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分为两期,本文先容中国喷鼻香港部分,下期先容好莱坞部分,不管哪个部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老文章了,升级2.0版)

《街头霸王》(Street Fighter,如下简称《街霸)初代出身于1987年8月30日,来自游戏界著名的“说话不算数”公司卡普空(capcom,被粉丝亲切的称为卡婊)制作,已经有着30多年的历史。
作为环球最盛行、有名度最高的格斗游戏没有之一,你大概没玩过,但一定听说过。

街头霸王喷鼻香港片子奇妙岁月戏仿无底线意外造经典 休闲娱乐

要知道格斗游戏(FTG)在游戏天下里真的不算太大众,虽然大家都能玩,去追求格斗的爽快,但其追求高操作技巧的玩法和相对单一的模式,随意马虎培养出高手,但不随意马虎培养粉丝。

以是说,《街霸》能达到如今的地位,无论是游戏的跨时期意义,还是年代上的机缘巧合,都证明了一款游戏的成功,把不随意马虎成为爆款的格斗游戏推广至全天下,这个要赞(实在紧张归功于1991年的《街霸2》,便是我们熟习的8人街霸)。

《街头霸王》系列,如今已经出到了名义上的第五作,但加上之前zero、EX、少年街霸、以及每作的加强版、终极版、冠军版等,已经不下20多款了,俺就不随着裹乱了。
这里只是综述一下《街霸》作为一款成功的游戏,用如今的热词来形容,这叫做IP,自然会推出不同领域的改编作品,当然少不了大银幕。

最先着花的地方,是90年代的中国喷鼻香港。

源自山寨漫画的译名

统统都有源头。

《街头霸王2》,最早是作为《街霸1》的升级版,虽然该作在本土反响一样平常,但在北美很受欢迎,因此美国运营商哀求推出《街霸1》的后续产品以知足市场需求。
由于开拓初代《街霸》的西山隆志跳槽到了SNK(《饿狼传说》《侍魂》《格斗之王》等),以是新作开拓的重任就交给了西谷亮(设计师)与安田朗(画师)手里。

新人上马导致项目一拖再拖,原来打算的《街霸89》拖了两年直到1991年才问世,由于实跟一代差距太大,安田朗也制作了各个角色背景故事,于是干脆叫成了《街头霸王2》,也便是中国玩家俗称的“8人街霸”。
后来四位BOSS,也便是传说中的“四大天王”,在升级版续作中变成了可选角色,便是我们熟习的12人街霸——《街头霸王2:四大天王》。

先来说说“街头霸王”这个译名,这个名字最早实在是山寨。

1991年,8人街霸2火遍喷鼻香江,所谓“动漫游戏不分家”,港漫也闻声而动,很多以此为题材的漫画盛行于市情。
个中最著名当属玉郎集团(文化传信前身)旗下的许景琛、李复兴创作的《街头霸王》。

当年版权意识都不是很强,没有授权这个想法,而且面对风云多变的未来市场,那个时期从盗版FC游戏到跟风漫画都盛行“先斩后奏”:

便是我们先不打呼唤直接用,试水之后,如果大卖之后,我们会考虑买下版权进一步扩大市场;一旦打了水漂,我们就当不知道这件事,哪怕(日本)版权方来问责,也当没听见,反正这里是我们的地盘。

正在这种情形下,“街头霸王”这四个字便是来源于许、李跟风的港漫名字,完备自己瞎编的,没有官方授权。

但随着漫画销量节节上升,同期市场也涌现了大量名为“街头霸王”的“跟风的跟风漫画”,随即玉郎集团才正式向卡普空购买版权,至此“街头霸王”不但正式的官方中文译名,而且玉郎集团还独享所有名为“街霸”漫画的累积成果,许景琛、李复兴因此名声大噪。

PS,混乱的译名

街头霸王”的译名通用于内地与中国喷鼻香港,而我们另一个熟习的译名“快打”或“快打旋风”则是中国台湾译名,但在我们这里,“快打旋风”则是另一部游戏的译名——《Final Fight Streetwise》,横版过关游戏,我们熟习的红人、白人和大壮。

但是,我们的宝岛台湾把《Street Fighter》却翻译成“快打旋风”,而把《Final Fight Streetwise》翻译成“街头快打”,真尼玛乱!

魔改之后的谈资

但不要忘了,这套漫画的实质是跟风,并不是为了宣扬游戏,除了角色形状基本跟游戏剧情没有半毛钱关系,比如隆和肯两位主角,漫画里变成了玄武门第三代弟子赤龙和宾尼,大反派维加名字叫赤目司令(由于红眼睛的缘故),还是春丽的养父,而春丽与布兰卡(野人)则是一对姐弟,拳王拜森是液体金属人。


漫画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2010年爆发了“第三次天下大战”,五大洲因核爆而相互合拢,形成了一大片单一的大陆。
三十年后,即2040年,除了赤目司令所掌握的“梦幻都邑”和战虎掌握的“东方之珠”外,别的地方都成了极度贫穷、恶行横生的废墟。
各种热武器已被禁止利用,人们只能利用最原始的办法来进行战斗。



