经济的互换是很不利的。
至于蒙、维、藏等其它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大都是直接从少数民族措辞进行拼写的,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3.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作为国际罗马字母拼写的标准

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紧张是供国际交往利用的。
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哀求非罗马字母国家供应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作为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叫做单一罗马化。
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采取的紧张是我国法定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标准。
台湾省采取旧的威妥玛一翟克里斯式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第一届全国公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并公布的。
这个方案采取罗马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字母,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标准化供应了有利条件。
同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当前笔墨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可以用来音译外国的人名地名和科学技能术语,可以在对外文件书报中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可以用来编索引等等”。
1971年周总理指示用汉语拼音编印中华公民共和国舆图以应国外须要。
为了贯彻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各有关部门作了积极准备。
早在1958年我国邮电局名即利用了汉语拼音,铁路站名、气候台站名、部分大城市的街道名称,以及测绘部门调查记录少数民族语地名等,都利用了汉语拼音。
1974年我国出版了第一张1:600万汉语拼音版《中华公民共和国舆图》及索引。
1976 年,中国笔墨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总局修订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和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
1977年出版了汉语拼音版《中华公民共和国舆图集》、《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汉英对照),并对蒙、维、藏语地名进行了调查和编辑了地名录。
近年来我国航海出版社出版了汉语拼音版中国沿海海图。
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已经有了广泛的根本。
1977 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了我国提出的关于采取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
1979年1月1日我国对外文件、书刊中的人、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一律改为汉语拼音。
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我国地名使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走向了统一规范的新时期。

二、汉字地名的拼写

汉字地名的拼写是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按照普通话的北京音拼写的。
它比较完善、科学地表达了当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体系。
台湾地名的拼写当然也不例外,但考虑到台湾目前仍在利用旧拼法的实际情形,故在我出版的汉拼舆图或地名录等资料中除用汉语拼音外,还可括注旧拼法,以作为过渡的变通办法。

(一)书写格式

①字体。
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凡正式印刷的图书、资料均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印刷体(楷体)书写、不用书写体(草体)书写。

②大小写。
地名的头一个字母大写。
地名分几段时,每段的头一个字母大写,别的字母小写。
凡以翘舌音Zh、Ch、Sh开头的地名,同样也是第一个字母大写,不用代表一个音素的两个字母都大写。
例如市写为Shi。

③凡以a、e、o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a、e、o前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上庵子可写为:Shàng’ānzī。

④音调。
地名的正规拼写应按普通话语音标准音调,调号的规格和位置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
但在分外情形下可按省略式处理,即可不标音调,如舆图、路牌等。

⑤以数字命名的带有序数性的地名,拼写时数字用阿拉伯字母书写。
数字与其干系词之间加短横。
如横二条:Héng 2-Tiáo。

⑥以非序数性和以日期命名的地名,数字一律拼音,如三里河路:Sānlǐhé Lù,二七戏院路:Èrqī Jùchǎng Lù。

⑦移行。
地名书写须要移行时,应在音节分界处移行,前行末端加短横线。
例如:八道湾:Bādào-Wān。

(二)分连写规则

地名大都以词组成,为了增强地名的可读性和辨义性,对地名进行分词连写是很有必要的。

①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
例如:河南/省Hénán Shěng,太行/山Tàihàng Shān,黄/河Huáng Hé。

②自然村落镇名称不区分专名和通名,一律连写,例如;周口店Zhōukǒudiàn,李庄lǐzhuāng。

③地名中的附加形容词一样平常视作专名或通名的构成部分,润色专名的与专名连写,润色通名的与通名连写。
例如:

西辽/河Xīliáo,潮白/新河Cháobái Xīnhé,光明/中街Guāngmíng ZhōngJiē,西长安/街Xīcháng’ān Jiē。

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专名或通名按词分写。
例如:

郑州市/花园口/知青/农场

Zhèngzhōushì Huāyuánkǒu Zhīqīng Nóngchǎng

龙岩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Lóngyánxiàn Sūwéiāi Zhèngfǔ Jiùzhǐ

