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久驰工程机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 新华社 王菲 摄
此时正是麦黄杏熟的时令,阳光残酷,微风徐来。在安徽萧县,企业家们一刻也闲不下来,他们一边做好厂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一边忙于赶订单、找人才、抓科研。加快创新发展,捉住疫情下区域家当链、供应链变革机遇,成为不少企业家的共同话题。
“疫情对中小企业是一次严厉磨练,化危为机的关键是要节制核心技能。”安徽璜峪电磁技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益见告,“萧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邑圈的中央部位,区位上风、交通条件都不错,但是在县城,想要招聘高科技人才,一度是个难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计策向纵深推进,创新链、家当链、人才链和代价链加快领悟,跨区域间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柔性集聚和自由流动,让夏益找到理解决人才难题的“钥匙”。
建筑材料工业技能情报研究所前辈材料研究院、院士事情站、博士流动事情站……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契机,萧县积极对接海内科研院校,搭建引才平台,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加大奖补力度,鼓励企奇迹单位通过“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灵巧形式,引进家当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家当链迈向中高端。
“我们和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环绕新材料新技能开展联合攻关。教授和博士们一样平常是周末过来,周日下午赶回去。疫情期间,我们通过云会议、电话来商榷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的家当转化。”一提起新材料、新技能,年近花甲的夏益愉快得眼睛发亮。“高校就像一座科研宝库,教授和博士们最熟习前沿科技,我们理解市场方向,双方恰好上风互补!
”
依山傍水,花木葱茏,一座座科研孵化楼错落有致,位于萧县主城区的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环境清幽。
“作为沪皖科创家当互助平台,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受上海张江创新策源地的辐射带动,探索品牌共享、平台共建、基金共育、互助共赢,冲破区域壁垒,营造优秀的科技创新生态。”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做事中央主任董莉说,“通过改革破解人才难题,赋能新兴家当发展和传统家当转型升级。”
建筑材料工业技能情报研究所前辈材料研究院的科研职员进行新材料的研发试验。(萧县县委宣扬部供图)
“疫情加速家当链供应链的重构,我们与园区的其他工程机器制造企业抱团发展,融入徐工集团的零部件供应链。”王德兵见告,“我们联系上海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通过‘周末工程师’等形式进行产学研互助,加快‘智造’升级。”
从互联互通到共建共享,区域一体化破壁清障,使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互换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走出“象牙塔”,走上生产一线,科技与家当相领悟,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如今,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惠和她的科研团队也加入了“周末工程师”军队。
“我们正操持和安徽璜峪电磁技能有限公司共同报告科研项目,瞄准新材料的‘卡脖子’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张惠说,“作为高校科研职员,走入企业,与企业并肩互助,让我们更清楚理解市场须要什么,从而明确科研方向,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更好地做事国家经济发展。”(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