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时期,拥有这样魔改剧情的漫画大行其道,一度让很多玩家误以为漫画故事便是游戏剧情。

而玉郎集团拿下卡普空版权之后,漫画故事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只是比以前在连载结束后多了正版游戏资讯的先容)。

许、李二人有了官方撑腰,大展拳脚,领悟了武侠、玄幻等所二次创作的招式和来自其他游戏、港漫中的角色大行其道,比如漫画中加入了《快打旋风》《饿狼传说》里的角色,以让漫画角色更加丰富;游戏中角色的各种招式也被冠以颇具东方韵味的名字,比如战虎的“电光毒龙钻”,直接照搬了《龙虎门》里的王小虎招式。

故意思的是,在漫画二创的这些剧情和招式中,涌现了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设定,比如主角赤龙(隆)的心魔,穿着灰玄色道袍与主角长得千篇一律,招式相同但威力更强。
最早是李复兴想引入2P角色的观点给角色换身衣服,而在漫画拿下版权之后,须要进一步拓展剧情,后来将其变成了独立的角色,还起了个名字叫“电”。

又比如肯的升级版火焰颠簸拳、火焰升龙拳,以及超杀版龙卷旋风脚等等招式放送。

熟习《街霸》后续故事和发展中,上述这些都涌如今了往后游戏中。
比如“杀意隆”。
而这些内容创作的时候,“12人街霸”才刚刚问世,这些都没有涌如今游戏中,以是我们不免展开遐想,究竟是漫画创作方提前得到了卡普空的,还是卡普空参考了港漫的设定,我们无从讲求,只是谈资。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卡普空作为版权方,授权之后就对作品不管不问,放任作品“野蛮发展”的态度,在90年代初期就显露无疑。
也决定了后期无论是《街头霸王》还是《生化危急》,乃至如今的《XX猎人》,游戏跟电影基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家长也太不卖力了。

完备另类的《城市猎人》

90年代初,是喷鼻香港电影最火爆的时候。
漫画火了,大银幕也纷至沓来。

《街霸》的第一次大银幕之旅,出身于1993年,但这部电影却不是一部关于“街霸”的作品,只是用了街霸的元素而已,便是成龙的《城市猎人》,一部极为另类的作品。

虽然中文译名是来源于山寨,但《街霸》在喷鼻香港电影中的首次大银幕之旅,却是实实在在地买了版权的。

由于《城市猎人》却是跟北条司买下了版权,这在那个年代的港台电影可不多见哦,像徐小明拍《海市蜃楼》就没跟倪匡买版权,片中的人物都改了名字,这事儿被奉告倪匡后,倪大侠回应:"哈哈哈哈,你拍完了还要告我一声,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
"

PS,当时主演成龙还见到了北条司本人,并合影留念,而作为成龙粉丝的北条司,也手绘成龙与王祖贤的画像作为回馈。

王晶去日本购买电影版权的时候,也一道把街霸的“版权”也收入囊中,本来是两回事,却阴差阳错涌如今同一部电影里,于是就奉献了那段著名的5分钟大乱斗。

可以绝不夸年夜地说,虽然是恶搞,但这段内容是大银幕上最靠近《街霸》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成龙反串春丽的造型,又著名又有趣,那种反差萌特殊带感。

搓澡大汉本田,我当时乃至都没认出来这也是成龙,只是以为形象不错,便是有点瘦,而且关于这个角色,还有个故意思的地方,便是该角色的英文名字 "Honda(本田)”,改成了"E. Honde" 。
缘故原由很大略,当时成龙与三菱汽车有着资助条约,而三菱的最大对手便是本田。



虽然只是同名,但日本人在这方面也比较忌讳,以是干脆就把角色名字改了。

饰演黄毛阿ken的,是英国跆拳道黑带高手盖瑞·丹尼尔斯。

这位后来演过不少动作片,但最著名的还是几部改编自日漫或游戏的作品,包括那部雷到掉渣的真人版《北斗神拳》,这位是主角健次郎

还有改编自游戏的《铁拳》,这位演Bryan Fury

包括客串的“软硬天师”,在前半部分那场舞厅聚会时演唱的《老人院》,歌词里都有《街霸》的内容:“四蚊一铺街机乱甘打打打凹咗,Ken哥将军手刀射错咗

那个时候的喷鼻香港电影便是这样,看到商机和热点立时就会跟进,极致的娱乐化。
不过如《城市猎人》正儿八经的走版权程序的,在喷鼻香港电影里还真的不多见。
这便是该片另类的地方。

另一个另类之处,便是成龙与王晶的互助。

成龙与王晶在《城市猎人》之后再也没有互助,听说两人闹得拍片时闹得很不愉快,包括期间所有的打斗戏成龙甩开王晶,自己独立执导。

后来王晶导演了《鼠胆龙威》,期间就有一种说法,认为《鼠胆龙威》是王晶拿来嘲讽成龙的,相传成龙看过之后也大为恼火。

不过这统统都是坊间传闻,未得到当事人证明。
王晶在回顾录《少年王晶闯江湖》里,表示,自己与成龙拍《城市猎人》时相处了半年,对其带着肯定和赞誉之情的;而成龙也多次表示《城市猎人》在自己生涯里是很分外的作品,但两人再也没有互助却是实锤。