南京/长江/大桥

Nánjīng Chángjiāng Dàqiáo

天宁市/西里/一巷

Tiānníngshì Xīlǐ Yīxiàng

永定门/西滨河/路

Yǒngdìngmén Xībīnhé Lù

⑤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姓与名连写。
例如:林祥谦/义士/陵园

Línxiángqiān Lièshì Língyuán

王光明/路

Wángguāngmíng Lù

欧阳海/水库

ōuyánghǎi Shuǐkù

⑥以针言命名的地名或难于分写的地名连写,如: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曲径通幽

⑦交通线名按下例形式拼写

京——汉/铁路

Jīng——Hàn Tiělù

福——马/公路

Fù——Mǎ Gōnglù

(三)同音地名和异读音处理

1.同音地名

汉语地名中同音者很多,虽然汉字可以区分,但利用拼音时就很难区分了。
我国县级行政区域以上的地名中有二百多个同音地名,个中大部分还是同音同韵的。
在同一省内的如河北的冀县和蓟县(Jīxiàn)、湖北的英山和应山(Yīngshān)。
不同省内的如甘肃的安西和福建的安溪(nXī,云南的富宁和江苏的阜宁 (Fùníng);河北的蠡县、甘肃的礼县和四川的理县、湖南的澧县(LǐXiàn)。
同音不同韵的如江西的安源(nyuán)和安远 (nyuǎn);四川巴县(Bā Xiàn)和河北的霸县(Bà Xiàn);山东的昌乐(Chāng lè)和福建的长乐(Chǎng lè)。
在省级地名中,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也是同音不同韵。

同音地名在拼音舆图上或表示有经纬度的地名录中因地理位置不同,读者一样平常不会产生稠浊。
但在其它书刊、文件中利用同音地名时,即不易分清,尤其是拼音地名在不标注音调时就会涌现更多的混乱征象。
如何差异同音地名呢?常用的办法是:

①省级政区名称同音者如不表示音调,可用字母加以差异(因系个别征象)如山西拼作Shān xī,陕西拼作Shǎn xī。
②在同一省、区内县级地名同音者,可采取括注方位的办法采取东(Dong)南(Nan)西(Xi)北(Bei)中(zhong)的第一个字母。
非县级同音地名如在不同县内可冠以县名。
如在同一县内可在括注方位词的前面加县的拼音。
如:张家庄有二个,可拼作 ZhāngJiāzhuāng (XiànN),Zhāngjiāzhuāng (XiànN)。
③在不同省区内的同音地名可在地名后面加注省区地名的缩写,如山西的吉县:Jī XianSX;河南的汲县:Ji Xian HEN。
④行政区划不同级的市与县同音地名,可写全称以示差异,如江苏省南京市:Nánjīngshì,福建省南靖县:NánjīngXiàn。

2.地名的异读

汉语的语音是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当代普通话的语音和古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常用口语中的古音很快被今音所代替,而地名中则每每因强调差异性看重原来的发音而被保留了下来,形成当代汉字的分外读音。
这种读音对当代汉语的一样平常读音而言称为异读音。
如河南的泌阳读Bìyáng,不读 Mìyáng;广西的百色读Bósè,不读Bǎisè;陕西的栎阳读Yuèyáng' 不读Lìyáng;山西的繁峙读Fánshì不读Fánzhì;四川的犍为读 Qiánwéi,不读Jiānwéi;福建的厦门读Xiàmén,不读Shàmén。
又如河南的漯河读Luòhé,而山东的漯水则读Tàshuǐ;江苏的浒墅关、江西的浒湾的“浒”读xǔ,而河南的浒湾的“浒”则读Hǔ。
上述地名中的这些分外读音都是经由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审定的地名普查中如创造还有类似的分外读音还可上报审定。

(四)地理通名的划分

通名的确定和分连写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专名和通名在拼写时是要分写的。
但是地名中不少地理通名带有地方特性,并非全国通用。
如湖泊类中的“泡子”多涌如今内蒙,“淀”、“洼”多见于河北,长江流域有些小湖、小溪均称“塘”。
在山脉种别中,除山外,还有岭、峰、顶、岗、梁、崮、台、岩、尖等等,各地都有不同的称说,总之通名是很繁芜的。
如何确定通名,是地名拼写的主要问题,然而目前尚无统一规定,考虑到通名在全国利用的情形及其分布的特点及范围,在编辑《中国简明地名录》时,进行了粗略的划分,作为分连写的依据。

