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走了,年仅46岁。
他的“朋友圈”被永久定格在这一刻。

于文涛离我们远去了,临走前的一小时,他还在支配村落里的事情;前一天还在走村落串户访贫问苦;如今,扶贫日记笔墨未干,他却永久拜别了。

青山埋忠骨追记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县脱贫攻坚前辈小我驻七棵树镇双龙村工作队长劳转办副主任于文涛 汽车知识

他的猝然离世,让亲人朋友同事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文涛走了,但景星镇大景山不会忘却,在山脚下出生发展的那个懂事孩子;

文涛走了,但山泉镇前太平村落村落民不会忘却,通畅的村落屯路永久铭记他的功绩;

文涛走了,但七棵树镇双龙村落百姓不会忘却,村落庄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文涛走了,他让每个事情过的地方、打仗过的人们痛彻心扉;

文涛走了,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给身边人留下了无尽思念。

依依不舍送亲人

2019年1月8日天未清晨,为于文涛送殡的军队已经排发展龙,龙江大地为之动容。

6点20分,送殡军队缓缓移动,绵延几公里却有条不紊,由于每个送殡人的心里都希望慢一点,再慢一点,都不忍送他拜别。

上午7时,伤悼会上。
龙江县殡仪馆告别大厅里挤满了人,几百束花圈陈设两旁,县村落庄领导,全县各州里驻村落事情队队员,省市下派驻村落干部,他曾经事情过单位的同事、各阶段的同学、社会各界朋友,以及彼此并不熟习的各界群众数百人,为其默哀送行。
他的中专老师、身患癌症的陈淑范带着氧气袋从哈尔滨赶来,来送他末了一程。

伤悼会上,龙江县劳转办主任邹继生哽咽地讲述了于文涛短暂而务实的生平。
庄严肃立的人们无不咬牙切齿、涕泪横流,心中不住地默念:“文涛,一起走好!”

“于队长,你真是个大年夜大好人啊!你治好了我的眼睛,你却走了,让我再看你末了一眼吧!”双龙村落村落民岳德才老泪纵横。

双龙村落村落民姚奇丽悲哀得几近昏厥,嘴里一直地叨念着:“文涛啊,你咋就走了呢?我还没来得及报答你对我们一家的恩典呢!”

于文涛走了,大家默默为他祈祷!他一定留有遗憾吧,由于他还有未尽的奇迹和未了的心愿;他大概没有遗憾吧,由于他已经尽力了,脱贫攻坚的路上洒满了他费力付出的汗水。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1973年,于文涛出生在龙江县景星镇东升村落一个贫苦农人家庭,家里有3个哥哥和5个姐姐。

于文涛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自幼家境贫寒,铸造了他自主自强的性情。
1984年,刚上小学四年级时,他的母亲患脑血栓卧床,由于哥哥姐姐都已成家立业,于是,他主动承担起身里的大部分家务。
他要一边照顾母亲,帮父亲干农活儿,一边洗衣、做饭、砍柴、喂猪,童年的快乐被家庭琐事取代。
每天在父母熟睡后,他还要掌灯完胜利课。
母亲常常含着眼泪劝他歇一歇,他总是笑着说:“没事,一点也不累,我是男子汉,我是家里的顶梁柱。

命运便是这样不公,不幸再次向他发出寻衅。
1988年,老父亲也病倒在床,让这个原来穷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于文涛仅有15岁,却要扛起身中的全部重担。
然而,这统统并没有把他击垮,于文涛反而变得更加坚忍顽强,他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冒死读书学习,他要走出黑地皮,走出山村落。

据于文涛的侄儿于连波先容,于文涛虽然是9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但却是家中的“顶梁柱”。
哥哥姐姐都是农人,唯有他“出人头地”。

苍天不负苦心人,1990年9月,于文涛以精良成绩考入黑龙江省北安农校农学专业。
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龙江县农业技能推广中央。
2004年,县政府组建劳转办,他当选任办公室主任。
2010年,他被组织选派到山泉镇前太平村落任第一布告。
2013年他当选拔为龙江县劳转办副主任。
2018年3月,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期间,他再次被组织选派到七棵树镇双龙村落任扶贫驻村落事情队队长。

