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不雅观人类进化史,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旧石器时期就开始有了音乐的蛛丝马迹,远远早于笔墨涌现的年代。当远古的人类用骨笛演奏律动的声音,发出奇怪的喊叫,伟大的音乐便出身了,并伴随着人类一同发展发展。
中国最早的歌词是传说中的只有四个字的《涂山氏歌》:候人兮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歌词本,所有诗入乐咏唱,流传至今。
那么对付一首歌曲来说,歌词与旋律哪个更主要呢?
虽然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词表达了歌曲的表意和情节,阐述了一首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但旋律是歌曲的存在形式,没有旋律歌词最多便是一首诗,而纵然没有歌词,旋律依然可以单独存在,成为其他形式的音乐,它可以是一首钢琴曲,也可以随意哼出来。旋律的主要性还表示在,如果没有好的旋律,再好的歌词也不能使一首歌广为传唱,成为经典。
在此举个例子,解释不同旋律对一首歌词的影响。木心老人写的《从前慢》,是一首绝好的词,角度新奇,匠心独运,动听至深,音乐人刘胡轶和蒋明分别谱上了曲,结果是蒋明的版本无人问津,刘胡轶的版本登上了中国好歌曲的舞台,被刘欢选中,还在央视春晚演唱,瞬间街知巷闻,引得其他音乐人不断翻唱。仔细听两个版本,你就会创造刘胡轶的旋律更加幽美动听,贴合词意,而蒋明的版本民谣味更浓,不能诠释出木心这首词的魅力。
再举个旋律一样但歌词不同的例子。朴树其实在2001年的时候就出了一首《冲出你的窗口》,当时是作为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的中文主题曲,但朴树不满意歌词,在2003年发新专辑的时候重新填词,才有了《生如夏花》。诚笃说,虽然《生如夏花》的歌词更加诗意,也为这个旋律增长了不少人文色彩,但总的来说后者并没有比前者好听多少,由于旋律一样的条件下,给歌词发挥的空间已不大。当然也不用除某些歌的歌词实在太烂,摧残浪费蹂躏了好旋律,这时候就该当重新填词,规复旋律本来应有的荣光。
喜好音乐的你,是旋律控还是歌词控呢?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