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时代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来走进90后,了解90后。

  90后现在的网络大众评论的热点话题。网络上对90后的评价褒贬不一,说90后优点的人有,但反对的人更甚,人们用“自我,不懂得感恩,没有责任感”来评价90后。

走近半命题作文 知识百科

  90后的人天真,单纯,坚强,不轻易放弃。这些都是90后的优点啊,为什么那么多人就只看到90后的缺点呢?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我们要敢于面对缺点,发扬优点。

  90后的人真的不懂得感恩吗?

  不是的,“90后”的孝子陶星是用他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国孝道,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羊角风病,只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他并没有被困难压倒,这位坚强,乐观,有孝心的90后的阳光少年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涯。陶星除了安排母亲的一日三餐,还教母亲刷牙,帮母亲洗脚,洗衣服等。高压锅坏了饭老是煮糊,他就把好的选出来给母亲,糊了的留给自己吃。这是一个非典型90后。说陶星“非典型”是因为他和90后少年一样充满求知欲,……但他又是与众不同的,在他身上,难能可贵地充溢着90后一代的孝心。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马鹏飞等等。

  谁说90后的人没有责任感。

  90后的袁日涉用自己的努力在2001年得了环保生涯中第一个奖项——“福特汽车环保奖”有5000元的奖金。袁日涉决定用这笔钱开办一个属于少年儿童自己的环保网站。之后组织了一系环保活动。这只是在其中一个例子,例如,长沙青竹湖湘生于1995年名叫王达佳的小女孩儿,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王达佳几次请求父母让自己去灾区做火工,爸爸妈妈说他年纪太小去只会成为负担,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王达佳将自己认为好的作文和绘画作品集成一本《成长,从感恩出发》的书出版上街义卖,义卖的钱作为灾区捐款,王达佳总共为灾区捐赠款物15万元。

  这些例子只是90后中的几个平凡的例子,我们为什么不用全新的眼光正确的去看待这群90后呢?90后身上集结了众多80后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更发扬光大,极少数的90后身上的缺点并不代表所有90后啊。

  让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90后,去了解90后,我们要让90后的优点发扬光大。

  篇二:走近杜甫

  杜甫,这位于“万万多难”中成长起来的“诗圣”,是唯一一位可以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但他却并没有李白的飘逸洒脱,他用沉郁悲怆的声音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他的诗被铭刻在历史长卷中,永不磨灭,就连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首跌宕起伏而又沉郁壮美的长诗。

  杜甫早年的生活与盛唐接轨,他怀着与其他大唐仕子一样的理想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更兼具几分在唐朝巅峰时期生活的骄傲,使得他即使经历几次仕途失意也不忘初心,在日趋腐化的统治集团中寻找自己的出路,在长安的几年,他并未得到显要的官职,但却对现实有了更为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在长安的日子日愈困苦,他的视野就日愈广阔,他的诗仿佛是被现实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具有自传的真实和史诗的悲壮。他早年还只是在感慨自己“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然而在饱经战乱、流亡后,他于天地之间沉吟出的却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的人生仿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迈入老年的他早己被苦难的生活剐了千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许是他中年时期发出的最沉痛的感伤,然而在老年,尤其是在老朋友严武病逝后,他的每一首诗都似满含自己一生的辛酸,他渴望回到故园,与亲友重聚,改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现状,可是,当听到白帝城的万户捣衣声时,他依旧是那个孤独的漂泊者。

  冯至曾赞杜甫道:“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圣者的淡衣裳”,是杜甫苦难的生活将他的诗推向巅峰。杜甫一生的理想虽未得实现,可正是如此,他才能从安逸腐化的官宦生活中解脱出来,他在现实中不断地唱着哀歌,“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没有那个动乱的时代,就成就不了当年的“诗圣”。他的诗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也是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活的刻画,无论经历什么,他都不改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生活的忧虑。他的诗早已扛起了记录历史的责任。

  年青时与友人纵情饮酒的豪情终化为虚有枯槁的躯壳里安放着的灵魂,似乎还有许多事要倾吐,消逝地如此不甘。多少年的流亡、多少年的漂泊,无数次的仕途失意,都不能扑灭这位划时代的诗人心中为国家、为人民燃起的雄雄火焰。正因如此,他也在人们心中长存。

  篇三:走近艺术

  趁黄金周,让我们抛开书本,摆脱题海,去领略一下外面大千世界的斑斓多姿,给心情放一次假。

  早耳闻上海美术馆的“双年展”有很强的视觉艺术。我便慕名而去。展馆里人山人海,旺盛的人气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档选秀节目的现场。

