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描述景象征象,刻画得十分准确
《国风·秦风·蒹葭》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说,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表达出时节已经到深秋,茂盛的芦苇叶子上还留存着昨夜露水凝集成的霜。既写景,又标志着气温进一步低落,到了白露节气时,已是秋日。
图片来源:即时AI绘画
气候学上,露是水汽凝集在地表或地物上的眇小水点。形成露的有利景象条件是晴朗少云或有很薄的高云的夜间。霜是白色松脆的冰晶或冰珠,由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或由露冻结而成。霜的形成缘故原由和蔼象条件与露相似,不同点在于,露是当地面及其他地物温度高于0℃时形成的,而霜在0℃以下才能形成。简而言之,露可以凝集成霜,霜融化的水不叫露。
《国风·召南·殷其雷》中说“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意思是说,雷声隆隆,在南山阳坡响起。气候上,雷暴为积雨如斯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征象,表现为闪电并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在气候学里被列为危险景象之一。
《国风·鄘风·蝃蝀》中称“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的是朝虹涌如今西方,则全体早上都下蒙蒙雨。虹是水汽经阳光折射后涌现于天幕的半圆弧型七彩光环,虹的涌现常常是在降雨之前或雨过天晴后,与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东虹晴,西虹雨”“虹在东,有雨也不凶”等俚语,也是古人不雅观察气候的履历传承。
有些写降水,描述不同形态
《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描述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思是,回忆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而动,一副春天的景象;如今回来路途中,阴雨霏霏,大雪纷纭满天飞,已是寒冬。
图片来源:即时AI绘画
《小雅·信南山》中“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意思是冬日的天空阴云密布,雪花坠落,纷纭扬扬。
气候学上,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降水具有不同的形态——雨、雪、霰、雹。这里的景象征象是雨夹雪。雪是白色不透明的六角或片状结晶,为固态降水。雨夹雪是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低落,一样平常降自雨层云、层积云、高层云、高积云及卷云,这种情形下气层较稳定。
有些写风,具有一定科学性
《小雅·谷风》云“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意思是,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谷风是指白天从谷底吹向山顶的风,也指东风。
《国风·邶风·凯风》中“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意思是,和风煦煦自南方而来,吹在枣树新苗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劳忙。
气候学年夜将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称为风,是矢量,用风向、风速(风力)表征。我国富商期间就已有东、西、南、北风的名称了,那时候,东风叫“谐”、熏风叫“凯”、西风叫“夷”、北风叫“寒”。风与景象的关系极为密切,如谚语“东风吹湿西风干,熏风吹暖北风寒”,解释不同的风向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感想熏染。
有些记载物候征象,与时令变革干系
《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意思是,蟋蟀7月在野外外、8月移到屋檐底、9月伏在门槛下、10月天凉了钻进床底藏。景象由热转凉,蟋蟀的活动轨迹由户外转到户内,点明蟋蟀对时令变革非常敏感,而它们的生活轨迹直接反响了自然时令的变革。
图片来源:即时AI绘画
《诗经》中的气候诗词,既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性,又蕴含了先人积累传承下来的关于天文、气候等涉及生产生活的宝贵知识。赏析这些幽美而又富有内涵的古诗词,汲取其精华、丰富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文化教化,是我们最大的收益。
作者:杨兰
来源: 中国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