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内,陈设着一份信笺纸,红格竖排,蓝玄色的墨水的钢笔字体,清晰地书写着“雄赳赳,气昂昂……”,这便是《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的手稿。
中国公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具名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公民军最高司令官、朝鲜民主主义公民共和国元帅金日成,中国公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年夜将马克·克拉克在朝鲜板门店签订《朝鲜公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公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简称《朝鲜停战协定》)。自1950年10月25日,中国公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的第一战,耗时三年的战火终于停息,而一首歌却留存了下来,那便是《中国公民解放军志愿军战歌》,麻扶摇词、周巍峙曲。
昏黄石油灯下的“出征誓词”
《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曲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便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同心联络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这首曾勉励中国公民志愿军将士大胆杀敌,唱响半个多世纪的战歌,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日子里,又一次带我们回到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1950年,年轻的中华公民共和国遭到严厉的磨练,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跨国丹东的鸭绿江大桥,就到了朝鲜。朝鲜若处境危急、我国安全一定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政府要求,党中心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计策决策,组织中国公民志愿军开拔朝鲜。
中国公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大桥
中国公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师作为中国公民志愿军的一支预备炮兵部队,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麻扶摇便是个中的一员。部队入朝参战前夕,一壁开展战前练兵,一壁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大家认清了美国梦想以侵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我国,梦想把新生的中华公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的恶行目的。战士们个个怒火中烧,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制止侵略、保卫和平”,“抗美援朝,保卫国家”的炽烈欲望。
抗美援朝誓师大会
夜晚,作为政治辅导员的麻扶摇,趴在昏黄的石油灯下,将战士们发自内心的誓言记录下来,“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第二天,在团、师的誓师大会上,麻扶摇将这段笔墨作为誓词,写在黑板上。此后,这首诗便在志愿军部队广泛地传播开了。当时,连队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中国公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 年10 月23 日部队入朝时,麻扶摇所在的连队便是唱着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后来,麻扶摇惊奇地创造,一支支后续入朝的部队都唱着与他所写的这首歌词相似,曲调不同的歌曲。
未会晤的词曲作者共同谱就的战歌
1950年11月26日,《公民日报》在初版揭橥通讯,将这首诗能干地排在标题下面,立即得到海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引发强烈反响。
原来,新华社随军陈伯坚到炮一师进行采访时创造了这首诗,以为诗写得好,充满了战斗力。于是,就抄录了下来。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他撰写的《记中国公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发言》战地通讯中,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头,同时也将个中的“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就这样,这首诗就从朝鲜前哨传返国内。
周巍峙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周巍峙在《公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后,急速被诗中的豪迈气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冲动,并产生了创作希望,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谱曲,一首经典乐曲就此出身。
他还接管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并以诗中末了一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1950年11 月30 日,《公民日报》公开拓表,后来文化部将这首歌正式定名为《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
列车中响起了志愿军高唱“雄赳赳,气昂昂”的雄壮歌声
彼时,这首歌就像洪亮的进军号角,回荡在朝鲜沙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神州大地,大江南北,大家传唱。从工人到农人、从城镇到野外阡陌,处处迸发出保家卫国的强烈情绪。
1954年4月1日,《公民日报》以《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揭橥。同年,在中心公民政府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举办的“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一等奖评比出了9 首歌曲,个中就有《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为了给作者发奖,有关部门辗转查找,几经周折,终于探求到了词作者麻扶摇。
麻扶摇
这时,归国后的麻扶摇才知道了《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末了形成的来龙去脉,他也作为《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歌词的作者被表露出来。此后,所有报纸刊物再揭橥这首歌曲时,词作者都改署为麻扶摇的名字。对此,麻扶摇说:“这首歌不应该属于我个人的私有‘财富’,它该当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公民志愿军、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民族。”只管麻扶摇谦让再三,但此后各种报刊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署名一律改为麻扶摇。
麻扶摇与周巍峙,虽从未会晤,却共同谱写了一曲时期战歌。1990年,麻扶摇拜访周巍峙,后来他曾在采访时说“那时我已经60多岁了,我们俩以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一见如故,跟知心的老朋友一样。”
在网易云音乐里,这首战歌每天都有新增的评论,它在无数国民的耳机里日日响起,截至2020年5月11日,总评论数已超出四千条,在B站,网友自发为这首歌剪辑的视频达到了上百条,个中一段视频的点记录达到了25万。有网友评论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向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们致敬,我们永久不会忘却他们。”“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
公民英雄永垂不朽!
”
中国公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沙场
本日,抗美援朝战役已经由去70年,但每当耳边响起这短短43个字的歌声,依旧战歌震天。它曾鼓舞无数中华儿女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沙场。硝烟散去,这字字铿锵的歌声已然成为那段历史的浓缩和象征。
参考文献:
1、李春发.《中国公民志愿军军歌》问世始末[J].党史文汇,2013
2、叶介甫.《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出身记 [J].党史纵览,2006
3、余玮.《志愿军铿锵战歌出身的前前后后》[J].山东档案,2010
4、陈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周巍峙创作谈》[J].音乐生活,2013
5、张继新.战歌一曲冲霄汉——麻扶摇和《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J].军事历史,1990
6、叶介甫.麻扶摇与《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J].文史博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