  一幅幅构思新颖巧妙的绘画摄影作品把我带进了一个五彩的漩涡。我伫立在一幅名叫《一瞥》的作品前凝视和沉思着。一个金发女郎的回眸一瞬间被定格在框中。画面是那样的缥缈,那样的虚幻,又是那样的妩媚,那样的真实。我无法辨认出那是一幅画还是一张照。一瞬间成为永恒。那一瞥,让我联想万篇。我不由地感慨艺术家能把看似短暂微妙的东西制作得那么纯熟,那么深入人心。

  一个名为“时空邮局”的空间止住了我前进的脚步。墙上凌乱地贴满了一张张明信片,是曾经来参观的游客留下的笔迹。他们有的写给未来的自己,憧憬自己的锦绣前程;有的写给已故的亲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思念与感怀;也有写给朋友、爱人甚至外星人的。我想无论他们在收信日期上写下的是过去还是未来,只要存有这份真诚的心意,又何须管某年某月某日呢?

  展馆内还摆设着几尊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逼真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留影。我也不甘示弱,对准其中一尊外国老头的蜡像按动相机。不料,那尊蜡像竟然动了,转过头惊愕地看着我。我也正纳闷。顿时我俩似乎都明白了什么,相视一笑。在这些惟妙惟肖的蜡像和穿梭的人群里,我已晕眩得分不清真真假假了。

  一直以为我们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艺术家怪异荒诞的作品会令我们摸不着头脑。但参观了“双年展”,我发现原来我们可以离艺术那么近,我们走进了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体会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品味着他们别具一格的心思。

  艺术是一种美。走近艺术,我们的心灵也是纯澈的。

  

  篇四:走近自己

  十七年,就像弹指一挥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曾经快乐,曾经伤心,曾经迷惘,曾经荣耀……一切的一切,就像天空中的烟花,一闪即逝,让我还没来得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只剩下我陪伴着自己在迷离的黑暗之中……

  朦胧中,只听见水声回荡,仿佛这个空间很小,但又很大,我艰难地走着,永远走不到尽头。

  我回头望去,依旧被黑暗笼罩,我努力回头,朦胧中似乎有人有来,那渐渐的脚步声,越来越靠近我。终于,我看清了,一个小孩。整个黑暗中,只看清他,甜甜的微笑,似乎是朝我,清澈的眼睛如同碧玉,他腼腆,害羞,两只手别在身后,他笑着,仿佛天空中的云朵,那样洁白。我伸出手去,但他转身,跑开了。正当我思索时,又一个人跑来了,似乎比刚才的大了点,他依然微笑着,眼睛看者我,那双眼睛依旧清澈,洁白,只不过褪去了一份羞涩,不再腼腆,正当我要叫他时,他转过身,向远方跑去。

  接着,又一个身影出现在我面前,一位少年,他站在那里,似乎在打量着我,眼睛中透出几缕张狂,像火焰那样耀眼。炽热的目光似乎可以扫视一切,在我以为触手可及的地方,一个蓦然,倏忽间一切又化为虚为,遗篇空白让我怀疑曾经的真实存在。我记得,我似乎还要前进,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向前,但我却无法回头……

  一个人依旧慢慢地向前走着。突然,我发现,身前有一丝光照,我看见一个人,很熟悉的人,似乎和之前看过的人有几分相象,但眼神已不是洁白,清澈,已不是张狂,炽热,而是有了几分忧郁,忧郁中藏有几分的黑暗,他不再微笑,凌乱的头发使其显得更为面无表情,我在瞅着他,他也在看着我,我伸出手来,他也把手伸了起来:原来是面镜子。这就是我么?那份忧郁和昏暗真的是属于我的吗?我明明不是这样的!“不,你是!以前不是,但现在是!”他走了出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刚才那全都是我,以前的我,曾经的我,现在的我。慢慢地,他消失了。前面是一扇门,一扇我很熟悉,很向往的门,上面已布满灰尘,那门里曾经装着我的东西,

  但是好暗,好暗,

  大门的钥匙我已找不到……

  篇五:走近父亲

  母亲是慈祥的,她总是一如既往地疼爱我们,在我们遭受挫折时给予我们信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我们的人生。父亲虽不大会关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他会时时鞭策着我们,给我们适时的提醒。

