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闫家村落

闫家村落,明初建村落。
原为桓台县周家镇政府驻地。
2010 年 10 月区划调度,周家镇撤销,闫家村落改隶桓台县果里镇。
东北距桓台县城索镇 15 公里,东南距淄博市政府驻地张店 12 公里。
省道高淄路穿村落南而过,国道 205 线横亘村落北,村落东是周家至荆家镇级公路,村落西比邻滨莱高速公路,出行便捷,四通八达。
现有地皮 1625 亩、村落民小组 7 个、495 户、1546 人。

淄博记忆村落桓台县闫家村 汽车知识

成氏祠堂

成氏祠堂原为成氏家族的族祠,位于桓台县果里镇闫家村落西南部,坐北朝南,东西宽 20 米,南北长 50 米。
分为前后两院。
前堂为厅;后堂为正厅,排放牌位。
四梁八柱,顶房挂柱。
前柱廊厦檐,青砖包坯,布瓦封顶,两山龙脊砥吻。
两屋山有哈巴狗及张口兽。
前院有两棵针叶松,约二人合抱粗。
末了一排小平房,供祠堂看守人居住。
20 世纪 50年代为国家粮库,后为村落委办公室至今。
成氏祠堂原为闫家村落成氏十世族人成衍祚为其父成栋所建家祠,兴建于万历中期,距今有 400 多年历史。
祠堂正门门楣上原来悬挂着“明敕旌还金义士伯隆成公之祠”的牌匾。
成栋,字伯隆。
明朝万历初年,由于拾金不昧,被时任新城知县赵文炳、分守道吕坤题词表彰。
民国《重修新城县志》卷十四《人物志》载:“成栋,途遇遗金,候失落主不至。
闻淄川县王某失落粮银八两,验实给还。
知县赵文炳、守道吕坤旌其门。
”查《成氏世谱》可知,“王某”为“王一元”,“旌其门”匾额的内容为“重义还金”。
来日诰日启《新城县志》卷六《官师志》载:“赵文炳,直隶任县人,举人,(万历)十四年任。
”万历十四年为 1586 年,其后任赵二豸万历十八年(1590)任。
由此可知,成栋拾金不昧之事发生在 1586 至 1590 年间。

与明清期间桓台王谢迭起的盛况比较,成氏家族既鲜见声名显赫的科举名人,又缺少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
但是,成氏家族的王谢地位不容疑惑,是桓台不可多得的历史坐标。
一是成氏家族的六世族人成儒、九世族人成绩,先后主持或者参与了明成化《新城志略》、明嘉靖《新城县志》的纂修,传承桓台人文功不可没。
二是创修于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的《成氏世谱》是桓台县现存创修最早的族谱,这为研究桓台人文乃至山东地区浩瀚名门王谢的家族文化供应了极确切的借鉴。
三是成氏家族九世族人成绩曾在号称“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新城王氏家族家塾中任教,为王氏家族科甲蝉联,成为“江北青箱”“王半朝”做出了贡献。

成绩“棍教”王象乾

明清期间,新城王氏家族从一个迁徙而来的农耕之家迅速崛起为声名显赫的科举王谢、文化世家,被誉为“王半朝”。
个中,官阶最高、影响最大的便是曾任万历朝兵部尚书、署理吏部尚书及蓟辽、宣大总督,晋封太子太保,“威名著九边”的王象乾。

王象乾位高权重,官居一品,出仕为官 60 载。
但他幼年读书,被塾师成绩“棍教”的传说在他的家乡桓台县广为流传。
史料记载,成绩与王象乾的父亲王之垣既是同年举人,又是儿女亲家。
成绩的女儿就嫁给了王之垣的三子王象晋。
成绩当年在王氏家塾中当师长西席时,所传授教化生中就有王象乾。
幼年时,王象乾年事虽小,但颇有心机,平常并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乃至纯心陵暴老师。
久而久之,成绩以为大户人家的孩子不能随便责罚,但若学生考不出成绩又辜负同年的信赖。
无奈之下便不辞而别,回了家乡闫家。
知道老师不辞而别,熟知成绩学识水平的王之垣很是意外。
他详细理解了成绩辞职的缘故原由后,就骑马来到闫家村落成绩的家里恳请他回去任教,并坦言,只假如为了教子成才,打去世无算。
听了这话,成绩不好再坚持自己的见地,答应回去连续执教。

第二天,成绩整顿好自己的行囊,特地去村落前的大道沟里砍下一根 5 尺长的枣树枝,把树枝上的枝杈修剪得是非适中,形状酷似狼牙棒。
回到王氏家塾,成绩让人去叫王象乾。
王象乾还沉浸在把老师气回家的快乐之中,还在想着若何再次把老师气走。
成绩见王象乾进来,二话不说,拿出预先准备的枣树条,摁倒就打,直打得王象乾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经由这次教训,生性顽皮的王象乾浪子转头,收心归位,刻苦攻读,终于在隆庆五年考中进士;后来仕途顺利,一贯做到兵部尚书、署理吏部的一品大员。
听说,王象乾考中进士并做高官后专门到闫家村落看望成绩。
带的礼物中,有一包便是当年伤愈后的结痂。
见到成绩后,王象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老师当年那顿打,恐怕他也不会考中进士,更不可能有后来的“五戍边关、官高位重”。

