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喷鼻香港乐队的鼻祖级人物泰迪罗宾回顾,当时全港到处都是乐队,一个小小的比赛都能有几十支乐队参赛。这些乐队属于青年人在一起“玩”的性子,成员不稳定,技能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他们面临的出路只有三条:一是终结,二是转入幕后,三是坚持音乐。
以泰迪罗宾的乐队为例。泰迪罗宾最早带着弟弟关伟玩乐队,组成了“Raiders”,之后他又和另一个弟弟关维麟、歌手Robin William Shum 组成了“The Striplings”。泰迪罗宾的中文名字叫关维鹏,英文名字叫Robin,这样,“The Striplings”乐队就有了两个叫“Robin”的人,必须有一个人要改名才行。当时年轻人玩乐队要扮酷,衣着和发型搞得很像小混混,这种小混混在喷鼻香港叫做“阿飞”或者“古惑仔”,英语为“Teddyboy”,以是,关维鹏就将自己的艺名改成“Teddy Robin”,中文便是泰迪罗宾。
当年也是小鲜肉
当年Beatles来喷鼻香港的时候,喷鼻香港社会对青年群体是十分担忧和当心的,乃至警察都已经做好了掌握局势的准备。据黄霑师长西席的论文说,当时有媒体采访中学校长,校长们咬牙切齿又深表忧虑地说,Beatles“影响青年人走向猖獗道路、放荡道路”、“喷鼻香港风气已经这么坏,阿飞已经这么多,难道还要提倡这种猖獗的东西,制造更多阿飞吗”?这解释“Teddyboy”在喷鼻香港社会是不受人待见的,那些组乐队的小青年们在很多人眼里便是问题少年,泰迪罗宾改名,恐怕也有一些叛逆生理在作怪。
在“The Striplings”乐队之外,泰迪罗宾又和关伟及其余两个朋友组成了“Beatniks”乐队。
从泰迪罗宾的经历上看,当时的乐队纯粹便是朋友聚在一起玩,玩几天就终结是很正常的情形。
当时有很多乐队比赛,在一次比赛中,“The Striplings”和“Beatniks”都参赛了,但“Beatniks”改名为“The Playboys”。泰迪罗宾在两支乐队都“身兼要职”,比赛中他又在“The Striplings”当吉他手,又跑去给“The Playboys”乐队当主唱。
这实在是够麻烦的,以是,这两只乐队干脆合并重组,泰迪罗宾带着“The Playboys”中的关伟、“The Striplings”中的关维麟,以及后加入的郑东汉和一位鼓手,组成了“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乐队,这便是喷鼻香港盛行音乐史上最有名的乐队“泰迪罗宾和花花公子”。
听说,“泰迪罗宾和花花公子”是喷鼻香港的第一支华人乐队,这个说法的准确性已经不太主要,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喷鼻香港第一支成功的乐队:1965年,当时的“Diamond”唱片公司与他们签约。“Diamond”唱片公司也被称为“钻石”唱片公司,1970年被“宝丽多”唱片公司收购,1972年“宝丽多”与“飞利浦”联合组成了新的厂牌,它便是无数歌迷心中的圣殿标签“宝丽金”。
和“宝丽金”的前身唱片公司签约,看起来“泰迪罗宾和花花公子”的星途一片大好,但是,当时的唱片业和演出市场并不发达,年轻人们出于爱好玩一玩乐队,玩过了也就罢了。从传统不雅观念出发,乐队又不能当饭吃,该念书的还要念书,没书念的也要给自己找一条更有前景的出路。于是,泰迪罗宾转入了电影,关伟、关维麟和郑东汉都转入了乐坛幕后——郑东汉,郑中基的父亲,24岁就当上了喷鼻香港“宝丽金”的总经理,后来担当过“宝丽金”亚洲区总裁、“环球”唱片泛亚太区主席、“百代”唱片亚洲区总裁;关伟,曾经担当喷鼻香港“宝丽金”的总经理、亚洲电视高等副总裁;关维麟,关楚耀的父亲,曾任喷鼻香港“宝丽金”的制作总监,是谭咏麟的御用监制。
乐队终结即是各自转行、重新找事情,就此和音乐无缘;转入幕后即是唱得好被唱片公司慧眼识才,像是公司前台转岗到业务管理部门,更须要机会和运气。剩下的一条出路则是在娱乐圈里打拼,出头了就功成名就,出不了头这辈子就认了,这条路太难,而许冠杰选择的便是这样一条难走的路。
走难走的路,有时候真得靠朱紫扶持。
当时泰迪罗宾已经有了经理人,经理人问他喷鼻香港还有哪些高手,泰迪罗宾第一个推举了许冠杰,由此,许冠杰和“莲花乐队”进入了唱片公司的视线,1967年由“钻石”唱片出版了两张细碟。此时郑东汉已经在“钻石”当了录音师,“莲花乐队”的早期歌曲便是他录制的,乃至他还要亲自上场帮着乐队弹吉他。
泰迪罗宾和许冠杰在《卫斯理传奇》中
同样在1967年,“莲花乐队”还和刚刚启播的“无线”签约,做一档叫做《Star Show》的节目,这档节目每周五期,每一期半个小时,请一两个乐队或歌手当高朋,末了“莲花乐队”再唱两首歌。
1971年,“无线”又启动了一个新的节目,叫《双星报喜》。最初,它是个特殊节目,但由于受欢迎,改为固定常播节目,一周一集,时长半个小时。节目设计因此许冠文为节目灵魂,许冠文在喷鼻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的时候便是辩论队队长,还在电视台担当过学生辩论节目的主持,嘴皮子蛮厉害的。节目的最初设计,是让许冠文和许冠杰每人都唱一支歌,但第一集录完,当时还是电视人的周梁淑怡(现为喷鼻香港宦海人物)就改动了却构,让许冠文专门卖力搞笑,唱歌部分全归了许冠杰。
1972年,许冠杰和许冠文到美国探望朋友。许冠杰很不习气,看美国哪儿都不顺眼,吵着要回喷鼻香港,许冠文就用英文写了一首诗,翻译为中文便是著名的《铁塔凌云》的歌词。当时《双星报喜》的音乐总监便是“喷鼻香港歌坛教父”顾嘉辉,他帮许冠杰录制了这首歌并在节目里播出,不过,这歌当时的名字叫《就此样子容貌》。
现在,一样平常评价《铁塔凌云》开启了喷鼻香港盛行音乐史的粤语歌时期,并和罗文的《狮子山下》共同成为代表喷鼻香港地域文化的标志性作品。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对的,但前半句有点问题。更准确地说,所谓“粤语歌时期”要等到1974年,它和1972年的《铁塔凌云》(《就此样子容貌》)没什么关系。
《铁塔凌云》虽说是在《双星报喜》节目里唱出来的,但从出版意义上来说,则要推后几年。它正式出版于1974年的《鬼马双星》专辑里,也便是在这时才改名叫《铁塔凌云》。
那么,能不能将《铁塔凌云》正式出版的韶光视为“粤语歌时期”的首创年份呢?还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下节再说。
回顾往期,请点击链接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3·迟来的春天(一)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3·迟来的春天(二)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3·迟来的春天(三)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时期:只有情歌的歌坛(一)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时期(二)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时期·非情歌运动(三)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时期·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迪斯科风潮(一)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喷鼻香港也有个小虎队(二)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史上最强翻唱天王(三)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翻唱神品十分十二吋(四)
喷鼻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6·许冠杰·屋村落里走出来的歌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