  有一次,我和妹妹要去厂里做包装。临走前,父亲告诉我们说:“要是做的难度超过你们所能,就不要逞强;要是难度不大,也不危险,那么你们就一定要坚持做好,切不可半途而废。还有,做人要诚实,既然你们决定要到厂里实践,去那里后,他们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去做分外的事情,以防危险,知道了吗?”我们点了点头。虽然爸爸以前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教育孩子这方面他却很擅长。他提倡“以理服人”,而不赞同“以武制人”。为此,父亲还跟我们说:“既然你们要到厂里包装,即使包装的物品再漂亮再高贵,也不能因好奇而动了歪主意,更加不能拿着它玩。你们要记住,他们是让你们去帮忙包装的,而不是请你们去玩的!以前有一个工人,他是打铁的。他总是等别的工人去吃饭时偷搬几条铁,没有被别人发现,也没有人给他指正。到后来,他已经偷了很多次铁了,不料,被别人发现了。结果,工厂要求他把偷的铁全部搬回原位,不仅扣了他的工资,而且罚了他几千元呢!”这个故事真叫人为那工人感到惋惜,他这样不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父亲的谆谆教导我们一定会铭记在心,它们将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以后的人生更加精彩。我真正体会到了“父爱如山”这个词的含义,父亲总是无时不刻地在我们身旁提醒我们:“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使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能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篇六:走近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已是屡见不鲜,但那是不过是区区三个字而已,看看罢了,完全体会不到什么。但今天,走进秦始皇兵马俑景区,眼前的这一切,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壮观。

  走进一号坑的展览大厅,一眼便看见了那成排成列,队伍整体,英姿飒爽,严阵以待的陶俑兵士。这气势恢宏的的场面,使人一下子感受到了秦始皇时代那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军队给人的震撼。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队陶俑,而是精神抖擞。血气方刚的战士,他们时刻准备为自己的祖国血战到底,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这些士兵佣,一个个站得笔直,双眼正视前方。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过过不同的生活,受到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亲友。他们高矮不一,身材不同,表情也不一样,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这个士兵,比较清瘦一点,可能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他双眼目视前方,炯炯有神,眉目紧皱,双手紧握,好似为战争做了好充分的准备。那个士兵,脸上一副惆怅之态,似乎是思念家乡,期盼和平。

  我正望着这几百件艺术品发呆,朋友拉了我一把:“走啦。”我们转过角,便来到了这些佣的侧面。这些完整的陶俑后面,是一些破碎的陶片。前面的陶俑,正式一群能工巧匠把十几甚至几十上百的碎片拼接后的成果。这一个个陶俑,都是出自古与今的能工巧匠一点一滴的汗水。想到这,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敬意,正是这群人,让今日的我们看到这壮观、气派的场景。

  看完一号坑,我们又来到相邻的二号坑。二号坑虽然没有一号坑的壮观气势,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陶俑的种类多。它比一号坑多了两个特别重要的兵种——骑兵与车兵。骑兵队中,所有的马儿都高大壮实,身上的毛与口中的牙齿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好像只要一赋予它们生命,这些马儿就会立刻撒开四蹄,欢快地跑起来。而车兵大多数都在历史的变化中一点点消失、毁坏了,只有两架青铜马车的零件还算完整,被重新拼接、修复。虽然马车已经锈迹斑斑,车上的许多全银装饰也不复存在,但我依然能体会到当年,这些马车的金碧辉煌与气派豪华。

  三号坑比一二号坑都小,但它却是三个坑中最重要的一个——司令部。这里有好多身披铠甲的将军,他们一个个正襟站立,祭祀天地——作战前的祭典,祈福自己的军队必打胜仗。

  参观完,我们出了大门,回头一望,门上方写着: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想到法国总理希拉克说的一句话:“不看兵马俑,不算到过中国。”是呀,这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华夏民族的骄傲!

  篇七:走近书籍

  走近自然,我们会感受它的奥秘;走近生活,我们会感受它的精彩;走近古人,我们会感受他们的情操……我愿意走近书籍,与他一起散步……

  记得小的时候,大人们曾经告诉我:知识离我是很遥远的,要想走近它,必须先走近书籍。真的吗?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走了一小步。我步入了童话的领地,在这里,我与一个个可爱的人物一起嬉戏,从中得到了一点点小小的启发。这时,我向前眺望,望见知识仿佛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仿佛近了一些……

