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庆70周年军乐团唐山籍军官杨志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有一支入场最早、离场最晚,全场一贯站着不动接管校阅阅兵的部队——它便是中国公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
联合军乐团1300名演奏员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计策增救兵队、武警部队和解放军军乐团等全军各大单位抽调组成,在这支军队里有一位咱们唐山的老乡——联合军乐团陆军大队政委兼东部战区陆军代表队队长杨志华。
由于杨志华事情繁忙,并已回福建驻地,经多方联系,终于他在行车途中大约1个小时的韶光里,接管了的电话采访,分享了参加阅兵的喜悦和自满之情。

凌云壮志护中华访国庆70周年军乐团唐山籍军官杨志华 汽车知识

艰巨集训

“5个月零3天,3744小时。
156天前我们受命集结;95天前入营仪式我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誓;88天前成立大会滂湃年夜雨中我们历经洗礼……”这是杨志华10月1日参加完国庆阅兵后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

杨志华先容,参加阅兵的联合军乐团和徒步方队最大的差异是,徒步方队表示的是动态美,而联合军乐团所表现的是静态美,要担保连续站立4个小时一动不动,表现出军人的威武气势。
杨志华说,乐团的每一位队员,都要在不喝水、不上厕所的条件下,持续站立4个小时,且持续演奏3个多小时,对体能和耐力都是极大的磨练,没有强壮的体魄是无法成为联合军乐团的一员的。

据先容,4月尾到6月28日,东部战区陆军参加国庆阅兵军乐团的成员前期先组织集训。
在前期的集训中,杨志华和队员们紧张是练站姿。
“每天上午都要练4个小时,而且还要拉线定型,担保站姿的标准。
”当时福建的景象已经很闷热了,留多少汗就不用说了,永劫光站立不动有些团员的身体麻木,结束演习后动都动不了,但是杨志华和团员们没有退缩,咬牙坚持,都是带着伤带着病坚持。
经由艰巨的演习,团员们都练成了站立4个小时不动不倒的硬功夫。

杨志华说,7月初他和队员们到达北京阅兵村落参加合训后,演习任务更加紧张了。
联合军乐团在阅兵时所演奏的56个曲目,队员们要全都背下来,完备分开曲谱,还要达到在连续演奏56首曲子时不能有任何差错,这对队员的哀求是非常高的。
“我们队员的集训是很辛劳的,白天是站姿的演习,晚上便是背谱子,常常背到深夜,险些每名队员都是背着谱子睡着的。

有一次在上级首长审察的时候,溘然下起了暴雨。
“当时雨下得非常大,乐队里很多喇叭是口朝上的,一下雨喇叭灌满了水。
有些乐器本身就很重,比如大号有30多斤,随着雨越下越大,乐器也越来越重。
但是我们练的便是一动不动,雨水虽然很大很冷,我们1000多名战士没有一个动的,就在暴雨中立着,一贯坚持到任务结束。
” 1000多人一动不动,在暴雨中笔直地站立着,这是多么令人震荡的场景。
杨志华说,在这之前的演习中他就已经生病,经由雨淋后就住院了。
但是作为军人、作为受阅官兵,不管刮风下雨,“我们练的便是这个,统统行动听指挥”。

两次受阅

“出发!
时隔四年再次同一个地方出发!
”杨志华在10月1日国庆阅兵前写到。

杨志华先容,10月1日国庆阅兵当天4点多他和战士们就起床了,7点多到达天安门广场后和合唱团调试音响,同徒步方队又进行合练,8点多进驻演奏园地,做好受阅准备就不能动了,一贯持续到全体国庆庆典活动结束,军乐团持续站立了4个多小时。
1300人规模的联合军乐团一气呵成地演奏了56首乐曲,创下阅兵历史上演奏曲目之最。
“从第一首曲目《欢迎进行曲》演奏开始,作为带队领导我还是有些紧张,在这环球瞩目的时候真是怕有什么差错,怕涌现问题。
直到末了一个曲目《歌唱祖国》演奏完毕,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踏实了,终于顺利、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的付出没有空费。
”杨志华回顾当时现场说,“至于阅兵现场的情景,我真没有精力去把稳,我只是关注我们的曲子千万不要出演奏缺点,职员千万不要出问题。

2015年9月3日,杨志华作为原南京军区代表队指挥参加了纪念中国公民抗日战役暨天下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0周年阅兵,这次庆祝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又再次受阅,“我真的感到很荣幸和自满。
参加了两次阅兵,我更感想熏染到我们的祖国确实强大了,我们的公民军队强大了”。

杨志华说,联合军乐团所演奏的曲目和以往历次阅兵都不一样,军乐团的发展理念也一贯在改变。
“我们联合军乐团总的哀求是,仪式国际化,音乐交响化,军种一体化。
”拿音乐交响化来说,以往阅兵军乐团演奏的曲目很多是歌曲改编的,对付1300多人弘大的管乐团体来说,演奏起来比较大略,不能很好地表示出大国的水平。
这次阅兵就有针对性地创作了很多交响性子的曲目,像《钢铁年夜水进行曲》便是给战旗和装甲装备方队创作的。
这种曲子的编排和演奏难度虽然很大,但阅兵当天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足够震荡。

“今年这次阅兵,从演奏难度上可以说是史上最难的,但是现场呈现的效果也是最棒的。
1300多人的军乐团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营起来,在天安门广场上表现出来的现场的立体感和声音的厚重感,完备可以用一阵阵声浪来形容,特殊震荡。
你不在现场,坐在电视机前是无法完备感想熏染到的。
”杨志华自满地说。

军人情怀

杨志华是我市滦南县扒齿港镇人,从扒齿港高等中学考入解放军装甲兵技能学院,现任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保卫科科长,中校军衔。
参军18年来,先后两次荣获三等功,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活动并得到奖章。

杨志华先容,由于家庭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家人有非常浓厚的军人情怀和对军队的憧憬。
“我从小就有个想法,终年夜后肯定是要从军的。
如果学习好的话就去考军校,如果不好的话就去当兵。
”他说,“我到现在都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尤其是初中班主任刘志宏老师和高中班主任姜伯静老师。
小时候比较油滑,整天油滑斗殴的,多亏老师对我管教挺严,要不也考不上军校。
”直到现在,杨志华只要回老家就会去看望自己的老师,不忘师生情意。

杨志华一贯对文艺感兴趣,爱好弹琴。
谈到由装甲专业改为学军乐,他先容,最直接缘故原由便是,当时在装甲兵技能学院参加新学员军训,末了一个科目是几百公里的拉练。
要走好几天,走得脚上的泡烂了一遍又一遍。
“人都有点麻木了,只是随着前面的人走,觉得腿都不受掌握了,已经累到极致。
回部队营区的时候,院首长和军乐队在欢迎我们,冲动大方的军乐响起来的时候,以是人都忍不住哭了。
当时就想,这个真好,我一定要学军乐。
”部队组建乐队的时候,他积极报名,加上有一定的音乐特长,身高和形象也符合哀求,终于成为了军乐团中的一员。

在往后的事情中,杨志华对军乐由大略的爱好,逐渐觉得到军事文化在军队中是战斗力组成的主要部分,鼓舞士气是永久不能短缺的,军乐的浸染是不可或缺的。

“军人有句话,驻地是第二故乡。
由于军人的分外身份,哪里须要我们就驻扎在哪里。
我虽然在福建定居,毕竟唐山的那片热土养育了我,我对故乡唐山非常怀念。
将来我退休了、老了可能还会回唐山,我的根还是在唐山。
”杨志华深情地说。

姜伯静 李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