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是叫新玛利亚火车站,皆得名于车站对面的一座教堂,新玛利亚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不过这座“新”的教堂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教堂东侧的统一广场,为纪念意大利统一而建。附近有两家中餐馆,个中一家叫北京饭店,老板说开了四十多年了,是佛罗伦萨的第一家中餐馆,店主是温州人(意大利大多中餐馆都是温州人开的),说当时起名是由于没人理解中国,叫北京是为了有名度。
教堂的这面不是正面,还是13世纪未装饰的哥特加伦巴第外不雅观,佛罗伦萨有很多像这样未装饰的教堂立面,不知是不是由于教堂建造的太多太快,没有那么多艺术家去装饰。就像圣洛伦佐的外立面,永久留给了米爽朗基罗。
这是教堂的北侧(火车站一侧),去的时候遇上钟楼正在维修,这是2012年拍的。
这是教堂的东侧,外墙大约完成于14世纪中。
这种绿白相间的装饰格调,在托斯卡纳很多地方都能见到,比如比萨、锡耶纳等地,我印象中彷佛始于锡耶纳的主教座堂(13世纪)。
外墙边有街头艺人用粉笔在地上作画,这幅天下名画,今年(2017)我在荷兰海牙的莫瑞泰斯美术馆还真见到真迹了。
几个小时后再经由时,“画家”在打消自己的作品。
现在绕到教堂的正面,乍看上去有点圣十字教堂的觉得,不过比圣十字要胖些。新玛利亚教堂,是佛罗伦萨几座大教堂中历史最悠久的,看点非常多,尤其是诸多大艺术家留下的壁画,使之成为不可移动的大艺术馆。我也只是粗粗地看了一遍,这是我在佛罗伦萨看的末了一个景点,出来后,72小时通票就过期了。
新玛利亚教堂最早可追溯到9世纪的一个叫圣玛利亚的小教堂,1221年,这里由多明我会(也称道明会)接手进驻。他们决定建一座大规模的教堂以及修道院,1245年开工,大约经历了一百多年才落成。钟楼还是明显的哥特式。1420年,教堂由教皇马丁五世祝圣。但正立面的装饰只完成了下半部。
我们在前面曾多次提到过中世纪的四大乞食修会,每个修会在佛罗伦萨都有自己的紧张教堂。方济会的圣十字教堂,加尔默罗会的圣母圣衣教堂,奥古斯丁会的圣灵教堂,而这座新玛利亚教堂就属于多明我会。
1456-1470年间,受鲁切莱家族委托,建筑师阿尔贝蒂设计了教堂正立面的上半部分。鲁切莱府邸的设计师也正是阿尔贝蒂。正立面装饰利用的是白绿相间的大理石,阿尔贝蒂要将他上半部的文艺复兴理念与下半部原有的中世纪哥特风格和谐地结合起来,诸如色彩、比例等。最顶部的三角山墙,两侧的S型花边以及下方的科林斯柱头,表示出设计师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主义情怀。
新玛利亚教堂在佛罗伦萨具有很主要的地位,1439年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曾在这里举行,教皇代表团就住在教堂的修道院客房。那次大会是天主教与东正教末了的一次合并机会,但没有结果。
三角山墙中心是多明我会的太阳图案标志,下方的笔墨,IOHANES ORICELLARIVS PAV.F.ANSAL MCCCCLXX,表示的是鲁切莱家族的委托人乔瓦尼.迪.保罗.鲁切莱(Giovanni di Paolo Rucellai,1403–1481),以及落成年代1470年。两侧的S型花边装饰在意大利是创始。这也是鲁切莱家族帮助的唯一一座公共建筑。
外立面的其他一些细节。门洞内的人物是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上方是鲁切莱家族的徽章。
上部的文艺复兴式及下部的哥特式。
不知为何教堂广场前总停着几辆救护车。
教堂前的广场,也叫新玛利亚广场。正对面的建筑很像布鲁内列斯齐的育婴堂,叫圣保罗医院,是15世纪按照育婴堂的外不雅观改建的,可能与米开罗佐有关。现在彷佛是个拍照博物馆之类的。
教堂的入口在南侧的一个庭院内,下篇准备进入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