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冯都与很多职场妈妈一样,
每天都在孩子与事情之间挣扎。
她在一种名为“女书”的笔墨中找到共鸣,
于是耗时3年,
将女书的故事搬上大银幕。
▲
女书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申请中
女书起源于湖南省江永县,
是全天下唯一“传女不传男”的笔墨,
旧社会的女性,
依赖女书讲述薄弱、建立友情,因此得以生存。
“我想将女书作为出发点,
去诉说当代女性在职场、家庭与生活中
面临的性别角色困境,
形成改变的力量。”
▲
《密语者》中的女性群像
8月31日,
海内首部女布告载片《密语者》全国公映。
2023年,《密语者》入围奥斯卡短名单时,
BBC、英国卫报、VOGUE等
多家外洋媒体曾对影片进行宣布,
英国电影协会评价其为
“今年最美、最具变革意义的记录片之一”。
国内外不雅观众评价:
“这么酷的笔墨,我居然第一次知道”,
“讲述了中国、乃至全天下女性的困境”。
一条与导演冯都聊了聊。
编辑:宋 爽
责编:倪楚娇
▲
导演冯都
我第一次打仗到女书大概是2005、2006年。当时是在美国,有一位作家叫Lisa See,写了一本关于女书的小说——《雪花秘扇》,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两位女孩子从小时候结拜成姐妹,到结婚、丧夫,后来经历战役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女书渗透在她们友情的方方面面。
▲
由小说《雪花秘扇》改编的同咭片子,由李冰冰、全智贤主演
我读完后非常触动。我作为一个在中国出生终年夜的女性,这种笔墨本该是我教诲中的一部分,但我居然不知道它的存在。我感到有一点耻辱。
▲
女书是一种表音笔墨,字体眇小,呈长菱形,从右向左书写
女书最早的记载是在明末清初。它是在封建社会下,在湖南江永这样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发展起来的。那时女性裹小脚,不能上学堂,于是她们创造了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笔墨,只在女性之间传播和分享,男性看不懂。
很多人看了《密语者》之后问我,你怎么不讲女书的历史和习俗?
由于我不想做一部历史题材的科普记录片,这样的电影已经有了。我的构想是通过女书来看各个年代,尤其是当下的当代女性,是如何在事情、生活和家庭的关系中去权衡她们的角色认知的。
▲
胡欣生活在湖南江永屯子
《密语者》讲述的是两位当代年轻女性的故事。一位生活在屯子,一位生活在大都邑,她们的背景很不一样。
胡欣是江永人,一贯生活在江永屯子。她出生于1988年,是女书的第四代传承人,也是最年轻、最出名的传承人之一。她是女书的一张名片,带着女书在全国各地做宣扬,女书也为她带来了社会地位的变革。
▲
胡欣在澳门宣扬女书
她有三个姐姐。由于家里全是女孩,别人会以为她家比较弱,以是她努力地成为百口的顶梁柱,照顾父母、姐妹。她身上承载的东西很多。
由于女书,她对自己的两性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拍摄到现在三年,她依旧保持单身。但我以为她越来越自傲,越来越感到自己内在的强大。
▲
胡欣读用女书给何艳新写的信:想侬相识十年载,口中从无抱怨话。又不向人诉可怜,自傲自主又自强。忧闷烦事丢一边,逍遥清闲过日子。但愿婆王保佑你,康健幸福万年长
在胡欣这一起的转变中,她的朋友何艳新扮演的角色非常主要。何艳新今年84岁,是在世的末了一位女书自然传承人。她自幼丧父,在外婆家生活,从外婆那里学会了女书。
她年轻时受过的压迫、苦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19岁时,她被迫定下了一桩婚事。结婚后,她要给丈夫端屎端尿,由于地位低,给丈夫洗脚时头都不能抬。后来丈夫病逝,她一个人把六个孩子养大。
但她比我们很多当代女性都要刚强、坚毅和通透。她现在的生活非常贫穷,但她从来没有去求任何人帮助她。我以为她是女书精神的一个鲜活的存在。
胡欣常常去找何艳新谈天,学习女书、女歌。她和何艳新之间的交情,让我看到了女书最初的时候姐妹之间的情意。
▲
思慕和朋友一起创作女书作品
另一位主角思慕,是生活在上海的都邑女性。她看上去彷佛比较传统,但她实在非常有想法。她从小学习音乐,对奇迹的追求很执着。
事情之余,她对探知自己的性别角色有很强的希望。她几年前在女书博物馆待过一段韶光,随着胡欣学习女书。她平时会创作艺术作品,重新解读和表达女书精神,并且带着这些作品和其他女性艺术家一起参加展览。
▲
思慕向不雅观众先容女书作品
在拍摄的过程中,她处于一段关系当中。她认识了一位能读懂女书的男性,以为碰着了心腹。没想到和他回老家后,对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哀求她做家务、听家训,催她放弃女书、找更稳定的全职事情、结婚生子。
她所面临的决议是,到底是结婚生子,还是摒弃世俗和社会对她的期待,去追求奇迹?