  渐渐长大了,我已不再留恋于童话的世界,我像一只羽翼未满的小鸟,扑腾着翅膀,闯入了小说的王国。在这里,一个个动物伙伴陪伴着我,金雕教我展翅翱翔,狐狸教我以计取胜,小狗小猫让我劳逸结合。这时,一个个同学也陪伴着我,随着灿烂的阳光,走向上学的道路……再次向前眺望,更近了,知识离我更近了。

  终于,我乘着书籍的小船漂浮过海,继续向知识走近,这时,我来到了名著王国。我走近鲁迅,与他批判旧社会的黑暗;我走近泰戈尔,与他娓娓品诗;我走近朱自清,与他品味散文的蕴意……我还和老人一起下海捕鱼;和汤姆·索亚一起去冒险;和格列佛探索奇异的地区……我感到自己充实了,再一眼望去,发现知识唾手可得,在这一路上,我受益匪浅。

  我是小鸟,书是羽毛,让我遨游天际;我是火苗,书是微风,让我烈火熊熊;我是树苗,书是土壤,让我茁壮成长……谢谢你,书籍。我走近了你,你便赐予了我无穷的知识,让我茁壮成长!

  篇八:走近戏曲

  说实话,只要电视里一放那“咿咿呀呀”的戏曲节目,我总会赶紧调换频道。我认为那玩意儿实在是土得掉渣,哪能和我喜欢的Tfboys相提并论呢?

  可今天下午欣赏了一场精彩的戏曲表演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来到阶梯教室时,见着一群穿着花花绿绿衣裳,脸上还化着浓妆的老太太们。

  等我们安静下来,演员们便上场咿咿呀呀地唱起了花鼓戏。听————“妹子哎,我到现在都没'切'饭喽”……”“我滴个乖乖,这地'哈’扫的啊?骗人!看老子不揍死你!”只见她抄起根棍子,朝嫂嫂打去,这时她女儿拉住她的手,她吃惊地问了声:“嘛事儿?”嘻嘻,这句忒地道了!我不禁笑出声来。

  接下来的黄梅戏也很精彩。真想不到这些老太太的嗓音竟是那么清脆,音乐也很优美,一举手一投足都很到位。她们卖力地唱着,我们用心地听着,感觉这两种戏曲虽然不同,却都是一样那么淳朴,充满了乡土气息。每句唱腔,每个音符仿佛都能表达出演员的内心,大家多听得津津有味!

  最终,以放学铃为结束,“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到此结束!”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们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班级!

  篇九:走近科学

  “吸起来了!吸起来了!”咦?这是怎么回事?告诉你吧,今天我们做了一个科学实验,叫吸星大法。

  上课了,我在讲台桌面上看到了一个气球、一把剪刀、一张餐巾纸。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快乐老师就神秘兮兮地笑着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科学实验,叫做‘吸星大法’。”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在想这是什么实验,有的在想这个实验好玩吗?而我却在想:今天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首先把气球给吹大,接着又用剪刀把餐巾纸剪成一小片。然后,老师把气球放在毛衣上来回摩擦,嘴巴还吐出几个字:“一、二、三……”大约摩擦了50下。最后老师把被毛衣摩擦过的气球接近餐巾纸屑的地方。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些小小的餐巾纸屑竟然不约而同地向气球飞了过去。哎?同学们有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餐巾纸屑会飞到气球上却不掉下来呢?这一大串的问题是我们疑惑不解。

  正当我们为难的时候,老师揭开了真相:“因为物体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会把周围细小的事物吸过来。”同学们听了以后,顿时恍然大悟。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静电游戏,但我领会了很大的道理。

  篇十:走近未来

  过去

  什么是过去?是我们已经翻了页的旧课本,是我们已经读完的旧书,是我们做完的决定、办完的事情,是对过去日子的总结,充满了回忆的颜色。

  过去在不经意间统统被我们收纳在了自己心中的防潮箱中。那些过去的磨练,帮助我们成长;那些过去的欢乐,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面对挫折,我们可能都不愿去面对,但我们终究不能逃避。我们不会因为摔过跤而不敢奔跑,不会因为风雨而诅咒生活,不会因为迷了路而忽视了自然风光。

  我们永远记得自己的模样,不会让长大改写过去,但我们现在正在改写过去,因为我们紧握着最初的梦想。

  现在

  在时间的三种步伐之中,我们永远经历着现在。莎士比亚说过: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我们,拥有现在,拥有当下美好的青春,趁着这美丽的年华去拼搏和奋斗,趁着岁月还未悄悄来临,趁着我们拥有智慧女神的头脑,去动脑思考,去学习知识。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豆蔻年华,不留一丝遗憾。当时光带走我们的现在时,我们会笑着面对,大步向前迈进!

