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摸爬滚打中,我军各个战位历来不乏身怀绝技的“大咖”。他们是公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英雄,他们在各自的事情岗位上书写了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传奇。当前,在强军兴军的时期大幕下,这些练就一身绝活的官兵瞄准实战、勇于创新,刀锋直指未来沙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中国军网带您一起走近个中几位军营“大咖”,感想熏染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胆气和英雄风采。
“吊车大咖”晏龙辉:吊车斟红酒,一滴不撒
晏龙辉,江西上高人,2005年12月从军,2007年11月入党,上士,现任第31集团军某师高炮营导弹装填班班长。
晏龙辉正在用吊车快速改换发动机。
舞枪弄炮不新鲜,操作吊车斟酒可是个新鲜事。
晏龙辉就有这本事,在他的操作下,两分钟内能将一瓶红酒稳稳地斟进5米开外的5个高脚杯里,而且一滴不撒。官兵们总说,每次用吊车装填导弹,他总是精准“战斗”,喝上这杯红酒也别有一番滋味。
晏龙辉正在用吊车斟红酒。
“美食大咖”刘后益:豆腐切成花、黄瓜变拉花
第1集团军某炮兵团炊事班长刘后益,被战士们称为“神厨”,多次代表单位参加集团军以上组织的炊事专业比武,屡获殊荣。在完成日常炊事保障根本上,刘班长主动研究不同地域口味差异,深入挖掘不同食材潜质,发挥自身刀工技法特长,为官兵呈现色喷鼻香味俱佳的独特美食。刘班长还能利用常见的豆腐、土豆、黄瓜三种食材为战士们展示高超的刀工技法。
豆腐切成花 (供图:何睿 徐迪)
土豆细如发 (供图:何睿 徐迪)
黄瓜变拉花 (供图:何睿 徐迪)
“驾驶大咖”庞滋明:驾车在2米深水中“冲浪”
你听说过在2米多深的水中开车吗?是不是以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牛人”倍出的军营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驱车入水、如履平地,水中转弯、换挡、加速在他们眼里都是牛刀小试。
劈波斩浪
本日要为大家先容的,便是一位能驾驶军车“冲浪”的“大咖”。
他叫庞滋明,来自第1集团军摩步某旅二营,是一位技能过硬的军车驾驶员。作为营里数一数二的驾驶员,他不仅能闇练驾驭各种军车,还有一手驾驶军车在2米多深的水中连续行驶120秒,完成加减档、转向、变速等高难度动作的绝活。
据先容,涉水驾驶是特种军车驾驶员的必训课目之一,为了担保车辆在水中不熄火,驾驶员必须快速换挡,狠踩油门,眼、手、脚紧密合营,容不得一丝马虎。
当庞滋明驾车突入水中,不仅挡风玻璃前一下子波涛彭湃,水还漫过了挡水板,驾驶室内水位靠近膝盖,无怪乎有人形容水中驾驶是“坐在浴盆里开车”。
“要在水中保持高速行驶,必须对驾驶路线非常熟习,在转弯、换挡的机遇利用水波的惯性提升速率。”庞滋明说,“如果没有把握好波浪的‘节奏’,车辆可能被水浪反打得偏离路线,乃至翻车!
”
每次涉水演习,庞滋明都要操纵车辆在2米多深的水域中行驶数分钟。除了水中驾驶,庞滋明还能闇练驾驶各种车型。去年该旅参加跨区对抗,他连续驾驶军车70多小时,在陌生地域快速行进360公里,出色完成了沙场机动任务。
“驾驶大咖”庞滋明
涉水前行
“体操大咖”李国强:数十大回环、立臂倒立三分钟以上
在武警福建总队直属支队有这么号人物,单杠连续数十个大回环,一至八练习随便做,双杠摆浪全身成直线与杠垂直,立臂倒立达三分钟以上……他便是五中队三班班长李国强。由于动作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杠上身轻如燕,大伙都称他为“体操王子”。
李国强正在进行双杠四练习动作展示。
在练习单杠时,李班长的手掌曾数百次磨破皮,练习双杠时,也曾不下百次跌倒。顽强不屈的性情和对体操运动的热爱,使他跌倒了又爬起来。身体的折衷,后天的苦练,让他在短短两年内成了武警体操界的强者,在该支队组织的数届军事大比武中屡次得到东西体操第一名,也多次担当预提指挥士官集训队东西体操教练。
武警福建总队直属支队班长李国强进行单杠三练习动作展示。
“修理大咖”刘刚:31种主战装备全拿下
你敢寻衅吗?