据他的初中同学陈岩先容,于文涛为人实在,重情重义,同学中人缘极好,而且特殊孝顺,有任务心。
他家条件一贯不好,1996年结婚后他一贯在租房,搬家五六次。
1998年,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毅然把体弱多病的父亲和智力残疾的舅父一起接到家里,耐心呵护、悉心照料,先后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于文涛与妻子离婚后,他前妻去了南方,两人从此失落去了联系,他一个人带着孩子,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
儿子上高中后,他更是备好一日三餐、洗衣打扫,晚上还要抽韶光接儿子放学,让孩子感想熏染到父爱。

2017年于文涛的儿子于闯以600分的成绩考入四川电子科技大学。
“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让儿子享受与别人家孩子一样的快乐生活,他也“奢侈”一把,带着儿子去云南开阔眼界,也完成了自己生平的唯一一次远游。

2018年8月31日,这是于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是他与父亲末了一次用餐——吃饺子。
于文涛在当天的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儿子要开学了,订的本日的票,原操持要请假送他到市里的,但刚接到关照,要到镇里申报请示事情,只管心里五味杂陈,但没办法总得以事情为主,以大局为重。
以是清晨起来为他包了饺子,就算饯行了。
”没想到,这次却成了父子永久的诀别。

据景星镇东升村落的老邻居陈长海回顾,当年于家的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十几口人,生活特殊困难。
提及于文涛小时候的情状,陈长海老泪纵横,他说:“文涛这孩子太苦了,小时候吃不像吃穿不像穿,大伙凑钱,帮他勉强把书念下来。
但是文涛从小就懂事,还孝顺,有点好吃的都要留给老父亲。
”说话间,老两口双泪直流,感叹文涛命运多舛,英年早逝。

在整理于文涛的遗物时,创造了四张银行卡,但四张卡存款总额仅有7098.42元,而他留给儿子的唯一房产尚有近12万元的房贷没有还清。
于闯眼含热泪:“爸爸很伟大,他把自己短暂的生平献给了伟大的奇迹!他虽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他给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他是村落里的主心骨”

2017年10月,于文涛开始与七棵树镇双龙村落结缘,成为郭丙春和骆洪斌两户村落民的帮扶任务人。
2018年3月14日,他出任七棵树镇双龙村落驻村落事情队队长,从此,他成为真正的“村落里人”。

于文涛去世后,双龙村落党总支布告王志民持续几天没有睡着觉,一闭眼睛就能想起与于文涛在一起事情的场景。
他揉着猩红的双眼先容说,双龙村落“两委”班子都是去年年初刚组建,都是新人,而于文涛有过三年村落第一布告的事情经历,对村落级事情很熟习。
于文涛驻村落后,村落里就多了一个好帮手,如今他走了,村落里许多事情彷佛没了“主心骨”。

于文涛驻村落事情期间,白天走村落串户熟习情形,夜间整理内业资料谋划扶贫对策,周末从不安歇。
而且事情有激情亲切,能够率先垂范,主动承担任务,从不向组织提任何困难,为穷苦户、村落民办实事办好事,却不占群众一点便宜。

驻村落后,于文涛的的确确把自己当成了村落里人,驻村落又驻心,把村落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村落民当成家里人,谁家有大事小情从不落过。
听说有53年党龄的老党员车树君身患癌症,他取出500元慰问金前去看望。
2018年7月12日当晚,他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以为基层党组织便是党员的家,每一名普通党员都是家庭的一员,他们有困难、有难处,我们要帮助、要关怀,不能寒了任何一名党员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凝心聚力,才能联络同道,干成奇迹。

2019年1月8日,村落兽医王义志像往常一样,来到村落里找于文涛帮助填报猪瘟防疫报表。
当听到于文涛已经离世的时,一下呆坐在凳子上,半晌无语,嘴里念叨着:“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呢!”原来,今年全国猪瘟疫情发生后,作为村落兽医,有许多信息须要上报。
由于他不懂电脑,以是,每次到村落里都请于队长帮忙,于文涛也是有求必应。
他清晰地记得,几天前传完报表,他要请于文涛用饭,于文涛一下子严明起来:“我们不吃老百姓的饭,这是纪律!”王义志伤心地说;“看来这顿饭只能永久欠下去了。

