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永不消散。
向着风,年夜胆地向前走,总有一天能拥抱彩虹。
这是韩世一的人生信条。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的韩世一有着独特的坦诚和诙谐。

他从烧烤店唱到央视单条点赞200w爆款背后是几十遍推倒重来 休闲娱乐

“粉丝给我们的定位…便是长得…还能凑活看吧。

“我唱歌…非常一样平常。
现在团队招人,最低标准便是不比我差。

话毕,他哈哈大笑。
抖音上,他的账号“韩41”有1300多万粉丝。

他背后的“大石桥同盟”,原来是约唱群,是热爱唱歌的他多年前在网上征采家乡同好组建的。
2016年,同盟的9个人第一次聚在一起。
那天,一首《出生入死》,从傍晚录制到深夜11点。
没人设想这个“同盟”会有若何的未来。
他们把那首歌发到网上,有几个点赞,大家就很高兴。

如今,“大石桥同盟”意味着一个专业团队,旗下有多个抖音粉丝过百万的达人。
3年间,韩世一将成员变成了30多人,他们能在饭店包厢、操场、夜市…乃至任何地方合唱。
有粉丝说,这些视频看得民气暖,都像是朋友相聚随性而发,歌声里有着诚挚、热心和幸福…

这些“剧情式演唱”都是“韩41”和团队努力的结果。
他说,自己想证明一件事:我们一群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能靠自己的热爱,被人关注。

视频加载中...

一个县城青年有“网感”

2012年,一首“甩葱歌”顺着网线,从大石桥这座县城进入了宽广的网络空间。
这是韩世一第一次发布自己的翻唱作品。

彷佛有些扞格难入。
背后则是韩世一自己的纠结。
在那之前,他是大学学生会主席、十大歌手,热爱唱歌、组织演出,以为“被别人关注是享受”。
2011年毕业后,遵照家人意愿,他则回到家乡,进了叔叔家的镁制品厂。

每天面对着堆积如山的矿石,韩世一并不愉快。
在狭窄的办公室里,他总是走神,或者在条记本上誊写他改编的歌词——借由网络,他始终听着最盛行的网络歌曲。
改编歌曲的想法时常不自觉地浮现出来,“脑里乃至都有MV的画面。

当年轻人有了“网感”,小城就再难困住他——很快,机会来了。
2013年,韩世一翻唱了那年爆火的“可爱颂”,只是将韩系软萌的风格转化成东北味儿,还在视频里穿上了棉袄棉靴,他火了。

2014年,他辞职了,专心搞创作。

“实在我那时也没把握。
”韩世一说,自己便是不想浑浑噩噩,想靠自己真正喜好的东西过生平。
那时和母亲担保,自己出去考试测验3年,如果不成,诚笃回工厂。
“再便是隐约觉得,网络上肯定有机会。

韩世一也很难说出这种自傲的来源。
但毫无疑问,他对互联网的风潮形成了独特的敏感。
就像2017年,他再一次觉得到,未来该属于短视频了——比如抖音。

但转型并不大略。
不同于三四分钟韶光展示一首歌,最早期的抖音只有15秒时长,不可能展示完全的曲子,那时最盛行的也是运镜、转场等“技能流”。
绝然不同的视觉措辞,韩世一要“从零开始”学起。

还有生理上的落差。
“在过去平台上,发一首好歌,不难有上万条评论。
到了新平台,发一个作品,可能就五六个人回答。
”那段韶光里,韩世一的不少大V朋友扛不住这种压力,又退回原来的平台。
而他却拉起了“大石桥同盟”的伙伴,为了涨粉,穿起西游记、江南四大才子的古装,跑到夜市上,在人们的围不雅观中舞蹈。

“含羞,每天都给自己打气。
可那时就以为,必须这么做。
”韩世一说,他那时决定“ALL IN”短视频,搁置了其他项目,靠的依旧是直觉般的“网感”。
他乃至并不清楚,抖音会在之后推出他真正拿手的1分钟短视频,“但是能隐约感到,短视频便是未来。

无滤镜、不修音,真实引发共鸣

1分钟短视频的开放让韩世一放开歌喉不久,打击再次悄然而至。

2018年夏天,他下了决心——“大石桥同盟”不能只再疏松地维系,而要“被更多人看到”。
于是他花费100多万,建起了事情室。
相应地,团队要引入公司化的规章系统编制。

然而,绝大多数老成员仍将同盟视为那个基于爱好的“约唱群”。
韩世一提出方案后,20多个成员,终极肯留下的只有6人。

“网上折腾了这么多年,去年夏天是最阴郁的日子。
”那段韶光,团队险些拍不出视频,剩下几个成员也有了放弃的想法。

9月的一天晚上,仅剩的6个兄弟聚在一家烧烤店,围坐在一张炕上。
大家喝了很多酒,食品的盘子堆叠在一起,瓜子皮铺满了桌子。
有点上头的韩世一说,要不,咱们就在这录首歌吧。

在末了走红的那个视频里,六个喝得有点酡颜的中年男人,围着一桌杯盘散乱的烧烤,拿一次性筷子敲出节拍,大笑着嚎了一首“家在东北”。

有评论感慨,“这几个兄弟,太真实了吧!

