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规定虽然严了,但还是很方便,只要在手机屏幕上点几下,很快就能找到既有资质、又近又好的汽车排放管理维修站。”
日前,得知爱车年检尾气排放不合格后,浙江省宁波市的刘师长西席淡定地拿脱手机,点开微信小程序,搜了搜附近的汽车排放管理维修站(M站)。通过在线预约,刘师长西席很快便将车送去了一家评价较高的M站维修。经维修后,车辆顺利通过了检测站(I站)复检。
一部手机“搞定”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维修,是当前宁波开展机动车排放考验与掩护I/M制度试点事情的缩影。不久前,宁波全面实行汽车排放“考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对所有检测超标车辆进行锁定,哀求此类车辆必须前往有资质的M站维修,无M站维修记录不得复检。
截至目前,宁波M站数量扩增至495家,万余辆超标车通过M站维修管理并复检合格,月均维修车辆数和M站数量位居浙江首位。同时,I/M制度试点事情开展以来,全市未发生大规模信访投诉,社会舆情平稳,实现了让刚性方法柔性落地。
扩面提质,健全排放管理网络
“以前汽车尾气检测不合格,车主常日随意找个汽车维修点进行维修。花了钱但维修不到位、花少钱搪塞检测等机动车尾气检测维修领域的乱象丛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干系卖力人说,不仅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成效大打折扣,而且车主、维修机构、检测机构三者之间的抵牾轇轕也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让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落实到位,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和交通运输局联合制订印发了《关于建立宁波市机动车排放检测与掩护(I/M)制度履行方案的关照》,明确凡经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I站)或道路监督司法考验排放超标的机动车,须要到具备资质的掩护站(M站)进行维修管理,经M站管理维修合格并上传车辆维修信息后,I站凭借维修记录方可对车辆进行复检,合格的车辆才能出具排放考验合格报告。
机动车排放检测与掩护(I/M)制度试行初期,宁波尾气检测维修领域的一些问题、短板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经由调研,紧张存在M站数量规模不敷、区域分布不合理、品牌车型不完好、维修能力和做事水平不高档问题。”宁波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央干系卖力人先容,针对这些瓶颈问题,宁波环绕M站“扩面、提质、便民”的总目标,因时制宜,履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方法。
不仅如此,区域分布不合理、品牌车型不完好的问题也急需办理。对此,宁波统筹考量全市M站的布局分布,尤其针对北仑、镇海、江北等地重型货车维修需求,动员当地符合条件的大型车辆维修企业纳入M站,确保涉港物盛行业稳定,切实做到了各区县市、各品牌车型全覆盖。
扩面是根本,提质更关键。“在不断推进全市M站培植申请的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专人加强申请企业资质审查把关,严格检测及维修数据审核,做好非常数据判断处理,并开展I/M制度闭环绩效评估,实现了机动车检测维修量质并举、速效同增。”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干系卖力人说。
着眼便民,打造一站式做事平台
“以前车辆年检一检便是大半天,很焦虑。”提及以前,刚完成爱车检测的毛师长西席倒起了苦水,“有些地方车辆安全检测和尾气检测是分开的,到哪儿都排队。更担心的是如果检测通不过,不知道要到哪里维修。万一找到不靠谱的维修站,检测维修交往返回跑多趟不说,花了钱却没有修睦,真是费钱费时又伤神。”
毛师长西席碰着的问题,成了当时宁波有车家庭颇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为此,宁波在机动车检测维修机构扩面提质的根本上,用数字赋能车辆检测,开拓上线了I/M综合做事平台,并与交通运输部汽车维修电子康健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双轨并行,与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平台实时数据交互,实现了同市车检“一件事”改革流程无缝对接,为广大车主及维修企业带来了便利。
“平台上线后,车辆尾气排放检测超标的车主只要登录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就能在电子舆图上快速获取附近M站的地址定位,查询到M站的备案情形、车主评价、收费标准、质量信誉、通过率等信息,便于车主择优选择信誉度高的M站就近预约修车。维修结束后,车主还可对维修企业进行点评,供其他车主参考。” 宁波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央干系卖力人先容说,方便的不但有车主,还有车辆维修企业。维修企业工人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上传车辆维修结算清单、掩护工位照片等维修记录,不用写记录单、录入电脑,既节省了人工,又节约了韶光本钱。
“如今像我这样一次检测尾气超标,维修后再检测,也就不到半天韶光,真是方便。”从过去说回现在,毛师长西席给宁波I/M制度便民举措点起了赞。
除了借助信息化手段之外,宁波还从系统编制机制创新和检测维修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让机动车检测维修变得更便捷、更高效。
在系统编制机制创新方面,宁波从实际出发实行尾气轻微超标车辆“容缺处置”机制,对付因预热不敷、排气系统有异物等缘故原由导致尾气轻微超标的私家车辆等,不逼迫哀求M站维修管理,可自主调度后参加复检,既方便了车主,又节约了资源。
严格监管,遏制弄虚作假行为
“这辆车彷佛有点问题,15分钟前尾气检测还是不合格的,15分钟后再检测就合格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2020年4月,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司法职员在对慈溪市某机动车排放考验机构的排放考验数据进行统计剖析时创造,一辆柴油货车在短短15分钟内尾气检测结果由“不合格”变成了“合格”。
带着疑问,司法职员立即对该车辆检测过程进行了倒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仔细翻看和检测记录的反复比对,司法职员终于找出了原形。原来,车辆在一次尾气检测结果超标存疑后,二次检测时采样管中途脱落,导致未能知足“采样管要插入排气管400mm深度”的规范哀求,从而使得部分空气混入排气管,致使排气管中烟度值发生明显低落。
对付这一情形,现场检测职员未规范操作,审核职员也未严格审核,遂使该车辆前后仅仅15分钟尾气检测结果却“寰宇之别”。
对此,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依据《中华公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该机动车考验机构作出了罚款十万元的行政惩罚,并进行了相应的记分处理,若一定韶光内记分分数达到限值,要予以约谈、停站等处理。
“这起案件的查处充分展现了宁波杜绝检测与维修企业弄虚作假行为、保障车主合法权柄的力度和手段。而I/M制度履行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杜绝检测与维修企业弄虚作假行为,能否保障车主的合法权柄。”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干系卖力人坦言。
自I/M制度履行以来,宁波高下联动,部门协同,多措并举,严格监管机动车检测维修,全面遏制机动车检测维修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宁波市生态环境部门以记分制管理为抓手,采纳现场检讨、视频抽查、数据倒查等办法对机动车考验机构履行全覆盖检讨,2020年度累计开展现场检讨153家次,核查检测数据视频超20万辆次,对9家考验机构违规行为进行记分处理,对1家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作出行政惩罚。
“在严格监管的保驾护航下,I/M闭环制度有序推进,致使宁波机动车排放初检和复检合格率分别同比提高了4.9%和11.2%。”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干系卖力人表示。下一步,宁波将深入推进I/M闭环制度,严厉打击机动车检测维修违法行为,不断强化机动车排放污染管理,持续改进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笔墨、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态度和不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