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从年初开始,已经有浩瀚讴歌共产党人奋斗进程、歌颂伟大祖国培植伟业的影视作品,陆续与不雅观众见面。但就目前来看,《光荣与梦想》是唯一一部从建党初期一贯讲到建国后抗美援朝,韶光跨度超过35年的鸿篇巨制。这部剧中,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多达数百人,所记录的大小历史事宜数不胜数。虽然很多场景都匆匆而过,但全剧主题光鲜,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以是,呈现在不雅观众面前的《光荣与梦想》,节奏张弛有度,对历史事宜、历史人物的取舍得当,主要历史节点、重大事宜都有收录,而许多小细节更是多见神来之笔。比如开篇就给不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杨开慧送给毛泽东的那把梳子,在后续剧情中,毛泽东又用它给儿子毛岸英梳头。这样的安排,不仅仅是剧情的呼应,而且也用梳子进行了更多意向性的比拟。在这样大场面纷至沓来的作品中,这些的小细节,最能打动人心。能够在这样广视角的作品中,埋设这样朴拙又动听的情境,可见刘江导演的创作能力与艺术功底。
播出至今,以编年体手腕创作的《光荣与梦想》,剧情已经进入解放战役阶段。大决斗的到来,让整部作品的气势更加恢宏壮阔。这统统,更让我们感想熏染到,共产党能经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走到本日实属不易,中国共产党从出身到发展,几次陷入险境,能够于内忧外祸中武断地走出来、走下去,和革命先驱的决议与抗争、中国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随着《光荣与梦想》即将收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纪念日,也进入倒计时。这般看来,《光荣与梦想》颇有“压轴”播出的意味。这部作品,从内容上看,可视为一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从作品品质看,无论是剧本,还是拍摄、制作,又有许多可作为教科书素材的精彩片段。
一样平常而言,40集的电视剧,场景大约在200个旁边,而《光荣与梦想》的场景则超过了700个,许多场景都是根据历史原貌进行1:1的复刻。同时,该剧在拍摄和剪辑上,也颇见匠心。比如讲述红军长征的长镜头,近十分钟多支部队的行军进程一览无余、一气呵成,给不雅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沉浸感。类似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该剧在视据说话层面,有着光鲜的艺术风格。
如何通过一部电视剧,向党的100周年致敬?绝非是流水账般还原历史,也并非喊几句口号,而是要将这份任务感与义务感,融入到作品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光荣与梦想》其“光荣”,是历史的现实,在写实的历史事宜、人物呈现中,凸显了共产党人的年夜胆、聪慧与坚守;其“梦想”,是崇奉的追求,诗意化的表达,细节描写的延展,艺术化的影像处理,授予历史更多的人性之光。而“光荣与梦想”所承载的,是我们对历史的思念,对未来的守望。看到《光荣与梦想》中无处不在的空想之光,读懂《光荣与梦想》背后那份沉甸甸的羞辱,便是对这个时期最高的敬意。
由此,《光荣与梦想》是一部“见天地,见众生”的主旋律作品。天地,是共产党创立期间的“开天辟地”,是筚路蓝缕、毫不服从的“感天动地”,是卧薪尝胆、一战成名的“震天动地”……众生,则是我们的共产党人,从成立的第一刻,就心系百姓,联络全民族力量,用强大的凝聚力将受压迫、受剥削的群众组织起来,掀翻了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于迎来了全新的中国。这些,正是在百年之后的回眸中,最让人振奋与冲动的瞬间,而《光荣与梦想》为不雅观众所呈现的“开天辟地”,也正好是对建党百年最好的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