这次走红点醒了韩世一,对网络潮流的敏感又一次起效了。
他溘然创造,这种贴近生活,近乎于真情流露的演唱,对他们而言,比刻意搞笑,或者竭力模拟专业演唱的效果都要好。

“我们的长相,美颜都没用,那就索性不要滤镜;我们唱得不如专业歌手,那就干脆不修音。
”韩世一意识到,短视频时期的走红,实在是将自己已有的条件利用到最大化,尽可能地展现给网友。
他们这群素人的上风在哪里?“便是真实。
贴近真实生活的快乐。

一个月后,想法得到了印证。
当时正值“沙漠骆驼”走红,依旧在那个带炕的烧烤店,“大石桥同盟”再次围坐在一起,犹如朋友聚餐,大笑中唱起了这首歌的改编版:

“我已经单身良久,没有姑娘牵手,只由于他们嫌我长得太丑!

接下来几天,这首作品在抖音上得到了近150万点赞,“韩41”涨了几十万粉,乃至在全网形成了影响力。
自那之后,“大石桥同盟”找到了风格——穿插在生活场景间的演唱。
“韩41”也一起涨粉,直至如今靠近1300万。

听起来是天赋与幸运造就的故事。
但韩世一说,“真实”的风格并不虞味着好视频从天而降。
事实上,“大石桥同盟”每个1分钟的视频,反复拍上近30次是常态。
不修音、无滤镜反而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唱错;再有时,单单气氛不足嗨,也足以枪毙一则作品。

“纵然粉丝过了千万,依旧很焦虑。
”如今,韩世一的一天从中午开始,下午在公司开会、处理事宜,晚上召集团队拍摄视频,结束时每每是午夜。
接下来便是韩世一自己的韶光,尤其凌晨3点到5点,那是他“创作希望最兴旺”的时候。
他会在这几个小时里刷抖音,在全网找创意,把想录制的歌听上三五十遍,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每一个点子。

等到明确一首歌值得翻唱,他还要设置与之匹配的剧情,将得当的段子塞进桥段间,再为每一句歌词匹配最适宜演唱的同盟成员…

这样的事情每天要直持续到太阳出来,他才能去享受大概6小时的就寝。

原创歌曲让团队走得更远

现在的“大石桥同盟”重新有了30多个成员,他们之前有的是酒吧驻唱,还有KTV经理、烟酒发卖和黄焖鸡米饭的店主。

相同点在于,他们都绞尽心思想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歌声。

至少在当下,韩世一和“大石桥同盟”成了他们的港湾。
帮助是肉眼可见的:迄今除了“韩41”,同盟里已经有5人的抖音粉丝过了百万。
对付新人,韩世一会帮他们策划,辅导拍视频的诀窍,再让成熟的达人先带他们出镜,积攒热度。

敏锐的“网感”依旧有效。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韩世一在“十一”前听到了一首《大田后生仔》,当即以为这首歌能红。
于是和版权方会谈,免费帮忙推广,交流团队两年的演唱权。
节后歌曲果真爆红,韩世一嘿嘿一笑,“现在再去谈演唱权,可能不低于20万了…”

但和多年前比较,韩世一现在要做的事更多了。
一方面是管理团队,定期查看每个成员的作品,折衷大家间的事情和关系;另一方面,用他的话说,多年前那个“靠自己喜好的东西过生平”的夙愿已经达成了。
现在团队有了稳定的利润,大家不事情时就在一起打台球,玩乒乓。
安逸之后,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是:搞原创,出自己的歌。

“唱歌的人都有原创的梦想,那之后,才算是光明正大的歌手…”韩世一说,自己和身边这群人,都想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
只管对他们来说,这一度很难,可大家还是无数次设想过,“如果有一天走在街上,能听到店铺里在放自己的歌…”

现在,足够多的粉丝,让他们有了这个根本。
事实上,“大石桥同盟”至今已录制了3首原创歌曲。
这个月,他们又到北京录制了新歌,作曲人是徐良。

11月27日下午,韩世一分享他和抖音的故事

“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能和明星互助,有专业的音乐人作曲。
”韩世一说,自己多年提高入这个行业,只是想着自己唱歌时真的很快乐。
那时的他根本不清楚,这份快乐能否同时坚持生活,还能带给他人快乐。

现在,问题有了答案。
如果一个人不足偶像派,唱歌也一样平常,那得到上千万人喜好的诀窍或许就再大略不过,那便是“足够努力,足够诚挚”。

——————

推举阅读:

有人买了房、有人出了歌,抖音上的辽宁人便是这么毕抖音辽宁大数据:吉林和黑龙江人最爱去辽宁,麻辣拌全国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