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尊平

青花瓷》是一首情歌,其歌词在浩如烟海、繁如群星的情歌中独树一帜,堪称极品。
那幽美文雅的意象,那浑融迷蒙的意境,那深婉绮丽的风格,那回环动人的旋律,能一下攫住读者的眼,俘获读者的心,显示出如黑洞般强大的吸引力。

方文山的青花瓷何以随处颂扬 休闲娱乐

《青花瓷》当然是一首抒怀诗,但是也有叙事的情节。
它阐述抒怀主人公一边制作青花瓷,一边思念一位重逢女子的情景。
在诗歌中,制作青花瓷的过程被清晰地显示出来:勾勒青花、描述牡丹、描绘仕女、勾画锦鲤,用釉色加以渲染,在瓶底书写汉隶以凸显主题,在画面临摹题名以增长韵致,等等。
这是写实的笔法,为诗歌搭起一个真实的框架,使诗歌随意马虎为读者理解。

兵法上讲,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诗歌创作何尝不是如此?有虚无实则难以成形,有实无虚则难以真切;有虚无实疑为蒙人,有实无虚翻成俗人。
诗歌创作贵在化实出虚。
作者采纳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呢?是虚实结合。
制作青花瓷的场景是“实”,思念江南女子的生理活动是“虚”,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虚实领悟,如羚羊挂角,浑然无迹。
详细采取了哪些方法呢?

一是比喻法。
如①节将“瓶身描述的牡丹”比作江南女子穿上新装,是由实而虚,②节将女子的“嫣然一笑”比作牡丹含苞待放,则是由虚而实,人花照映,造成“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审美效果,更突出女子的娇美动人;④节将女子比作“传世的青花瓷”,自有一种清雅的美;⑤节将女子深细的苦处比作“隐蔽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青花瓷的烧制技艺秘不传人),又用“犹如绣花针落地”这一通感式比喻来强化“极细腻”的特色,显得绵密婉曲;⑥节将“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的江南迷蒙景象比作“泼墨山水画”,又将江南女子比作“从墨色深处被隐去”画中人物,更显示出女子杳不可见的怅惘,情韵悠长。

二是比拟法。
②节用“私藏”连缀“仕女”的“韵味”,意蕴丰富,既表现了图画难以描述女子神韵的局限性——所谓“仪态由来画不成”是也,又表现出对江南女子的保重,不愿与众人分享心目中恋人的情韵;又用“飘散”连缀“你的美”,表现难觅江南女子芳踪的失落落。
④节“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却局”,造语新奇,月白色可以被表现在青花瓷上,但对美人的影象、相思的甜蜜以及相恋的结局却逐渐模糊并难以测度,这是多么伤心的事啊!
⑥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途经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最是神来之笔,既用比喻(也是比兴),又用拟人,又用婉曲,前两个“惹”是“招来”之意,十分生动,第三个“惹”更是深婉弯曲,明明是“你”招引了“我”,使“我”无可救药地陷入单相思,却倒过来说“我途经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意思是:难道是我招惹了你吗,搪突了你吗,以是才招来这种难以摆脱的相思!
十分真切地写出“我”被相思折磨的苦恼,可谓无理而妙,妙语天成。

三是比兴法。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采取比兴的表现手腕,由物事而人事,用“等”加以贯通,显得浑然天成。
意思是,天青色的青花瓷须要在迷蒙的雨天烧制,“我等你”比等到这种景象更加困难。
该句在诗中反复呈现,构成诗歌的抒怀线索,也是本诗的诗眼,抒发了“我”对重逢女子的朴拙思念和殷切盼想,又造成回环往来来往的旋律,强化了诗歌的主旨。

总之,在泥沙俱下的盛行歌曲创作中,方文山的《青花瓷》是一首俊彦之作。
从中也可以看出词作者深厚的古文化积淀,瓷实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感情积累,以及自由灵动的文思。
这对喜好这首歌的浩瀚粉丝是一个有益的启迪。

附:

青花瓷词/方文山曲/周杰伦

①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述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 冉冉檀喷鼻香透过窗苦处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②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③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洒脱 /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④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却局 /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俏丽 / 你眼带笑意

⑤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 临摹宋体题名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蔽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⑥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 而我途经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⑦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洒脱 /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⑧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却局 /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俏丽 / 你眼带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