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生 闫晓旭

比较过去,现在的音乐是否表达了太多更深层的悲哀与烦懑活?

盛行音乐正在加倍末路怒与悲哀 休闲娱乐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最近,有人做了针对美国和英国歌曲点击率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去几十年,英美两国的人们确实更喜好带有悲哀愤怒色彩的歌曲,这种类型的歌曲点击率一样平常都非常高。
也便是说,“破碎的心”或者“愤怒”等带有负面感情或者字眼儿的歌曲有着更高的点击率,这些歌曲彷佛更符合主流音乐品位。
从多莉帕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到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艺术歌唱家彷佛更喜好把悲情的感情注入到他们的音乐创作之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悲哀和孤独等感情在歌词中的表达越来越普遍。
同时,表达快乐主题的歌曲彷佛在调查中不像悲哀歌曲那么受欢迎。
这些变革的缘故原由是什么? 它是否仅仅反响了音乐消费办法的变革? 或者它只是表达了当今社会的情绪的暗流涌动?

孤独和悲哀感情在歌词中越来越普遍

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悲哀的音乐正在盘踞排行榜。
劳伦斯技能大学的Lior Shamir从1951年到2016年网络了6150个Billboard榜单排名前100热门单曲的歌词,并将它们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算法剖析。
该软件可识别出歌词中不同感情起伏的状态和具有人格特质的歌词, 紧张识别的内容包括悲哀、恐怖、厌恶、快乐等其他紧张感情。
这个软件基本上可以仿照人的判断,精确地推算出人们对付歌词感情的喜好。

Lior Shamir对近几十年的歌词进行剖析并不雅观察它们的主题内容随韶光的变革的情形, 结果令人非常震荡。
例如,歌词中愤怒和厌恶的表达比例在65年中大致翻了一番,而恐怖等悲观的感情则增加了50%以上。
值得把稳的是,当今的歌曲风格比朋克音乐盛行的时候更具侵略性和恐怖性。
Lior Shamir认为这样的变革可能的缘故原由是由于说唱音乐

(rap music)

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这种音乐像朋克音乐一样反响了社会动荡和对社会不满的感情。
与此同时,音乐中悲哀

(sadness)

的主题在80年代以前都是保持着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然而现在这个比例一贯保持着稳步上升的状态,而音乐中有关于快乐与自傲的歌词却变得越来越少。

研究表明,盛行音乐中的悲观感情比重逐年上涨,正面的感情越来越少。

Lior Shamir 表示,通过打算机软件的剖析,人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音乐中歌词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充满悲哀与愤怒。
而且歌词中负面的感情比重呈现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上升的状态。
歌词变得更加愤怒,更加恐怖,更加悲哀,而且让人很少可以感想熏染到快乐。

过去的歌曲与现在表达出的情绪有非常大的不同。
20世纪50年代的一系列热门歌曲,个中有很多歌曲中的歌词都因此“快乐”或者“幸福的爱”作为主导感情。
比如那个年代非常著名的摇滚歌手“猫王”

(Elvis Presley)

的很多歌曲听起来就能让人感想熏染到满满的快乐,他的著名单曲All Shook Up曲风明快,表达出一个男子陷入爱河时的心情。

比较之下,2000年往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都是一些比较悲哀愤怒的音乐,美国歌手Ne-Yo的 When You’re mad的歌词在Lior Shamir的剖析软件中愤怒感情的等级非常高。
Taylor Swift的单曲Bad Blood在歌词剖析软件中恐怖的等级非常高,这首歌通过歌词与MV的打斗场面营造出了一种非常让人恐怖的氛围。
而Miley Cyrus的单曲Wrecking Ball歌词中也传达出强烈的悲哀感情。
而这些单曲当时在推出的时候,立即盘踞了音乐榜单的前列,成为大热单曲。

埃尔维斯·亚伦·普雷斯利,是一位美国歌手、音乐家和电影演员,被视为20世纪中最主要的文化标志性人物之一。
中文昵称“猫王”。
在西方,他也常被称为“摇滚乐之王”。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纳塔利娅·科马罗娃

(Natalia Komarova)

进行了第二次关于歌词主题的独立研究。
她的研究结果与Lior Shamir的研究结果是同等的。
Natalia Komarova是一位数学家。
她想研究这个课题的紧张缘故原由是她不雅观察到自己的女儿听音乐的品位非常的悲观,歌词的内允许多都是非常负面的,但是她的女儿却非常喜好这样的歌曲,她感到十分震荡。
为了理解歌曲感情的主题如何随韶光变革,她利用了一个名为AcousticBrainz的研究数据库,来剖析一首歌曲的感情。
通过不雅观察1985年至2015年间英国发行的50万首歌曲,Natalia Komarova及其同事创造,自1985年以来,音乐的歌词基调变得不那么快乐了。
有趣的是,Natalia Komarova创造,歌词越来越悲观的同时,音乐的律动性却加强了,很多歌曲的歌词非常悲观,但是音乐却非常的动感。
因此,只管很多歌曲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感情,但人们还是很随意马虎被这些歌曲吸引。

Taylor Swift的大热单曲Bad Blood从歌词到MV的拍摄采取的风格都比较冷峻,传达出一种恐怖感。

是什么推动了歌曲创作风格的悲观化?

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愿定是什么推动了歌曲创作风格变革。
指挥家、唱片制作人、歌手Mike Batt曾写过很多热门歌曲,他指出,消费音乐的办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当今的盛行音乐中的负面感情也可能反响出社会的变革与问题。
纵然很多盛行歌曲并没有明确抗议某个社会问题,但是Batt指出这样的歌曲依然影响全体社会的氛围。

无论歌手在歌曲创作中是否故意添加这些负面感情,很多歌曲依然方向于为社会供应一壁镜子。
处于社交媒体包围的人们现在每天都在经历着很大的压力与焦虑。
现在政治、宗教和种族等问题造成的紧张场合排场并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由于社交媒体的曝光,这些问题更频繁、更直接地被推向人们的生活中。
社交媒体聚焦下的社会问题也会反响在音乐中。

Batt认为,本日的许多歌曲创作都方向于符合社会的整体感情。
对付他自己而言,他承认每天清晨浏览天下新闻的时候,看到这个不完美的天下他会有一些沮丧。
他自己的歌曲中也加入了一些忧郁的色彩。

盛行歌曲更加看重捕捉听众的感情。
作词家与作曲家也更加强化社会中的主流感情。
音乐消费者认为在这种悲哀与愤怒的音乐中可以找到与自己感情同等的共鸣。
现在很多的社交媒体为了吸引"大众年夜众的目光更加喜好宣布一些负面的社会新闻。
由于这些负面新闻可以增加非常多的浏览量。
但是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生活的焦虑。
很多人对生活会越来越不满。
而音乐市场为了迎合人们的整体感情,歌曲的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悲观。

音乐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解压办法,也是人们感情宣泄的出口。
悲哀愤怒的歌曲能让人们引起共鸣,但是这种感情的歌曲过多,也会导致人们社会压力与焦虑的加大。
以是,歌曲创作者也要把稳把握歌词的内容与感情的表达。

编译参考: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90513-is-pop-music-really-getting-sadder-and-angrier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os.171274#d3e449

作者:新京报 何安安; 演习生 闫晓旭

编辑:走走

校正: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