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4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人齐聚一堂,共同展现电影行业的新发展,分享电影创作的新履历。
一场场活动,回应电影为民的深情期待;一部部影片,引发广大不雅观众的真切共鸣。走过60余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辉煌与变迁,更铭刻下新时期我国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和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与公民共享的光影
8月4日晚,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仪式在蓉举行,74岁的导演张艺谋以57票得到大众评委果认可,凭借《第二十条》荣获最佳导演奖,这也是他首次得到这一奖项。
当张艺谋从黄建新、吴思远两位颁奖高朋手中接过奖杯,全场掌声雷鸣。张艺谋在获奖感言中动情地说:“拍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得到百花奖最佳导演奖。百花奖是不雅观众评比的,以是你们看,得到不雅观众的认可是最难的。”
8月4日,张艺谋凭借《第二十条》得到最佳导演奖。新华社 唐文豪 摄
看似一句玩笑话,却饱含着电影人对不雅观众发自内心的尊重。一旁的吴思远导演也回顾起自己与电影一起发展的经历。“我10岁第一次看《大众电影》杂志,电影《赤色娘子军》看过三四遍,电影陪伴我们发展。看到现在年轻电影人努力创新,我都深受震荡,这也鞭策我们连续干下去。”吴思远笑着说。
自创立之初就具有朴实光鲜的公民性特质,百花奖在公民的沃土中发展,在时期的道路上前行。
夏日炎炎,天色渐暗,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交子大道逐渐热闹了起来。8月3日晚,电影《焦裕禄》的露天放映在这里举办。
“这部影片我看过很多遍了,总是会被焦裕禄为公民奉献的精神所冲动。”市民李英在不雅观看完影片后感慨。
依托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近百场露天电影放映在成都公园绿道、街道社区等多个空间举行,让不同年事层的市民群众共同领略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与公民共享,一贯是百花奖的光鲜特色。
最初,百花奖通过不雅观众将选票寄到《大众电影》杂志社的办法投票。如今,101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终评委员进行现场投票,评比出各大奖项。因此,百花奖一贯以来都被视作中国电影的“不雅观众奖”。
60余年来,百花奖秉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反响广大不雅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电影题材、故事、演出等均契合大众审美诉求,获奖作品中讴歌公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影片层出不穷。
公民群众,是大银幕上永不褪色的主角;为公民创作,是电影艺术的永恒主题。一部部深受不雅观众喜好的电影佳作,既是百花奖“公民”底色的光鲜表示,也反响出新时期电影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公民的生动实践。
“新一代电影人有责任、有任务继续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用影像记录时期,记录时期当中的人。”导演尹力说。
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的3天韶光里,共展映精良影片30部,组织下基层慰问活动5场、各种艺术活动7场,让公民群众真切感想熏染到文化奇迹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电影下乡、屯子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在全国广泛展开,看电影早已成为全国各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办法。
“坚持发展为了公民、发展依赖公民、发展成果由公民共享”,这是百花奖和电影人交出的生动答卷。
中国电影百花齐放
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艺术家走上舞台。“大家好,感激大家喜好《红衣少女》。”本届百花奖颁奖仪式的致敬老电影环节中,导演陆小雅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诉说让现场不雅观众备受传染,“一代代电影人,肩负起用电影记录时期、引领时期潮流的义务,不懈前行……”
1985年,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四川成都举办,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衣少女》得到最佳影片奖。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科幻论坛暨成都电影家当专场推介会在成都举行(8月4日摄)。新华社发
与《红衣少女》一样,中国电影人始终与不雅观众在一起,与时期同行。百花奖是不雅观众的选择,也是时期的生动注脚。
纵不雅观今年的提名影片,《第二十条》讲述了以韩明、吕玲玲等为代表的审查官守卫社会公正正义的故事;《年会不能停!
》采取荒诞现实主义的创作手腕呈现大家熟知的职场生活;《人生大事》用富有温情的表达,讲述普通人的发展,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冲动……
由百花奖放眼新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之路,新主流电影凝聚奋进力量,精良笑剧电影层出不穷,科幻题材取得新打破,新技能赋能电影创新发展……一幅振奋民气的光影图景垂垂展开。
“广大电影事情者坚持以公民为中央的创作导向,推出了一批展现时期发展的电影佳作,既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又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布告处布告谢力说。
诸多青年电影人正在脱颖而出,凭借自身的朝气和锐气,不断探索电影创作的更多可能。
郭帆团队坚持不懈深入探索科幻题材的中国表达,《长安三万里》动画制作团队将视角聚焦盛唐期间的诗意人生,《决一死战》《消逝的她》等影片紧扣社会热点、展现叙事魅力……
电影创作的推陈出新,带来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
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期间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和《2024中国电影家当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整年电影总票房靠近550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80%,城市院线不雅观影人次近13亿。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量、不雅观影人次稳居天下前列,同时也是环球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之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我国电影市场稳步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名副实在的天下电影大国。”
奏响新时期主旋律
“用镜头记录新时期、书写新时期、讴歌新时期”“书写中国公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勤恳之果”“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期间,举办了“电影:时期与公民”专题漫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从业者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与方法。
8月4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者和大众评委在舞台上合影。新华社 唐文豪 摄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当代化的决定》聚焦培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系统编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门支配。
站上新的历史出发点,广大电影人该当如何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期的精良作品,更好做事文化强国培植,切实担负起新时期的文化义务?
“我们要勇于探索新的题材、新的视角、新的表达,让电影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切充分地反响时期精神。”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说。
面向未来,电影人将连续秉承以公民为中央的创作导向——
“我演过农人,创造不去屯子生活一段韶光,不真正干干农活,就会演得不像农人。”演员张译说,“分开生活的演出苍白而无味,我们必须把拥抱生活、不雅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作为我们生平的作业。”
面向未来,电影人将一贯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
“时期在变,电影不雅观众,尤其是年轻不雅观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革。”编剧张冀说,“身为电影创作者,要主动应变,冲破套路化、机器化的创作思路,深入生活开展调研,主动应变,不断寻求电影创作上的新打破。”
面向未来,电影人将连续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从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创作滋养——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最新的电影技能展现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富有中国美学精神的视据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导演乌尔善说。
电影是不朽的艺术,穿越时空,光影魅力永恒。在一曲交响乐《成都》中,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缓缓落幕,但残酷的光影故事还将连续书写……
与公民同在,和时期同行。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进程中,新时期电影人必将用镜头记录下更为绚丽多彩的篇章,照亮中国电影的星辰大海。(董小红、王鹏、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