部队现役的31种主战装备,从战车到运兵车、从SDL灭火机到细水雾灭火机、从水泵到水枪等,没有一样是他不会修理的,也没有一种是他不会利用的。他便是武警云南森林总队普洱支队的 “修理达人”刘刚。
刘刚,2002年12月从军,现任普洱森林支队思茅中队尖刀班班长,所带班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人2次荣立三等功,14次获表彰褒奖,所带战士34人立功、入党、当班长。
修理“大咖”刘刚,一贯保持着“修理从未失落手”的神话。
对付武警森林兵来说,灭火机便是手中的枪,要打胜仗就得闇练节制手中的枪。SDL灭火机、细水雾、水泵、水枪等,有的入口装备解释书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只有初中文化的刘刚绝不气垒,只用了一年的韶光,所有入口装备的解释书,他都能顺利翻译。如果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2011年,一台从澳大利亚入口的水泵坏了,刘刚跑遍了全体普洱城,都没人敢接此活,他跑回部队自己捣鼓,花60多块钱买了配件,稍加改动就把水泵修睦了。
如今,部队列装的31种装备,不仅能闇练节制性能参数,而且能操利用,最为关键的是样样他能维修保养。不论哪里出点毛病,不论哪里涌现什么故障,只要他一看二摸三听,总能说个一二三,手到“病”除。
修理战车也是小菜一碟
经由改装的机具力大无比
“战车神医”张彦森:100多组导弹发射车故障全搞定
张彦森,河北衡水人,2002年12月从军,2004年11月入党,四级军士长,现任第31集团军某师某型导弹检测技师兼班长。因其博识的维修技能,军营人送外号“战车神医”。
舱室狭小,张彦森常常要背靠发动机,对电子箱进行检修。
张彦森有两个绝活:一是通过“看征象、问问题、听声音、摸温度、闻气味”判断装备故障的技能:二是练就了“一口清”“一摸准”的绝活。2012年,刚接手战车检测专业不到3年,他就代表团里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导弹激光轴线校准比武,以1分30秒的绝对上风夺得集团军第一名。仅过1年,他再次提前13秒刷新集团军记录,勇夺第一。
张彦森从军14年,先后打消100多组导弹发射车故障,改进7种检测方法、处置2次重大险情。今年初,张彦森通过研究剖析全军各单位该型导弹的发射故障规律,他将事情事理图、电缆连接图、维修部件组成图等60多张图逐一绘制出来。将自己总结的维修履历区分11类200多条悉心整理,大到常见故障若何一步步定位,小到哪颗螺丝拧几圈、第几根电缆要改换,全都通过直白的措辞进行描述,大伙送其隽誉“战车神医”。
张彦森正在进行检测维修
作为车长,带车参加实弹射击。
“抢修大咖”周新茂:对装备管窥蠡测
“茂哥”,本名周新茂,是中国第19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修理班班长,为啥叫他“茂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一次,中国维和工兵正昼夜抢修某山体滑坡路段,不料,一台挖掘机溘然涌现“乱挡”,导致任务结束不前,周新茂第一韶光赶到现场,经由排查创造故障缘故原由是挖掘机档位卡销脱落,他急速用手钳将平口起子钳断,低廉甜头了一个卡销,很快办理了问题,当听到挖掘机又发出“轰隆隆”的吼叫声,几近绝望的操作手李文激动地说:“‘茂哥’来啦!
我就放心了。”终极,中国工兵顺利完成了抢修任务,得到联合国官员的同等赞誉,“‘茂哥’来啦!
”这句话也就在维和官兵中传开了。
周新茂在检修车辆
“茂哥”来啦!
带着专业的维修技能来啦!
周新茂是战友们公认的修理“大拿”,还有人称他为维和分队的“装备守护神”,他对每台装备的性能都管窥蠡测,有了他的保驾护航,维和分队先后两次顺利通过联合国装备核查,当得知所有装备的保养与检修都是由一绅士兵卖力的时候,核查官雷登上尉由衷地向周新茂竖起了大拇指。
“茂哥”来啦!
带着高昂的事情激情亲切来啦!
周新茂对装备维修险些到了痴迷的程度,战友们开玩笑说:“只有两个地方可以找到‘茂哥’,一个是装备维修现场;另一个是去装备维修现场的路上。”面对别人的夸赞,周新茂不但没有骄傲,反而利用安歇韶光,阅读修理专业书本,不断为自己充电。
“茂哥”来啦!
带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来啦!
以往,由于条件有限,一台发动机气门拆卸与校正必须2人协作,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周新茂反复摸索,把细钢筋弯成方槽状,穿过空心撬杠顶端,再在钢筋底端焊接一个平垫片,利用杠杆事理,奥妙地对气门进行拆卸,这样一来,只需1人操作,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他给这个“小发明”起了个名字,叫“发动机气门拆装器”,战友们则给他送了个称号,叫“军营创客”。
给“徒弟们”传授修理技能
“士兵大咖”李汉亮:脚底的疤是最特殊的战功章
他是空降兵某部武装侦察连“尖刀班”班长李汉亮。他最钟爱的电视剧是“士兵突击”,唯一的偶像是“许三多”。由于“很爷们”。
“为什么来当兵?”笔者问他。
“由于喜好军营,喜好枪。”李汉亮的回答不假思虑。
现在,李汉亮在空降兵部队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士兵突击”军旅生涯。官兵对他的评价:“太牛了,不好形容”。
那一年,李汉亮参加全军组织的侦察兵大比武。
深秋,某地,温度仍是靠近40℃。十公里负重越野,平时用50分钟就能跑完,竞赛那天却用了足足一个小时。李汉亮说:“除了增加了28公斤重的背囊,最紧张的还是那天实在太热了,好多战友都虚脱了,我当时就一个信念,倒也要倒在终点。”
赛场上末了一公里,堪称李汉亮人生最困难的磨练、最现实而残酷的沙场。阳光照耀下的赛道上,一道鲜亮的血迹格外显眼。
一颗满是锈斑的钢钉通过作训靴底穿进他的肉里近2公分,军医拔出钉子的那一刻,李汉亮紧咬着的嘴唇渗出了一道血迹,还没来得及迟缓,他又穿上鞋子向前冲去。比赛结束后,他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脚底,见告战友说:“这段路是我走过的最困难的一公里,脚底的疤是我最特殊的战功章!”
