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多学习积累
关键时候脑筋就能蹦出好点子
熟习李晓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人,只要车间有新到的夹具,他总是第一韶光跑过去,一边围着夹具转,一边琢磨新夹具的设计思路、掌握事理、维修方法,几十年下来,他积累的学习心得写满了6个记录本,维修工具换了三四茬,他总说;“平时多积累,关键时候脑筋里就能蹦出好点子。”
今年3月初,正值公司复工复产加速期,车身厂急需提升X3000驾驶室卧铺加宽车型产能,但是该车型的顶盖产能却成了生产瓶颈,分厂立即成立攻关小组,用2天韶光创新低廉甜头顶盖骨架工装,履历丰富的李晓成为了夹具安装调试卖力人的不二人选。正当大家加快安装调试进度时,顶盖骨架上的8个弯梁安装在夹具上却取不下来了,眼看韶光节点越来越近,大家急的团团转,李晓顶住压力,通过不雅观察剖析,结合焊接变形、偏差累计等成分,创新安装思路,将原来水平面与侧面的定位销,改成单侧定位销+角铁稠浊限位的方法,顺利办理问题,担保了车身厂高产期380辆/天产能。
多干多想多练
办理问题的新办法就越多
已过定命之年的李晓,在事情中跑的勤、干的多、修的快,面对各种维修难题,他都能分类施策及时占领。大干期间的一天夜里,加工人反响德龙高顶顶盖涌现鼓包、凹坑质量毛病,车间工艺员找到李晓解释情形后,他二话不说,立即赶莅临盆现场,拿动手电筒,钻到夹具下面,查看电极强度,试验夹具稳定性,剖析焊点位置。随后,他连夜制订办理方案,赶在第二天夜班前,将他创新低廉甜头的整体式无痕电极构件安装到位,当晚质量问题就彻底消逝,该创新项目得到陕西省精良质量管理一等奖。类似的创新改进案例他还有很多:创新加工办法,采纳自动式焊钳定位焊接,办理德龙前围总成与侧围总成之间4mm错位质量问题,每年节约本钱近10万元;创新低廉甜头加紧螺母定位工装,办理德龙刮水器支架总成螺母焊接错位质量问题,每年节约维修用度近20万元。每一次成效显著的改进创新,都凝集了李晓的莫大心力,正像他所说的,“累点不算啥,只要多干多练多想,办理问题的新办法就越多。”
吃透学精,把根本打牢
就会走的稳,跑的快
从看图纸、画标线,到装夹具、布气路,再到修故障、做总结,李晓始终坚持让徒弟们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节制根本核心知识。他常常对徒弟们说,“把夹具吃透学精,根本打牢,在提升维修技能的路上,就会走的稳,跑的快。”为此,李晓还创造性的制订了“抢修培训法”和“平常演习法”,他抢修时,让徒弟们看维修过程,记维修方法,学习他与加工人沟通要点,之后,他再给徒弟讲解;在平常生产间隙,他仿照多种实际故障,演习徒弟找准“病灶”能力,快速精准维修,拓展维修思路,提升维修技能。“师傅用的这个办法很好,我们通过仿照实战,练习维修技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是夹修班班长、钳工技师的舒超说。除了给4名徒弟传授技能之外,李晓还为每年新入职的大学生进行夹具工装知识培训和现场辅导,并利用生产间隙,先后给车间40余名员工教授钻头的修磨方法,使车间各岗位员工用钻头打扩孔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
(中国日报陕西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