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音乐家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

百年瞬间丨聂耳创作码头工人歌 休闲娱乐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全中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日军的枪口必将对准全体中国。
刚刚在炮火中度过二十岁生日的聂耳,决心用音乐唤起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信心和勇气。

△上海码头工人在劳动

1934年6月,聂耳和剧作家田汉互助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扬子江狂风雨》在上海滩公演,聂耳为这部剧创作的《码头工人歌》等四首歌曲也首次面世。
聂耳第一次担当了歌剧的导演和主演。
您现在听到的这段用钢丝录音机录制的歌曲便是由聂耳亲自演唱的《码头工人歌》。

歌曲《码头工人歌》:从朝搬到夜,从夜搬到朝,眼睛都含糊了,骨头架子都要散了。
搬啦搬啦……

△《扬子江暴雨》剧照

《扬子江狂风雨》描写的是“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码头工人不顾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特务的伤害,联络同等,大胆抗争,把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公民的军火扔到江里去的故事。
为了创作,聂耳多次深入码头,到工人群体中体验生活。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聂耳伫立在战火硝烟中,悲哀地望着面前的废墟

《聂耳全集》副主编向延生:1930年(聂耳)刚到上海的时候,住在那个叫云丰申庄里面当店员,而那个云丰申庄的位置就在上海码头的边上。
他说,一开窗户就从窗户里就飘进来了,码头工人那种“哎嘿嘿哟”的声音就飘进来了。

《码头工人歌》取材于长江码头杠棒慢步号子,聂耳把工人们流着血汗的沉重呼声创造性地谱写到曲子里。
不但是在音乐上,聂耳的侄外孙青山听母亲说,舞台上的聂耳将码头工民气中的悲痛也演绎得极为真切。

△聂耳在演奏音乐

青山:我妈妈采访过程说到一个故事,当时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个小孩这个角色是被码头上的恶霸给打去世的。
聂耳抱着他,小孩装去世就睡着了。
说不对,脸怎么还热乎乎的?一看聂耳的眼泪啪啦啪啦掉到他脸上,他又不敢笑,只能忍着,说聂耳叔叔太入戏了。

△聂耳和田汉

在舞台上被聂耳抱在怀里的孩子正是田汉的宗子田申,那一年,他刚10岁,在剧中饰演码头工人老王的孙子小栓子。
田申说,田汉和聂耳一见如故,经田汉先容,聂耳于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为中华民族、为中国劳苦大众创作的任务中。

田申:在聂耳到上海的三年当中,两个人互助写了好多的歌曲,都是田汉作歌词,聂耳作曲的。

△1930年,聂耳与云南省师范附小音乐西席张庾侯的合影

1935年,聂耳又和好友田汉互助,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发出的最倔强的叫嚣。

《码头工人歌》合唱版:笨重的麻袋,钢条、铁板、木头箱、都往我们身上压吧。
为着两碗吃不饱的饭,搬哪,搬哪,嗨依哟嗬,嗨依哟嗬……

△1931年,聂耳与联华歌舞班同学王人美在南京鼓楼旅店门口合影

1960年11月,在都城各界纪念聂耳逝世25周年之际,《扬子江狂风雨》由中心实验歌剧院重新公演。
田汉看彩排时不由得想起好友聂耳,挥手写下诗作,个中两句是:当时中国人,今日做主宰。

用声音记录中国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主笔丨朱星晓 冯会玲

播讲丨长悦

统筹丨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丨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