这部电影在1993年1月16日公映,与周星驰的《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同档期开画,两部王晶作品同日PK,终极《城市猎人》以3070万港币位列年度第4位,而《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票房2500万位列年度第8位。

表面上成龙“击败”星爷,但考虑到《城市猎人》又是买版权又是大制作,成龙拍戏时还肩膀脱臼,按照本钱打算,比拟王晶完备“戏仿+恶搞”《本能》的《逃学威龙3》,在本土谁胜谁负真不好说。

但在外洋,《城市猎人》则非常出名,毕竟有着成龙和IP的金字招牌,但评论界对该片褒贬不一,引用IGN对该片的评论就可以解释问题:

“失落败的改编作品,成功的成龙电影”。

PS,北条司谈港版猎人

本来是说街霸,结果拐到了《城市猎人》,索性多说两句,北条司的访谈,谈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意见:

“当初我收到了喷鼻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约请,在嘉禾约请以前,我回绝了别的全部拍摄动漫真人版的约请。
那时候《城市猎人》的正规更新连载早已完毕,我把嘉禾版影片看作是“就当是送给粉丝的末了做事”。
我那时候还想:“如果是成龙出演,即便不忠实原著小说,作为成龙动作片也会很好看吧”,因此就乐意了。
末了照出来的实际效果,果真与我预估的相同,是拥有成龙式动作电影呢”

无节制的《超级学校霸王》

同年王晶的另一部《超级学校霸王》,可就不管你版权什么的了,完完备全的山寨作品,但效果很不错的哦!

还记得王晶去日本卖版权的事情吗,实在王晶在《城市猎人》之前就打算搞这部,而且真的打算正式要买版权,要拍一部《街头霸王》电影版。

结果被人家疾足先得,卡普空已经先把版权卖给了好莱坞,让王晶碰了一鼻子灰。
不甘心的王胖子,搞下来角色形象权,在不得已的情形下用在了《城市猎人》里,以是就有了史上最经典的街霸电影段落。

但向来贼不走空的王晶,街霸电影还是要拍的,因此他拿出了喷鼻香港电影最善于的一招——戏仿。

从电影片名,到故事再到角色,都跟原版游戏不一样,但不雅观众肯定能够对号入座。
角色形象上类似,招式的类似,还有架词诬控的调侃,这是喷鼻香港电影的长项啊,尤其是当年正是王晶手热的时候,娱乐效果也是满满。

以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级学校霸王》算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街霸》电影版,只管是擦边球。

电影的阵容也是相称刺目耀眼,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来了仨,独缺黎明。

原来王晶想让“四大天王”都在《超级学校霸王》中集结,无奈黎明一贯不合拍,他那时候很不喜好“四大天王”这个称号,因此王晶只能让黎明涌如今了《城市猎人》里,到末了《超级学校霸王》中只涌现了刘德华、张学友和郭富城(他只乐意客串)。

但“黎明”也以另一种办法在本片里“交情客串”,也算是王晶的鬼主张。

郑伊健、任达华、邱淑贞、张卫健、苑琼丹、杨采妮、许志安、卢惠光、周比利等当时新老港星荟萃,这个阵容放到如今,也是相称刺目耀眼。

记得张学友和郑伊健在便利店里的打斗格外精彩。

最搞笑的便是陈百祥饰演的老师,打赌输了吃了发话器还要吃桌子:“还是大理石的啊!

所有角色都在信息上打了擦边球,唯独郭富城饰演隆,险些千篇一律,形象极佳,可惜只是客串,首尾登场。

故事模板基本上是《逃学威龙》+《闭幕者》的结合体,当时两大最时髦故事模板被王晶用了个遍。
而且不单单是街霸,还有《七龙珠》和《哆啦A梦》的桥段。

张卫健+许志安+杨采妮的人设,直接来源于《哆啦A梦》,后来张卫健还变成了《龙珠》里的孙悟空。

而且还有刘德华与邱淑贞上演的《超级马里奥》的桥段,形象上完爆好莱坞那部买了版权的同咭片子版。

这是当年喷鼻香港电影为了娱乐效果“不择手段”的效果,忽略版权的戏仿和模拟,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山寨,如果电影中的角色和桥段都有版权的话,那版权+制作费就海了去了。

回忆起来,那个时候不少戏仿作品,比如郑伊健、古天乐的《男儿当入樽》便是《灌篮高手》的山寨,还有中国台湾的《新七龙珠》。

也是同期,叫《街头霸王》的电影有好几部,但内容跟游戏没有半点关系,完备是剥削代价作品,标题党而已。

正好是这样无节制的娱乐,造就了喷鼻香港电影最辉煌但很短暂的时期。

来日诰日连续好莱坞部分,关于春丽,我还是喜好邱淑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