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赣县的“五云桥”五云镇,有一种很有名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做柚子灯,非常吸引人们眼球。
本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精良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事情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赣州大地上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客家山歌婉转动人、舞龙舞狮神乎其技、戏曲鼓乐余音绕梁……一系列具有客家特色的非遗节目,带领人们走进风情万种、魅力别具的赣南客家。据不完备统计,赣州市有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市级非遗 。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代价之高无法统计,但相同的对非遗的保护充满艰辛。
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清代明威将军古墓、宗教圣地菩提山、龙王古庙、传统民俗柚子灯以及节日休闲胜地祥云湖田舍乐、立体生态养殖园赣江渔场等。
赣县“五云桥”五云镇的柚子灯又称中秋灯,据上辈老人传说:五云镇居民的先人在山东曲埠地区一带,几经迁移到现在的居住地赣县五云镇。
中秋灯是为庆祝推翻外来侵略和统治,取得自由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大约一千多年前,当时的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当时中国中原文人利用中秋明月之夜,把传单放在月饼中,号召中原百姓历起反抗,一举歼灭了外来统治者,取得了终极的胜利。
在中秋的第二天(农历八月十六)中原百姓为了胜利以示庆祝扎起草把,用竹杆举起柚子,按照鲤鱼花的步伐奏乐起舞。
当时正值收玉米、柚子、稻谷的农忙时令,没有韶光扎彩灯,只有就地取材相互庆祝。几经演化,中秋灯又就成了农人庆祝丰收,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间文化艺术。
赣县五云柚子灯在地方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如今五云柚子灯已重燃喷鼻香火。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一种积极的提示。
活在过去,注定会被韶光所粉饰,唯有创新和激活内在的力量,才会得到重生。
传承和发扬是非遗的非常手段,只有传承,非遗才能不消耗于我辈之手,只有发扬,我们才对得起祖宗留下的聪慧财富。
笑铀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