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笔、墨、纸、砚不仅是文人书房所必备,更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构成了宣城文化的一缕“魂”。
绩溪:非遗墨喷鼻香新“守”艺
作为“中国徽墨之乡”,全体绩溪县的空气彷佛都在散发着若有若无的墨喷鼻香。在走进曹素功敏楠氏墨厂时,墨喷鼻香更是迎面而来。
这家拥有40多年历史墨厂里,还在利用最传统的办法制作徽墨,拥有雕模、点烟、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包装等十多道完全的制墨生产工序。
工人在给墨块描金(央广网 赵家慧摄)
2015年11月,曹素功敏楠氏墨厂荣获“安徽省老字号”称号,2020年跻身“安徽省重点文化家当”单位,“敏楠氏”品牌得到全方位提升,在字画界拥有着极高的荣誉度。
如今接手墨厂的汪敏、汪楠兄弟是曹素功敏楠氏徽墨第二代继续者。在恪守传统制墨工艺的同时,兄弟俩也在思考传统徽墨发展的新方向。“现在的书写习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瓶颈期,每年的发卖量险些都是固定的。”汪楠认为,徽墨发展须要向文化行业外迈出一步。
近年来,“敏楠氏”在自身本钱上风的根本上,创新研发产品,2023年整年的研发经费占总本钱的10%以上,紧张致力于徽墨的吸附功能,开拓出了“会呼吸的墨”系列产品,既能保持徽墨本身特性,又有吸附甲醛、硫化物、异味的功能,补充了具有净化功能衍生品市场的空缺,兼具都雅与实用。“我们目前在和一些车企打仗,希望能够打开车内装饰的市场。”
除了产品本身的丰富,也有墨厂将目光投向发卖办法和渠道的创新。
上庄老胡开文墨厂传承着胡开文传统制墨工艺,素有“天下墨业在绩溪,制墨高手数上庄”之美誉。卖力人胡氏姐妹——胡翠霞和胡精髓,以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当代商业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将老胡开文墨厂推向了电商的新时期。作为当地最早开网店的徽墨老字号,她们如今一个月的发卖额便超过了以往一年的总和。
为了进一步推广徽墨文化,姐妹俩还考试测验了直播。在直播间里,她们讲述了徽墨的历史和文化代价,让更多的人理解并爱上了这一传统文化。
泾县:纸寿千年翻新页
像一摞摞宣纸层叠交错,大面积的留白,诗意的空间,人在个中,像身处纸中山水……2023年秋季,随着“国纸客厅”正式对外开放,泾县宣纸小镇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
在宣城市的纸墨笔砚家傍边,宣纸与字画纸家当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家当。到2022年,宣城市宣纸产量约600吨、字画纸约1.2万吨,年业务收入近18亿元,从业职员3万多人;个中,中国宣纸株式会社产能500吨旁边,占宣纸行业产量80%旁边。而宣纸、字画纸家当则集中在泾县,目前共有生产经营企业553家,个体户1529家。
宣纸小镇(宣纸文化园)的涌现,是文化家当和旅游业的一次完美“牵手”。宣城依托纸墨笔砚家当,顺应研学游市场趋势,创造出这样一个全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模式。
工人们在“国纸客厅”展示宣纸制作流程(央广网 赵家慧摄)
当然,传统也依旧在泾县的山水间坚守。
分毫、滴片、挎绒……在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一人一座,分工明确,将宣笔制作流程依次呈现。超过两千余年的风霜,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宣笔制作技艺已在中国科学技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学校开设有选修课程。这一千年技艺正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中传播着传统的魅力。
三兔宣笔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分工明确(央广网 赵家慧摄)
三兔宣笔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分工明确(央广网 赵家慧摄)
此外,泾县大力开拓电商模式,不仅将宣纸文化传播更广,也大大提高了当地纸墨笔砚家当的发卖额,个中,丁家桥镇更是个中的“头等生”。镇域电子商务家当迅速发展,已有电商经营主体1600余个,电商年发卖额近5亿元,个中百万级以上电商企业的年发卖总额超2亿元,干系从业职员20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旁边。
一位主播正激情洋溢地对动手机进行直播(央广网 赵家慧摄)
在丁家桥镇一品文房仓储和展示中央,一位主播正激情洋溢地对动手机进行直播,售卖宣笔和徽墨,库房中摆满了纸墨笔砚和各种文创、工艺美术品以及收藏品、文具用品。
“电商发展飞速,发卖转型是迟早的事。”一品文房卖力人沈徐飞先容,经由几年景长,他们已有员工19人,周边庄家就业占总员工80%以上,打造了一个小有规模的直播团队,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直播或者零售。2023年,一品文房实现发卖额2000万元,个中电商直播就有1600万元。
目前,丁家桥镇6个村落全部为安徽省电子商务进屯子全覆盖事情示范村落;2023年6月,丁家桥镇获评省级“电商强镇”;12月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集聚区。
旌德:一方砚台一方天地
同样做好文化和旅游文章的,还有旌德县白地镇的宣砚文化园。
在园内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一会儿,一块石头就被初步打磨成砚台的基本形态。几个年轻的工匠师傅正在专一雕刻。
“我们的年轻师傅非常多,都是艺术出身。公司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时常开会商讨他们绘制的新品草图,再根据市场反馈决定是否量产。”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瑞先容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宣砚制作,将艺术与传统奥妙结合(央广网 赵家慧摄)
在公司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产品打开了人们对付砚台石的想象。“除了刚刚在工厂看到的,适宜学生利用的平价砚台,这里还有我们和中国美院互助推出的花瓶、灯罩等艺术品,还有为杭州国家版本馆量身打造的文化礼盒。”在黄瑞看来,如今,砚台石不仅仅可以制作成书写工具,它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更有值得发掘的代价。
目前,宣砚公司签约优质纸墨笔砚制作商10余家,纸墨笔砚制作工艺专家30余名,已与“荣宝斋”“朵云轩”“一得阁”“西泠印社”等浩瀚平台展开深入互助。
同时,砚文化园也是研学教诲的热门地,公司建成集纸墨笔砚加工工艺展示、纸墨笔砚体验、文化艺术互换、原生态餐饮做事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中央,推动产学研旅一体化发展。旌德宣砚小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宣砚文化园被中国纸墨笔砚协会认定为“中国纸墨笔砚技艺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宣砚文化园累计接待县内外游客及学生30余万人次。
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保护的不仅仅是手艺本身,更是它们所共同构成的中华文化的“精魂”,它们与当代社会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也“点亮”了从事干系家当的人们的生活。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纸墨笔砚之城”,近年来,宣城市深入挖掘纸墨笔砚文化内涵,拓展家当功能和运用领域,进一步擦亮纸墨笔砚文化符号,全市纸墨笔砚生产企业扩充至359家,直接和间接从事纸墨笔砚家当职员3万多人,年业务收入达18亿元(含字画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运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供应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深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