  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我们无法改变现在,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处于现在的自己,我们紧握着最初的梦想,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与拼搏,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大起大落的人生中,我们的现在,是充满美好的青春,我们不必为生活的柴米油盐担心,不必为生计而苦恼,我们要做到,就是在大风大浪中勇往直前,努力前行。把握住了现在,是对过去的交代,更是对未来的某种诠释!

  未来

  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憧憬和盼望。我们也对未来有着无数的计划,在小时候没有能力去实现的愿望,就希望在未来统统实现,而小时候心中的理想,在未来也就即将成为现实。

  我们还年少,但也即将长大,我们处于一个人生的矛盾口。我们拥有了理智,但也经常冲动和感性,我们有无穷的精力去做事、去学习,在憧憬未来时,也渐渐接触世界,我们也已经知道,这世界并不是都充满鲜花,泰戈尔说“过去我曾热爱并珍惜幻想,但现在我把它们抛弃了,遵循那错误的道途,我踩到了荆棘,才晓得它们不是花朵。”未来对于我们来说绝非一帆风顺的易事,我们还有许多挑战要去迎接,对于未来,我们所要准备的,不仅是幻想,还要有坚定的信念。

  有人说过:时间有三种曲调:未来是高音,似风铃般清脆,现在是中音,似溪水般欢悦,过去是低音,似古钟般陈朴。是的,未来对我们来说是动听的,但在一首乐曲中,没有低音衬托的高音,又是多么的孤独和不动听呢?在我们人生的乐曲中,过去,现在,未来,就一个都不可缺少!

  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

  在三种步伐和三种曲调中徘徊的我们,又要带着怎样的心情去继续剩下的旅程呢?或悲伤,或喜悦,或憧憬。

  趁时间还未带走年华的美丽,让我们抓紧每寸时间,去挥洒汗水和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吧!

  篇十一:走近老人

  我总是以为,老人经历了一生的风雨之后,心里便变得无欲无求。可我却才知道,他们对物质是早已无求,可是在精神上却需要更多啊。我之前一直未曾接近老人,而一旦了解才发现他们要的到底是什么。

  那天是阿太生日,阿太的岁数已经大了,所以每过一次生日大家都很重视,结果连重孙女的我也去了春晓给她庆生。

  吃过午饭后,我的哥哥姐姐们就都去山上玩了,我因为胆小不会爬山,便在阿太家里看电视。大人们都搓麻将的搓麻将,打牌的打牌,屋里只有我和阿太两个人。电视剧实在是无趣,我便和阿太聊起天来,阿太虽然已是九十多岁了,但头脑却还是清醒得很。

  我问阿太:“你现在每天都干什么啊?”“现在啊,人老了,他们(阿太的儿女们)什么都不让我干。这不,上次下雨,我把屋外的几盆花搬搬到屋子里,他们就说我干嘛这么在乎花,下雨天万一滑倒了怎么办。唉,我知道他们是担心我,可是我还能动,就总想干点什么。那几盆花我种了几个月,也是有感情的啰。现在每天睡觉,看电视,还好还能弄弄花解解闷。”阿太说着摇了摇头。“那阿太,你每天都是一个人住在这里吗?”“那倒不是,上次他们给我找了个小保姆,可是那小姑娘呦,每天干完活之后,就一直对着她的手机。我本来想总算有个人陪我聊天了,却也是这个样子。唉,还是囡囡你好啊,会陪我这个老婆子聊天。他们每次来了就送来一大堆吃的,可是现在老了也没什么想吃的了。倒总是想找个人说说话,你男阿太死得早,唉,现在就留我一个人。”阿太有些伤心,我忙叉开话题。

  整个下午,我和阿太一直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大多时候都是阿太说,我听。阿太因为这么多日子总算有人陪她说话,也变得高兴起来。我想,这也算是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吧。

  其实老人要的并不多。他们并不需要孩子一堆一堆地送吃的,用的给他们。他们要得只是孩子在他们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给的温暖。很多老人都是很早便失去了老伴,他们渴望的是孩子们能懂他们心中的孤独,真正关爱他们,能多陪陪他们。

  

  篇十二:走近生活

  放学路上,我无意间往一辆出租车内一瞥,三个白底的大红楷书“星期六”牢牢地落入我的视网膜上。今天不正是周六吗?为了保持车内的整洁,司机叔叔天天都要换一次椅套。虽然他们早出晚归奔驰在拥挤的马路上,但他们对待每一位乘客力求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司机既是如此,那其他人呢?