李汉亮“士兵突击”的军旅生涯上过高原海岛、下过荒原戈壁,参加了国庆阅兵、神舟搜救,单位的每项重大任务都必有他的身影,在14年中印尼联训中还被外军评委“大胆伞兵”,自己单位他还有“兵王、手枪精度王”的美称。如今,他在单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新兵下连时,单位都会组织让他给新兵讲述自己的“士兵突击”故事。
他说:“由于有梦,奋斗不止。”
“车王”王然然:无千斤顶徒手换轮胎
王然然是空军某汽车团的一名上士,在团里大比武中得到第一名之后他就有了“车王”的称号,去年参加了中心电视台《谁是终极英雄》“车王争霸赛”之后,“车王”的名字越叫越响。
要想在高手如云的汽车部队里有这个美称,凭的是一身的“绝活”,王然然最拿手的一项便是“无千斤顶换轮胎”。该科目是在野战背景下车辆破坏后自救的办法。在没有千斤顶情形下改换内轮胎,看似随意马虎,实则是技巧和体力高难度的结合,在赛场上想要减少一分一秒都难上加难。
这项技能的要点因此地面为支点,把备胎竖直放到车后倒车,随后车被顶起,轮子悬空。然后迅速用扳手将后轮八个螺丝中的七个拧松,再徒手卸下,等末了再卸下末了一个螺丝时,轮胎轰然落地。紧接着抬起100余斤的备胎,铁汉穿针,对正内胎,内外胎严丝合缝,分绝不差。双手同时动作,身体高下起伏,三下五除二装上螺丝,像是在舞蹈一样。王然然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完全做下来,身上的迷彩服全部湿透。
为了练就这个绝活,参加比赛前王然然没少费功夫。去年在准备参赛前的整整三个月韶光里,王然然和战友没日没夜练习,徒手拆卸螺丝,起初为了提高速率,手被夹在螺丝和轮毂、加力杠和扳手之间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能准确对正内外胎,每天举轮胎数十次,每次演习时都丈量各点位步数大小、手臂动作与角度、装卸螺丝圈数,记下详细数据,一遍遍改动,直到不用眼睛仔细不雅观察就能操作自若。
“机器大咖”郭向乐:零件加工“一把刀”
郭向乐,火箭军某基地修配厂机器加工分队班长,三级军士长,机器加工高等技师。火箭军首届军事技能比武机器加工专业三等奖,某基地第十届军事比武机器加工专业冠军。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保障任务,荣立三等功2次,获全军精良士官人才三等奖。
18年前,新兵郭向乐被分配到了呆板的机器加工车间。郭向乐暗暗想:一定要找机会调到能打仗导弹的部队去。
正当郭向乐琢磨着怎么才能调走的时候,分队接到了保障发射的命令,临行前,班长见告郭向乐:导弹车上的非标件买不到,出了问题都要靠加工,等他技能练好了,伴随导弹发射是常有的事。一瞬间,郭向乐来了精神。
从那之后,在车间,他每天都站在师傅身边,一边看、一边问,一边记、一边学。几年下来,郭向乐从一个门外汉发展为精通机器加工“十八般兵器”的行业尖兵。
2009年,祖国六十华诞。郭向乐决定用铣床铣削一幅中国舆图为祖国献礼。一星期后,这个被命名为“祖国在我心中”的作品,在该部队展出震荡了全场。中心电视台《军事频道》慕名前来采访,郭向乐说出了一句话:“我以为当兵的就该当牢记祖国的样子。”
去年,郭向乐所在基地开展创破记录活动,这一次郭向乐演示的科目更加精彩:车床削鸡蛋。只见他将一个鸡蛋放在车床事情台上,锋利的车刀在他的掌握下变得温驯而机动。2分钟后,大半个蛋壳被削掉,而紧贴蛋壳的一层薄膜无缺无损。
(供稿:史涵宇 沈浩 冯再华 郭元首 曾涛 陈拓 李子科 刘冰冰 杨世超 邹寅生 雷程 程峰涛 杜林波 杨永刚 刘瀚隆 程峰涛 杜林波 杨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