悛改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了很多部经典的战役题材影片,个中有许多随处颂扬的电影歌曲,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英雄主义,传染、教诲了几代人,并传唱至今,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谁不说俺家乡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军网微信将陆续发布“经典战役电影歌曲解读”系列文章,带你一起回顾那些年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曲目。
视频加载中...
《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影视原声
《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由白辛编剧,赵心水执导,梁音(杨排长)、阿木都力力提(阿米尔)、阿依夏木(真古兰丹姆)、谷毓英(假古兰丹姆)等人主演。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陲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终极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相逢的故事。影片情节动听,悬念丛生,充满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画面和音乐,更授予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冰山上的来客》剧照:杨排长和真假古兰丹姆。
提及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就不能不提里面的音乐,也不能不提著名作曲家雷振邦。雷振邦是新中国最有造诣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从1955年到1980年,他为40多部影片谱写的电影歌曲多达一百余首。在我国银幕上出身了大量形象光鲜、幽美抒怀,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色彩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独特,随处颂扬,深受广大群众的喜好。他谱写过歌曲的电影,最著名的有三部,都是家喻户晓,一部是《刘三姐》,一部是《五朵金花》,还有一部便是《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共有4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高原之歌》,这些歌曲的歌词内容大略,均带有新疆民族风味,旋律独特,曲调忧郁,也可以说有种壮烈、哀怨的音乐美。比如:卡拉和真古兰丹姆的对唱,表现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和繁芜斗争中,古兰丹姆纯洁的爱情已迷失落在无尽的深渊里;《冰山上的雪莲》表现了战士们在他乡的高原冰峰上,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他们崇高的大无畏精神,就犹如冰山上纯洁高尚的雪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来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歌,后来由雷振邦改编成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作曲的任务后,便立即来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了能搜集到少数民族战士们传唱的民歌,他跑了许多个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在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哨所里,他从一个塔吉克族战士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凄美动听的爱情故事……雷振邦被深深地冲动了,歌声里那如泣如诉的哀伤与纯洁,更让他震荡。怀着满腔的激情,雷振邦进行了再创作,他激情奔涌,一口气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改完词、谱完曲。电影的插曲、那首后来历经半个多世纪仍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这样在一个不眠的夜里出身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为什么这样红?
哎!
红得彷佛,
红得彷佛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情和爱情。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
为什么这样鲜?
哎!
鲜得使人,
鲜得使人不忍拜别,
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灌溉。
哎!
鲜得使人,
鲜得使人不忍拜别,
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灌溉。
由于分外缘故原由,影片的演职职员中并没有涌现演唱者的名字,这首随处颂扬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谁唱的,多年来一贯鲜为人知,乃至有些误传。实际上,这首歌的演唱者是长影乐团的吴颖和于淑荣。
吴颖19岁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从1956年到1966年10年间,他共为《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刘三姐》《我们村落里的年轻人》等20多部影片配唱了电影歌曲,他是五六十年代为国产影片配唱最多的歌唱艺术家,很多中国电影不雅观众都熟习的“阿哥、阿妹情意长,好似那流水日月长……”(《芦笙恋歌》)“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草原晨曲)等电影歌曲也是吴颖演唱的。于淑荣1959年考入长影乐团任歌唱演员。1966年任陕西歌舞剧院独唱演员。曾为《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配录插曲。
此外,《冰山上的来客 》中另几首插曲《高原之歌》是由长影乐团另一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世荣演唱,《怀念战友》由李世荣领唱,《冰山上的雪莲》的演唱者是于淑荣、李世荣。
影片中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前后三次贯穿于影片,终极将阿米尔与古兰丹姆弯曲动人的爱情故事推向了高潮。第一次是阿米尔的回顾,第二次是古兰丹姆的回顾,第三次是在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相认时。此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已不是一首大略的情歌,它不仅关系着年轻的边防战士和纯洁的塔吉克族姑娘的命运,也成为辨别真伪的秘密武器。
假的便是假的,伪装究竟会露出漏洞。假古兰丹姆听到这首歌时无动于衷;而真古兰丹姆听到后则产生了共鸣,一对恋人终于相认,同时也揭破了特务的真面孔。
阿米尔和古兰丹姆。
50多年前,随着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上映,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胫而走。50多年来,这首歌传唱不衰,成为很多民气中的经典歌曲,承载了几代人耐久难忘的影象。
(作者系军史专家)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徐平
编辑: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