在村落里,于文涛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抓经济,秸秆禁烧、村落屯环境整治他都冲锋在前,老百姓的须要更是有求必应。

提及于文涛为村落里办的实事,双龙村落村落委会主任吉春雪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帮助村落里办理抗旱问题,他积极帮助村落里折衷电业部门投入140多万元,在本村落安装了9个变台,线路总长10.8公里,受益面积达到5000多亩地,2019年即可投入利用。
然而,于文涛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壮不雅观场面。

在去年春季秸秆禁烧期,他常常一个人夜里出去巡逻,创造火点,他总是背着灭火器第一韶光赶到现场接济。

一向寡言少语的村落民张会伍说:“我在村落里当更夫20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干部。
对人态度总是那么和蔼,谁家有困难从不推诿;村落里有啥活儿都抢着干,从不闲着;每天都这天间挨家挨户地走,晚上贪黑整理资料,有时都干到凌晨4点。
”“他是多好的人啊,去世那天,整得我心里也老难熬痛苦了!他回县里那天晚上,说不得劲儿,我咋就没提醒他立时去医院啊,我这个后悔啊!”说着,张会伍老汉语塞了。

村落医于庆国1月5日清晨7点多钟见到于文涛末了一壁。
于文涛对付庆国说:“这几天我心脏有点不舒畅,等过几天安歇我去医院好好查查。
”于庆国说:“你可以做个心脏彩超。
”如今这统统都来不及了,只能留下遗憾。

2018年10月,村落民姚国喷鼻香精神病产生发火,时常拿着菜刀到处乱跑,严重危害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于文涛当机立断,积极与民政部门、富区精神医院沟通折衷,并亲自护送到富区,对病人进行了妥善安置。

吉春雪说:“他驻村落不到一年韶光,待我们就像亲兄弟,待群众像亲人,他熟知村落里的每家每户,每户叫什么名字,他的左邻右舍都是谁,他走遍了村落里的沟沟坎坎,理解村落里的一草一木。

吉春雪清楚地记得,2019年1月5日下午5点多钟,于文涛拖着怠倦的身体,从七棵树镇大榆树村落“交叉互检”回到村落里,对他说:“老弟,本日我有点累,身体不舒畅,回龙江检讨一下,来日诰日晚来一下子!”没想到,他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话音未落,吉春雪已经哽咽了。

下乡驻村落,家里人一样平常都是帮助备足吃和穿,而于文涛随身携带的除了洗漱用具便是心脏病和高血压药物。
据县劳转办的同事赵才先容,有一次他与领导下乡检讨事情,恰巧于文涛拎了2箱子药品回来,赵才还开玩笑地说:“你驻村落带这么多药,看来你连龙江都不想回了。

事实上,于文涛的身体早已有了征兆,在去年9月份,村落布告王志民还曾提醒他,扶贫互检结束抓紧去医院调理一下,他还开玩笑地说:“我可不敢去,怕查出别的病来。

王志民抽泣着说:“他一贯靠药物支撑着,却从不肯离开岗位,他临终那一天,我们在他兜里取出来的都是药物。
”按照组织上哀求,每名驻村落干部整年驻村落不少于240天,而于文涛险些不怎么回家,忙时一个月都不离开村落里。
据一同驻村落的于广成证明,自2018年3月14日驻村落以来,直到2019年1月6日离世,于文涛已经驻村落271天。

有人问他咋不回家?于文涛总是微微一笑:“我一个人,在哪住都一样!”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清楚,在家和在办公室安歇怎么能一样!他之以是不回家,是由于他的心里装着事情,装着百姓,他有着忙不完的事情要做。
他虽然平时少言寡语,但干起事情就像冒死。
白天他要逐屯逐户去走,晚上要加班加点整理材料,还要理清第二天的事情思路,方案一天的事情。

王志民说:“于文涛完备把自己融入到了我们这个村落集体之中,既有身体的融入,更有感情的融入,他的拜别,让我们永久失落去了一位好战友,一位好同道!”