1.行政区域名称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行政区、自治州、盟、市、县、旗、自治县、县级镇、特区、工农区。

2.各专业部门利用的名称

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汽车站、港口、道班、渡口、码头。

3.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河、江、运河、水、川、溪、涧、港、渠、湖、泊、池、盐池、海、(海子)、(泡子)、潭、淀、洼、水库、蓄洪区、分洪区、井、泉、瀑布、峡、口、堰、海、洋、湾、海峡、水道。

岛、群岛、列岛、半岛、屿、山、岩、沙、洲、滩、礁、角。

山、岭、峰、顶(顶子)、尖、岗、梁、岩、台、崮、关、隘、口 (山口)。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沙漠、草原、冰川。

4.名胜古迹和人工建筑

堤、坝、桥、寺、庙、塔、陵、风景区、纪念碑。

三、少数民族地名拼写

(一)拼写总则

在我国地名中,少数民族语地名多分布在边陲各地、区,并霸占一定的数量。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书写有的是按本民族的措辞笔墨书写,有的因只有措辞没有笔墨,习气于用汉字或它民族笔墨书写。
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地名由于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都有本民族笔墨的惯用书写形式,在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时蒙、维、藏语地名采取了用汉语拼音字母直接从民族措辞笔墨拼音的办法,叫做“音译转写法”。
其它民族语地名采取汉字译名的汉字注音法,这种方法即是首先确定规范化的汉字译名,然后用汉语拼音给汉字以注音,它同汉语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方法雷同。

① 音译转写法限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6个字母、两个附加符号的字母和一个隔音符号。
在拼写时音节构造可以不受汉语普通话音节形式的限定,隔音符号可以在各种随意马虎稠浊的场合下运用。

② 表示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没有辅音时仿照汉语zh,ch,sh 的例子,用两个字母组成一个表音单位,例如:gh、kh、lh等。

③表示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中没有元音时,仿照汉语ê、ü的例子把两个分音符号^或)加在任何一个元音字母上面,例如ā、ö 、û 、ô等。

④音译转写时专名和通名一样平常按民族语音译,如通名的汉字译名是意译的,其通名可按汉字进行注音。

⑤音译转写法适用于地名调查记录少数民族语地名,并作为汉字音译少数民族语地名定音和选字的紧张依据。
同时又作为少数民族语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标准。

(二)维吾尔、蒙古、藏语音译转写法

①维吾尔语地名的罗马字母音译转写因此《维吾尔语新笔墨方案》拼写的地名为依据,新维文中与《汉语拼音方案》中相同的字母一律照写,不同的字母如、h、k、ə、用g、h、k、a、 o代替,在音节之首时用y。
在音节之尾时用j代替。
在地名调查记音时,用加符号母代替。

②蒙古语地名的音译转写法以书面语和口语通用语音相结合的习气读法为依据,如可可西里山音译转写为Hohxil shan,而不按青海蒙古方音转写。
蒙古语元音的是非音译转写时不进行区分,一律按短元音表示。
只有在地名调查进行记音时才以双字母表示其长元音。
如山一样平常音译转写为uI,调查记音时可写uuI,凡转写法中有无符和加符字母并列的,音译转写时采取无符字母,记音时采取加符字母;拼写时按词分段,每段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③藏语地名的音译转写以中心公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的语音(拉萨语音)为依据,凡汉语拼音字母与藏笔墨母拉萨语音相同或附近的,即直接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读音不同的,以双字母表示,如[ŋ]用ng、[]用ny、[C]用gy、[C’]用ky、[]用 lh表示;元音[]用ag、[]用ai、[θ]用oi表示。
加符字母 ö在地名调查音时利用。

文章作者:王际桐

文章来源:《王际桐地名论稿》第三编

选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编辑:檀金玲

校正:洪珊

审订:何涵

责编:汪晨云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
欢迎互换!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大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