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如何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对接在家乡的一草一木上?读了黑龙江墨客马喜军的诗集《月是故乡明》,我有三个光鲜的印象,首先是他无论是采取蒙太奇手腕,还是采取聚焦式技巧,诗人情感的焦点均放在松花江南岸这片曾经贫瘠过的黑地皮上。白雪、白桦树、野百合、红牡丹、苞米地、麦子地等构筑起墨客的家园意象。其次是,墨客通过一首首具备家乡四季“喷鼻香嘶辣味儿”的小诗、长诗,让他的家乡随着他的诗一起飞行到了远方。其三是,正如诗集名“月是故乡明”所揭示的那样,墨客在诗歌中寄寓了思念和慈悲,让这部诗集完成了多维度的情绪焊接。
马喜军的诗有弧度、有曲线、有抑扬抑扬,也有火花四溅,个性化的措辞有弹性和穿透力。他的诗《回眸,在思念中》是这样刻画自己思念的:“月上中天,思念长出翅膀/相思的船,在银河里迷了航/晨钟划破东方的天涯/霞光,残酷了爱的诗行。”意境唯美,措辞朴实,干净纯粹,从中可以读出墨客的浪漫。
马喜军的诗《谷雨》让人想起萧红1937年在日本写的诗《沙粒》,“农田被谷雨刨开/汗珠摔成八瓣,和种子埋在土里/一个甜蜜的梦/牢牢地把春天抱起”与萧红的“七月里长起来的野菜/八月里着花了/我伤感它们的命运/我惊叹它们的年夜胆”有异曲同工之感。这两首诗的整体意象、情绪气质都是对家乡的情绪抒怀。唯美的句子,鲜活的意象,让两首诗、两代人在相隔80多年后遥相呼应。
说《月是故乡明》是墨客怀恋故乡的一个缩影、写照,倒不如说它是马喜军在生活过的故乡以诗歌绘出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维妙维肖在黑地皮上,情真意切在月光下。爱,在银河上迷航了吗?面对地皮和明月,我相信墨客是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