“他是群众的知心人”

在于文涛心里,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一次入户拜访时,于文涛创造双龙屯62岁村落民岳德才患白内障,已经有四五年的病史,左眼几近失落明,由于家庭穷苦,一拖再拖。
于文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村落里,立即查找政策,并通过县残联探求到理解决办法。
2018年12月19日,岳德才在齐齐哈尔市眼科医院进行了手术,5天后顺利出院。
这样,原来须要5000多元手术费的岳德才,仅花费500元就治好了眼疾。
随后,于文涛又折衷民政部门为岳德才一家落实了低保政策,让一家人感激涕泣。

2019年1月6日当天,当岳德才听说于文涛已经离世的时,眼眶湿润了,他说:“是于队长治好了我的眼睛,让我重见光明,但我却再也看不见我的恩人了!”

黄久春今年67岁,是双龙村落危房改造中范例的“钉子户”,他家的房屋被鉴定为C级危房,事情队多次入户事情,但他却谢绝享受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
在调查理解中,于文涛得知老两口都有残疾,黄久春耳聋,他的老伴患有脑残,于是,于文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感化他,通过县残联为他配置了代价2万多元的助听器。
2018年6月15日这天,黄久春终于赞许了,却又说“改造可以,但我没有钱!”于文涛二话没说,与村落布告王志民共同包管,由七棵树镇建材市场为其供应建材,这样,黄久春顺利地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而这1万多元货款直到去年年末才还上。
用黄久春的儿子黄亮的话说:“谁也不好使,我爸的事情是最难做通的,但于队长做到了,我至心佩服!”

刚刚住进干净舒适新居的胡凤君老人也是这次危房改造的受益者。
她说:“起初我真的不想改,于队长到我家跑了七八次,是他的诚挚冲动了我,知道他是为我们好,我现在住上了新居,觉得很幸福。
回忆他每天晚上帮我们搬运音响设备、充电、拍照,我们这些广场舞大妈都很感激他;我们都感到遗憾,那天葬礼没能去送他末了一程。
”说着,胡凤君的眼眶湿润了。

今年60岁的杨晓东是双龙村落治保主任,于文涛驻村落以来,两人朝夕相处,可以说是于文涛的“忘年交”。
于文涛去世后,他不知哭了多少场,持续几顿没用饭。
据杨晓东先容,于文涛自从驻村落以来,抓扶贫、抓党建、抓村落屯环境整治,无所不到,他每天的事情从早上晨练开始。
他每天提前2个小时绕村落里的3个自然屯走一遍,一边磨炼身体,一边理解居住情形,理解乡土民情,他对村落里的情形管窥蠡测。

杨晓东说:“文涛这个人太好了,我永久忘不掉,我在村落里事情20年,从未见过这样务实的干部,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老百姓须要这样的人!”

提起于文涛,双龙村落村落民姚奇丽几次泣不成声。
姚奇丽是于文涛在双龙村落的扶贫帮扶工具,2018年,她的婆婆和丈夫先后去世。
她说:“俺的亲人没了都没有于文涛去世让我伤心。

2019年1月7日,姚奇丽含泪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嫂子好想你!你对嫂子的帮助嫂子铭记在心,嫂子愿你一起走好!你对嫂子真的像亲人一样,你对我们的付出太多了!嫂子感谢你!”字字含泪啼血,句句啄民气尖。

自2017年10月,于文涛帮扶姚奇丽一家以来,她家就犹如多了一个亲人,家里多了一份希望。
由于她的丈夫和婆婆同时卧病在床,困难可想而知。
于文涛每周都要跑去两三趟,帮助办理实际问题。
姚奇丽的丈夫郭丙春因患肺癌多次去医院住院,她须要到医院陪护。
每次都是于文涛帮助安排折衷好住院事宜,回到村落里还要承担起郭家的统统家务,在帮助郭家喂饲“扶贫牛”时,常常弄得满脚牛粪;侍弄菜园,常常汗如雨下。
2018年,姚奇丽家扶贫小菜园栽种的黏玉米,从种到收所有农活都是于文涛干的,他还亲自把1000多穗黏玉米掰下、找车装车,送到富拉尔基收货地点,直到把500多元货款亲自交到姚奇丽手上。

姚奇丽清楚地记得,每逢过年过节,于文涛都带着米、面、油来她家,丈夫去世还送过来200元钱慰问金。
有时姚奇丽过意不去,摘点西红柿、豆角给他,他总是严明地说:“我能拿你东西吗?你磕碜我呢,你种点东西那么随意马虎呢!”

