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欧阳开宇

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哥古迹作为濒危遗产被天下遗产委员会列入天下文化遗产名录。
随后,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
从此,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地皮上,一批中国文保专家续写着中柬文明互换的吴哥故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许言便是个中一员。

中国专家若安在吴哥修文物 汽车知识

二十多年来,许言赴外洋参与了一批天下遗产的修复,如柬埔寨的吴哥遗址、尼泊尔的九层神庙、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古城等。
个中,柬埔寨吴哥遗址的修复让他印象尤为深刻。
近日,许言接管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在外洋“修文物”的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择要如下:

中新社:有不雅观点认为,中国文物保护修复“国家队”走向天下从吴哥开始,请先容一下当时的情形。

许言:伴随着中国文物保护奇迹的发展,中国从昔日的文化遗产国际互助受益者,逐步转变为天下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互助的积极贡献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在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互助项目。
从中国对外声援奇迹体系内“一次性”的小项目,逐渐成为促进民心相通、有益文明互鉴的“小而美”的根本项目。

1992年,吴哥古迹以濒危遗产的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天下遗产委员会列入《天下遗产名录》。
次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起“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
超过二十个国家的持续参与,使“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成为各国文物保护事情者互换的平台。
在此背景下,中国派出专家组到吴哥古迹调研和选点,开启了中国保护吴哥古迹的进程。

傍晚时分的吴哥美景。
中新社发 黄力生 摄

中新社:吴哥的文物保护修复是一个国际性工程,中国文物修复队在全体行动中做了哪些事情?

许言:作为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最早的参与者之一,1998年,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组建“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中国事情队”,开始在周萨神庙展开为期十年的保护修复事情。
2010年至2018年,中国事情队连续在吴哥古迹完成了为期八年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

2019年,柬埔寨政府将遗产核心区域的王宫遗址交给中国作为吴哥古迹保护第三期修复项目。
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工期为11年,项目内容包括文物建筑修复、考古研究、石刻保护、实验室培植、展示中央培植、环境整治和遗址展示等。
我们从一开始只修缮文物建筑,逐步发展出一条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更主要的是,中国还和印度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柬埔寨)柏威夏寺保护国际折衷委员会的主席国,参与组织柏威夏寺保护事情。
中国在柬埔寨的文物保护事情正由参与者转向引领者。

女王宫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中新社发 庄浦明 摄

中新社:与海内比较,在外洋修复文物碰着问题需战胜哪些困难?

许言:从文物修复的目标来说,外洋项目和海内项目都是为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完全性及突出普遍代价,让文物益寿延年。

文物具有单一性特点,每项文物保护工程都是独一无二的综合类研究项目。
外洋文物的文化土壤不同,须要深入研究文物建筑本身的历史、宗教象征意义、装饰构件的文化内涵,以尊重和互换的态度开展事情。
这些附着在文物物质载体之上的内容,是我们修复建筑“灵魂”的关键。

在外洋修复文物最大的困难,是在确保文物得到有效修缮的条件下,贯彻“最大限度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完全性”的理念。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修复项目延续当地传统工艺技能。
这就须要学习和研究其工艺做法,发掘和探求传统工匠。
比如,在修复尼泊尔九层神庙的项目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参与过王宫雕刻的木雕世家工匠,对传统工匠进行培训,使其理解保护理念和方法,才能与当地传统工艺相结合。
同时,我们也希望开展援外文物保护事情时能发挥文化遗产韧性,提升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各国经济、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浸染。
通过培训分享干系知识履历,提高当地工匠的就业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许言在事情中。
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在外洋“修文物”的行动中,中国与国际上的团队在修复理念、文明呈现等方面做过哪些互换?

许言:作为“吴哥保护国际行动”的参与者,中国事情队每年都会在吴哥保护国际折衷委员会技能大会先容事情最新进展,及运用的技能与理念,并与特设专家组在现场进行技能互换。
有时也会在理念上有不同想法,如中国事情队一贯坚持“最小干预”“可逆”原则,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历史信息,并将这一理念利用在柬埔寨茶胶寺山花的维修上。
山花是寺庙塔门上的石构件,常日由几块石头拼接而成,刻有精美图案。
在许多修复案例中,吴哥寺庙建筑山花的维修每每通过打锚杆的办法,把构件串起来。
考虑到暹粒暴雨与暴晒交替涌现的热带季风气候特色会加速锚杆膨胀和老化,中国事情队决定采取拉杆加固山花,不对石头造成侵害。
这是一种可逆的防护方法,既担保了山花的安全,也为未来更前辈的技能运用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修复项目能更好助力当地可持续发展。
比如王宫遗址修复项目不仅对文物建筑进行维修,还要建造实验室和展示中央,助力受援国在王宫遗址保护、旅游需求和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将普惠大众、提升遗产地公民幸福感、促进民心相通作为项目履行的目标。

大吴哥巴戎庙前未修复的砖石。
中新社发 如斯 摄

中新社:如何理解修复文物建筑常提到的“尺度把握”?

许言:在修复履行中,对维修的尺度把握十分关键,这哀求从业职员有丰富的文物保护实践履历。
可以说“尺度把握”在全体项目履行中,最主要也最不随意马虎做到。
我们欣赏一座文物建筑,看的便是它蕴含的历史信息,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老构件,减少新构件的补配,但也不能不用除建筑的险情和安全隐患。
对付文物保护事情者而言,须要把握最佳尺度。
文物维修是一事一议,保护方法是否得当很主要。
比如茶胶寺,它本身在历史上便是一座建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未完成的建筑。
茶胶寺主体部分已建造完成,但外立面的石刻装饰只进行了一半,保留了未完成的建造痕迹,这些时期痕迹很薄弱也很宝贵。
我们修缮时既要办理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将这些历史信息保留并传承下去。

受访者简介:

许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三十多年来从事文物建筑修复事情。
作为项目卖力人主持中国声援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参与多处国外天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2018年,得到柬埔寨王国政府颁发的骑士勋章。

在海内先后主持或参加了泉州洛阳桥、天后宫、莆田三清殿、漳州文庙、石坊、江东桥、华安二宜楼、施琅将军墓、屈斗宫德化窑、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南禅寺、内蒙辽中京塔、河南龙门石窟保护性窟檐培植、克孜尔千佛洞保护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工程;参与组织履行了四川汶川地震文物抢救性维修、山西晋东南早期建筑维修、赤色旅游等多项大型文物保护维修项目。

原标题:《许言:中国专家如何在吴哥“修文物”?| 东西问》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