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央、乳山市文物保护中央组织专家对南黄镇居民电话反响的一批旧机器零件进行了鉴定,确认其为抗战期间八路军胶东兵工三厂在反“扫荡”过程中所埋藏的机器设备。
据理解,打电话的居民名叫孙天林,在南黄镇经营一家汽车电器修理厂。孙天林先容说,这批部件创造于南黄镇南黄北塂村落与文登区北黄村落交界的黄垒河中,为车床部件、汽车前桥、车轮、水箱等设备。他以前听老人讲这一带村落落曾有八路军兵工厂驻扎过,于是联系了党史部门和文物部门。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央和市文物保护中央的专家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稽核,结合文献资料记载,认定其为抗战期间八路军胶东兵工三厂所利用过的设备,在反“扫荡”过程中进行了埋藏。
据《胶东军工史料》《战火中的胶东兵三厂》记载,胶东兵工厂从1938年山东公民抗日救国第三军修械所起步,到解放战役期间发展为9座兵工厂和3个配套机构,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乳山是胶东兵工厂驻地较多、活动范围较大的地区,5个兵工厂和3个配套机构在境内发展壮大,先后在60多个村落落驻扎活动过。个中,胶东兵工三厂1941年初由东海兵工厂发展而来,1941年底厂部迁到北黄村落(今属威海市文登区),1944年底西迁乳山冯家镇一带,1945年底又迁到乳山崖子镇青山村落,期间在文登、乳山几十个村落落驻扎活动,在艰巨的环境下坚持生产,紧张生产子弹,还曾制造出“捷克式”轻机枪等武器。驻地群众与兵工厂建立了深厚的情意,踊跃捐献银元、铜元、银首饰等用于制造子弹,腾出最好的屋子供兵工厂放置机器或作为住房,帮忙运输、保管物资和警卫,在日军“扫荡”时掩护兵工厂事情职员、帮助掩蔽设备和武器。这次南黄北塂村落出土的兵工设备,是胶东兵工艰巨卓绝发展进程和胶东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目前,这批设备已移交乳山市文物保护中央,修复后将在干系赤色场馆进行展陈,让更多市民接管赤色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