事实上,于文涛对别人一向大方,对自己却很“刻薄”。
在他的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驻村落期间方便面才是他的家常饭。
据一同驻村落的事情队队员于广成先容,他的生活比任何人都节俭。
去年秋日,他花30元钱买了30多公斤萝卜晒干,由于萝卜咸菜便是他的家常菜。
年近七旬的王喷鼻香芝大娘便是看这孩子“可怜”,常常把自家菜园子的青菜和自己采的蘑菇送给他吃。
她说:“这孩子特殊好,到我们村落净办好事、实事,啥也不图,将心比心,给他拿点吃的我心里痛快酣畅。

于文涛的侄儿于连波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创造,仅有的几件衣服还是三年前买的。
于连波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每月人为收入3651元,每月还房贷2517元,儿子上大学每月生活费须要1500元,他还要事情,还要生活,还要扶贫,他的日子可见捉襟见肘。
为了节约用度,15公里的入村落路程,他常常骑自行车来回,有时乃至早起2小时走路赶到双龙村落。
但是他留给领导、同事、亲人、朋友,乃至村落里群众的印象,永久是阳光残酷的一壁。

“他是党和公民的好儿子”

在亲人朋友同事的眼中,于文涛永久是阳光的、倔强的。
他调侃自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须要他就会搬到哪里。

2018年3月14日,龙江县绿办副主任祝泗民代表组织,送于文涛和于广成两位同道到七棵树镇双龙村落驻地。
祝泗民还是于文涛在龙江县农业技能推广中央时的同事,在他印象中,于文涛事情务实、有招法,为人谦逊、重感情,多才多艺、讲奉献。
在驻村落履职时,于文涛曾郑重表态:“感谢组织信赖我,感谢村落民收受接管我,我一定会站好岗、定好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大家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份答卷如此溘然,如此沉重,他用生命书写了完美答卷!

于文涛所在单位领导、龙江县劳转办主任邹继生这样评价他:精通业务,干一行爱一行;事情任劳任怨,困难面前敢于担当;为人谦和,民平易近,两次下派,从不讲条件。

于文涛不但自己尽职尽责,他还积极教导同为驻村落事情队长的侄儿于连波,他说:“驻村落事情不是玩游戏,不是过家家,咱既然接下了这副担子,咱就要真正地扛起来,决不能当孬种,这既是对组织卖力,也是对自己卖力。

2019年1月9日,是七棵树镇精准扶贫交叉互检申报请示会的日子,按规定,各驻村落事情队长要做申报请示,但于文涛却永久地缺席了。
会上,镇党委布告刘明利声音沙哑地说:“文涛同道特殊敬业,特殊卖力,是我们全镇的排头兵,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驻村落事情期间,遍访家家户户,真正把自己当成村落里人,村落里所有事情,能帮的都要帮一把,从不袖手旁观,乃至担当着第一布告的职责。
他的离世让我很伤心、很折手,对我们全镇也是个极大丢失。

当天的申报请示会变成了“誓师会”,追寻于文涛的扶贫脚步,与他并肩战斗的扶贫事情队员个个拳头紧握,纷纭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守职责、攻坚克难、告慰文涛,完成他未尽的奇迹。

于文涛走了,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但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任务与担当。
他走过的村落屯路,远山、河流、小树,他住过的泥草房,他事情过的办公室,他用过的简陋桌椅,以及他战斗过的每一寸地皮都可以为他见证。

龙江县委驻村落办主任白景微在于文涛的事情鉴定上这样写到:在他的带领下,双龙村落的整体事情有序推进,扶贫事情成绩有目共睹,全镇两次考察名列前茅,于文涛被龙江县委命名为“精良驻村落干部”。

“他留下的是闪光足迹”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

2010年,按照组织上哀求,于文涛被选派到“薄弱村落”——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的山泉镇前太平村落任第一布告。

