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攘其旁边,尝其旨否。
禾易长亩,终善且有。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诗小雅甫田本事辨 休闲娱乐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
曾孙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毛序:刺幽王也。
君子伤今而思古焉。

郑笺:刺者,刺其仓廩空虚,政烦赋重,农夫失落职。

王先谦:三家义未闻。

余按:毛、郑一派胡言。
诗中全无辩幽王或成王时期。
明明“千斯仓”、“万斯箱”,哪来“仓廩空虚”?

朱子云:此序专以“自古熟年”一句生说,而不察其下文“今适南亩”以下,亦未尝不熟年也。
(熟年,丰收之年也。
)……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
(公卿,可也;周王,亦可也。

姚际恒:此王者祭方社及田祖,因而省耕也。
(省耕是目的,祭社是手段。
紧张是视查农业生产情形。

方玉润:王者祈年因以省耕也。
(倒果为因之论。

牛运震:篇幅不甚长,而税法、赈政、省耕、劝士、祀神、犒农,写来正极明备,自是大手笔。

余按:甫者,父也,夫也;朱注曰大,不甚准确,郑笺是也。
甫田者,丈夫之田也,即井田。
《韩诗外传》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
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
广百步,长百步为百亩。
八家为鄰,家得百亩。
余夫各得二十五亩。
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为庐舍,各得二亩半。
八家相保,出入更守,因此其民和亲而相好。

八家耕九夫之田,个中之一为公田。
一年收成,是否只交九分之一?否。
所有新鲜收成,全数上交入库,另取仓中迂腐粮食:“我取其陈,食我农夫,自古熟年。
” 笺云:“尊者食新,农夫食陈”。

历史的细节值得把稳,中国自古村落社有组织!
有二次、三次分配,并非“交了国家的,留了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我取其陈”之“我”是谁?理雅各云:Who e ‘I’ in the piece is, it is difficult to say, but evidently he and the ‘distant descendant’ are different persons; and not one, as Choo makes them out to be. I suppose he may have been an officer of the king, who had the charge of the farms, as we may call them, in the royal domain. 这个“我”肯定不如理氏所预测,为管理农场确当局官员,由于诗中明说了有“田畯”在,这才是专职农官。
实在,“我”便是墨客本尊,一个“曾孙”的文学侍从之士,鲁迅谓之“帮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