实在当下的女性很多都和胡欣与思慕的情形一样,都面临着自我代价、社会代价和家庭代价之间的冲突。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她们从深埋的角色里面走出来,重新看看该若何去做取舍。
▲
胡欣和何艳新由于女书建立起超过年事的姐妹友情
女书最让我震荡的是,它是一种苦情笔墨,能够给封建社会的女性供应一个空间,把她们最内在、薄弱、压抑的那部分表达出来。
女性之间由于有女书的存在,可以一起学习、做女红,结婚之后通过书信的办法分享经历、通报对对方的思念。她们因此结交起非常深厚的姐妹情意,在当时才可以生存下来。
女书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女性在出嫁前,她的姐妹会为她写“三朝书”,先容这位女性的平生,她经历过哪些苦难,她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女孩子,她出嫁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我们会有多惦记她。
新娘嫁过去后,夫家村落庄里的女性,就会选一天来到她家,坐下来一起吟唱三朝书。这个过程中她们就会理解到这个女孩子是若何的一个人,逐渐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情绪连接。她的生平都能够有姐妹的情意环绕着她。
▲
胡欣演出女歌
还有一种文化是女歌,是由女书写成的歌谣。很多女孩子在真正学习女书前,可能在三岁就开始学习唱女歌了。
女歌不一定是埋怨的。胡欣在电影里唱过很多次的一首歌,是她小时候母亲教她的。歌词意思是,会唱歌不是爹娘教会我的,而是我自己聪明,自己学会的。这些歌在女孩子很早的时候,就让她们感想熏染到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性别的自傲。
有一些文学作品,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她们会翻译、改编成女书去传播。当时只有男生能上学堂学汉字,女生是不懂汉字的,只有通过这种办法她们才能读到经典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她们会将女性人物写得更刚烈一些,或者在性别处理上有自己的解读,我以为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
▲
记录片《我只认识你》
我在2015年做过一部讲阿尔兹海默症的记录片,《我只认识你》,主角是我和导演赵青共同的叔婆和叔公。叔婆患阿尔兹海默症很多年了,叔公一贯作为唯一的通知者照顾她。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去改变大家对阿尔兹海默症人群的刻板印象,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但我们不想用批驳的角度讲述这个群体受到的歧视,以是我们通过叔母叔父的爱情去展开全体故事。
第一次放映结束后,现场谈论氛围很热烈。原来20分钟的谈论,变成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就像滚雪球一样,一场放映推到另一场放映,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乃至还推动了一些政策的发展。
我以为这便是记录片的魅力,可以打破不雅观众和我们自己的刻板印象,然后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
冯都在湖南江永拍摄
2014年,我结婚生子。我以为作为一个女性来说,我对自身性别真正的认知,是从当母亲之后真正开始的。从小到大,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发展的环境对你未来的想象是没有任何限定的。但成为母亲后,社会忽然对你有了很多期待。
人们表达的都是,我们女性可以做到,我们可以成为养牛娃的妈,也可以成为事情上的女强人。我的确可以成为这些角色,但是背后所要付出的东西又有谁能看到?
以是我就以为,当代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女书当作一个出发点,去诉说内心的薄弱?当有办法去倾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打破大众对付女性的刻板印象,改变现状的力量也就形成了。这可能便是当时我想要做《密语者》的初衷。
我曾经每天都在腼腆、挣扎,我是不是给了我女儿足够的关注?我是不是给了我事情足够的关注?两者很难取舍。但拍完这个电影后,我创造这些问题是无解的,我接管了我便是没有办法两件事情都做得很完美。能够平衡到什么程度,尽力就好。
▲
天下各地的女性不雅观众用作品向女书致敬
我每一次在国外做放映,女性不雅观众都能从片中找到一个情绪相通的点,而不因此一种猎奇的办法去看你一部中国的电影。
很多女性在看完《密语者》后,乃至还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去创作作品,表达她们对女书的敬意。我们网络了600多幅,建立了一个线上的艺术馆。
▲
《密语者》外洋放映活动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还故意识地去呈现了一些男性的视角。我并没有刻意让这些男性去表现什么,现实中发生的便是这样。他们是我们对面的群体,他们如何看待女书,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他们如何看待当下的女性。
我希望这个电影不是去加深性别对立的情形,而是去建立起男女之间的对话。
曾经有一次,我在美国乡下一个非常白人的社区里面做放映。有一对夫妻就跑过来,男方对我说,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有一种惊醒的觉得。该若何重新核阅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若何当一个父亲、关于女性的认知,他有了动机去改变旧有的想法。在家庭的付出上,实在西方和中国是一样的,爸爸的缺席比较严重。
▲
冯都导演带女儿参加放映活动
得知入围奥斯卡的时候,我正在带女儿看展览,和她同学的妈妈在一起。这群妈妈对我来说就像我的姐妹一样,是很主要的一个群体。《密语者》首映的时候,全体年级大概有一半的妈妈都去看了。
我的女儿也看了这部电影。我不仅仅希望她看,还希望她参与个中,以是这部电影末了一个镜头是她,背景音乐的一部分是她用钢琴演奏的,我在世界各地参加影展的时候,她会逃课和我一起去。我希望她能够看到妈妈事情中的状态。
我以为女书在当下的困境,一是能不能活下去,二是如何在商业化的环境下,保持女书精神最内核的东西。
而作为记录片创作者,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将女书的精神通报到当下女性的心里面,我们去产生一个更大的动力,把全体群体变得更好、更康健、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