前太平村落党总支布告李春辉见告,于文涛很长于开展群众事情,他刚到村落里时,自己还是一个普通群众,彼此并不熟习。
一次在村落头拼车,于文涛主动替他支付了车费,搭上话后,一起上开始向他理解村落里情形,让他感到心里热乎,也就拉近了他们之间的间隔。

“于文涛虽然离开这里已经5年了,但一贯和大家保持着联系,常常打电话问村落里的情形,对村落里的事情提出建议。
就在前几天还和我沟通,理解村落里的经济状况。
”李春辉说。

马忠良是于文涛任第一布告时的村落司帐,与他共事3年,亲眼目睹他为村落里办的实事。
他说,最让全村落人难忘的便是办理了“出行难”问题和“人地抵牾”问题。

2010年,于文涛刚到村落里就创造,“出行难”是困扰村落民的最大难题,屯与屯之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雨天泥泞不堪,任何车辆不敢在村落中通过。
要想富,先修路,但村落里外债400多万元,拿什么修?于文涛决定拿出自己从县里带来的5万元钱项目启动资金购买挖沟机。
马忠良清楚地记得,当时买挖沟机共花费7.25万元,于文涛自己又借款2万元,这笔钱直到2016年年末村落里才还上。
随后,他又把村落里地皮承包收入的17万多元全部用于修路。
截至2013年于文涛离开前太平村落时,村落屯道路全部畅通,修缮的通屯砂石路总长达到20多公里。
办理了出行难题,村落民无不拍手称颂。

于文涛刚到村落时正是村落里“乱套”期间,七八十户存在“人地抵牾”,乃至涌现了到市里越级上访。
据马忠良先容,于文涛事情很务实,也很有招法,他亲自下去调查,亲自丈量地皮,当年就彻底办理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村落里发展经济,他还跑各单位争取项目;为村落里积蓄后续力量,他积极发展年轻党员;为村落民求医问药,他从不讲任何代价;谁家碰着大事小情,他都一马当先。

2012年春季,前太平村落村落头柴草垛着火,火烧连营,十几个柴草垛同时动怒。
于文涛来不及换衣服,第一韶光赶到现场,指挥接济事情。
他身先士卒,突入火海,带队灭火,湿透了全身,脸部灼伤。
大火熄灭后,他又亲自值班站岗到深夜,防止去世灰复燃。
大火面前,他经受住了磨练,让村落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称他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细数他的事情经历,无论是在农业技能推广中央、劳转办,还是在前太平村落、双龙村落,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兢兢业业、忘我事情、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流下了汗水,辛劳了自己,却赢得了掌声,赢得了民心。

“一辈子不长,对自己好点!”

“一辈子不长,对自己好点!”这是于文涛2018年10月3日发在手机“朋友圈”里的一句话。

大概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但对付于文涛来说,意味深长,由于这一天是农历8月24日,是他的生日!然而,疼爱他的父母早已离世,妻子离他远去,唯一的儿子也不在身边,他的生日还有几人记得?他在当天“朋友圈”还配上了图片:一盘饺子、两个鸡蛋、一碗米汤、一碟咸菜。
他是在给自己庆祝生日!

他会是若何的心情?设想当时的场景,不觉令民气酸,潸然泪下。
而翻阅他的《驻村落事情日志》,这一天虽然是国庆长假,但于文涛还在村落里紧张事情,整理内业。

“对自己好点!”——他真的做到了吗?去年5月份,他就创造鼻血流个不止,是同学硬把他送进了医院;12月份,多次鼻孔流血,他只是大略处理,没离开村落里半步;今年1月5日,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已经明显感到不适,却坚持参加“交叉互检”,一天走完了74户;1月6日早上7点47分,他还在与村落布告微信联系,互换扶贫事情情形;临终前,在他的衣兜里,除了药便是药,他却要坚持再坚持。
在他的心里,时候装着事情,装着百姓,却唯独没有自己。

山川哭泣,群路悲歌。
此刻,著名墨客臧克家的声音仿佛响彻耳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去世了;有的人去世了,他还活着!”

于文涛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脸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看着他娟秀整洁的扶贫日记,我们仿佛瞥见了那张漂亮帅气、誓不服输的笑脸,还有那“千金重担压不弯”的脊梁。

他的人虽然走了,他的精神犹在,并将永久活在62万龙江公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