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鸣
操作台旁,戴着护目镜的田雨桐注目着发动机,随着计时器启动,他快速旋转手中工具,一根、两根、三根……仅用时48秒,便拆下汽车发动机上10根长15厘米的螺丝。
“有力气、懂技巧,螺丝才拧得顺、卸得快。”9月15日10时,在新疆交通职业技能学院集训的田雨桐,耸动着发酸的肩膀说。从9时到现在,拧螺丝的动作他已练习数十次。
今年22岁的田雨桐是喀什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西席。
9月15日,田雨桐正在排查汽车故障。刘一鸣摄
“我从小就喜好汽车,15岁上技师学院时,选择了汽修专业。”田雨桐说,在校学习的6年韶光,他对汽修职业有了更深理解。“我把汽修职业比作年夜夫,我们给车“治病”,让它回归正常,优化驾驶体验。往大了说,拧的每颗螺丝都是在守护司机的驾驶安全。”他说。
这次大赛对田雨桐来说,是提升“医术”的宝贵机会。近2个月来,田雨桐均匀每天在操作车间练习13个小时。
“技能活须要大量的实践履历积累,更要看重细节。比如丈量时0.01厘米的偏差,对我们来说便是失落误。我们现在的很多练习,大多是为了改动这0.01。”田雨桐说。
9月15日,田雨桐在进行零件丈量事情。刘一鸣摄
“他特殊努力,不熟习的操作会一遍遍练习至完美。前阵子给他放假,没想到他跑去4S店研究车型了。”辅导老师、新疆交通职业技能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西席田荣说。
每天在高强度演习下,田雨桐仍坚持磨炼。近20公斤的气缸盖,凡人抬起都费劲,但在演习时,田雨桐却能将它抬起翻个面进行操作。
9月15日,田雨桐在记录操作手册上的参数,加深影象。 刘一鸣摄
“压力也是动力。这次比赛是一次大比武,也是技能互换的机会,我希望能多学一些。”田雨桐说,比赛结束后,他会带着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回到校园。“全面推进村落庄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后我的努力方向是连续提升技能,培养更多汽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