  晚饭后,我去经常光顾的“阿明”理发店,等了一会儿后,终于轮到我了。店主的妻子握着剪刀细致地修理着我的头发。他的丈夫趁着没有其他顾客的这个空隙赶紧去张罗晚餐了。厨房间不时传来哗哗的水声、切菜声、炒菜声、锅铲碰撞声,如奏响了一曲厨房的交响乐。此时,指针早过了二十时。他们没有丝毫的倦意,她妻子娴熟地理完了发,又麻利地为我洗发,温和地询问我水温如何。凭着他们的优质服务,精湛的技术,生意日益红火。

  迈出店门,街上华灯初上。霓虹广告牌像魔术师一样无穷无尽地变幻着七彩颜色。马路边一辆三轮车驶来,我漫不经心地走过去。此时,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大姐,你蹬三轮车好厉害啊!”。我循声望去,这才发现骑三轮车的竟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妇女。她蹬起车来却毫不含糊,一眨眼功夫,车子便消失在夜幕中了。有谁愿意做男人干的体力活呢?可能是生活所迫吧!但劳动又是快乐的,她的脸上不正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出家门,走近生活,带上一双倾听的耳朵,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这样的你定能敏锐地嗅到那充满芳香的生活气息,从平凡中寻觅到不平凡,从普通中发现绚丽。

  

  篇十三:走近春天

  铺着一块块鹅卵石的林荫小路上,穿着五彩帆布鞋的年轻人,举着单反照相机,用闪光灯记录下点点滴滴。虽不是第一次来到九峰山,但此刻的梅坡上,梅花在阳光的浸润下开的那么烂漫,那么狂放不羁。梅园里,暖风吹过,飘零的梅花烙在接踵走过的情侣身上,很美……——题记

  在九峰山间缓缓行进,夹岸是奇林翠竹,溪流叮咚的流淌,溅落在岩壁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碧蓝色的潭水清澈见底,在微风的抚摸下泛起一圈圈涟漪。走累了,坐在路边的四方亭中休息,清幽舒适。龙潭飞瀑,水流湍急,从山顶上倾斜而下,落在碧绿的保潭中激起高高的白花,发出隆隆的响声。在瀑布的源头的几块巨石上,人们在拍照。阳光照着水面,反射着金黄色的光,心里看了暖洋洋的。

  坐在草坪上,发现黄绿间有一抹嫩绿色,浅绿点缀着深绿,那一丝耀眼的绿显得格外突兀。白色的梅花粉红色的梅花一簇簇,一团团开着漫山满坡,挡住了青色的岩壁,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粉红色的屏障。山间溪流淙淙地汇入清潭中,人们在潭边嬉戏、休憩。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梅花淡淡的芳香,亲临大自然觉得自己离春天更近了。

  一花一叶,一石一木,它们都在不断变化,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春天在不经意间悄然来临……

  

  篇十四:走近西岭山

  顺着弯曲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山脚下。在山路两边,都是刚探出了绿绿的小脑袋的小草儿,在春姑娘的抚摸下,个个显得特别有精神。向前看去,一片绿色映入眼帘,那绿的颜色带给我们一种清新的气息,在带有泥土味的空气中回荡,让人神清气爽。抬头一望,山尖正俯首与白云攀谈着,再向两边滑去,山间绿树红花,仿佛在向你招手、微笑。

  走进深山,风景越来越美。道路两旁栽满了红的、黄的、蓝的、紫的野花,俯下身子,闻一闻那香气扑鼻的野花,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再摸一摸那粗壮高大的树干,别是一番韵味;再听一听鸟儿那清脆的鸣叫,犹如天籁般悦耳动听。一路走看那像伞似的大树冠,与小松鼠打打招呼吧!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就爬到了山顶。这时,山上洒下蒙蒙细雨,雨声轻快而又有节奏,如一曲动听的歌曲。此刻,走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仿佛到了仙境一般。

  来到一块稍微开阔的崖石上,向下远眺,脚下的景物变得非常微小,小得就像一颗颗小斑点一般。抬头向空中望去,久违了蓝天云层就在头顶上,实在惬意。

  西岭山上美丽的景色——这大自然绚丽一笔,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带着无限的眷恋,我们摸下山去,但是,大自然的这一山一木,一花一草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走近半命题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初二作文精彩内容,请关注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