故事的真假不得而知,但成绩在王氏家塾中担当塾师却是事实。
中宣部理论局何成师长西席在《明清期间新城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中说:“新城王氏非常看重择师,多聘请本邑有功名的宿儒为师。
如重光去世后,之垣兄弟科举中第之前,百口由长兄之翰主家,之垣则亲率诸弟侄刻苦攻读,以求一第。
之垣专门聘请同邑好友举人成绩为诸弟侄塾师。
”由此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作为塾师的成绩,采纳不同手段教诲王象乾也在情理之中。
后来的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变成成壳( qiào),是由于成绩的曾侄孙中有一位成慤,字若初。
在本地方言中,“慤”与“壳”谐音,“壳”字本身就有个读音为“qiào ”。
在后来的传承中,“成慤”变成“成 qiào”,也就不难明得了。
实在,“棍教”王象乾的是成绩,而非成慤。

明代古槐

成氏祠堂门外东侧路北有一株古槐,树围直径 1.5 米,高约 20 米。
1998 年,淄博市园林处发放名木古树铭牌,编号 20 号。

古槐的树龄,至少已有 400 年之久。
成氏祠堂的东侧,是一户民居。
依据古人多在居家门前栽种国槐的习气,古槐栽种的韶光,至迟应在成氏祠堂建成,或者阁下居民宅院落成的同时。
闫家村落《成氏世谱》载,桓台成氏“祖居直隶真定府枣强县南关外西胡同道”,“洪武二年迁发山东济南府济阳县城西五里成家庵”。
始迁祖名贯一,生世名、世才、世能、世训四子。
“名、才二祖永乐二年(1404)分支搬家新城东乡索镇花园居住”,五世成豪“自索镇搬家近城”,十一世成衍祚方有“住闫家庄”的明确记载。
成氏祠堂便是在此期间因其父成栋拾金不昧被“邑宰赵文炳、分守道吕坤交匾‘重义还金’”。
赵文炳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至十八年(1590)任新城知县,成栋拾金不昧之事发生在 1586 至 1590 年间。
因此,成氏至此已经搬家闫家村落,古槐的树龄当不会晚于此。

村落中父老称,古槐原为两株,另一株于 1959 年前后枯去世。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幸存的这株也基本干枯,树干中空,蛇、鸟等小动物做窝个中,粗糙干裂的树身仿佛一位气息奄奄的老人,朝不保夕。
20 世纪 80 年代后,古槐吐新绿,枯木再逢春,市县两级园林部门重点养护。
古老的树干上又长出茁壮的树枝,充满活气。

村落落人物

虽然闫家村落有记载的文献不多,还是有许多先民被收录到历次续修的县志中。
民国《重修新城县志》中的《人物志》和《选举志》记录了数位闫家村落先民。
参考《成氏世谱》,现将这些先民业绩整理如下:

成儒,“少孤贫,游心经史,不谒权贵。
由岁贡官洋县知县。
爱民兴学,洋人德之”。
成玳,“字国珍,号东园,嘉靖庚子(1540)岁贡。
初任直隶真定府平山县训导,升山西太原府忻州学正”。
成珀,“号介庵,万历元年(1573)岁贡。
初任直隶任县训导,升山西大同府代州学正”。
成绩,字汲泉,嘉靖甲子(1564)举人,志载“孤介刚方。
邑志初梓,与邑人王之垣等十人协同纂修”。
成栋,“途遇遗金,候失落主不至。
闻淄川王某失落粮银八两,验实给还之。
知县赵文炳、分守道吕坤旌其门”。
成衍祚,“举孝行。
子悫,字若初。
少承家学,行家修整,好读书,自就外傅,手未尝一日去经史。
年三十二卒,士林惜之”。
成映庚,“字丽苍,悫子。
顺治初,辽阳向慕闵为邑司谕,映庚为弟子员,素以名义相励。
适高苑贼谢迁陷城,慕闵冒难至省禀陈,抚藩以慕闵摄县事。
慕闵去世贼中,映庚力护其妻子以出。
贼退,会其肢体以殓。
慕闵妻痛不欲生。
映庚令与母同食宿。
贼平,乃为购田宅居之,并经纪其丧,抚育厥后辈”。
成聿炌,“字景炎,号东冶,恩贡生,映庚子,以义侠著。
生而聪敏,弱冠游庠序,好诗赋,善音律。
晚岁精研《易学》,著有《筮仪讲明》《桓台胜览》《金碧游草》《西城唱和》及《藏笥集诗余》诸书藏于家”。
成夔年,“字足龄,雍正壬子(1732)岁贡,敕授修职佐郎,充州府,嘉祥县训导。
廉平信恕,丰姿和雅。
所著有《梦花集》《步喷鼻香集》”。
成鹤年,“字仙拱,号令威。
雍正甲寅(1734)岁贡,敕授修职佐郎,东昌府冠县训导。
勤学乐业,明决端方”。
成开荫,“邑增生。
深于史学,著有《历代史考》《历朝帝王世系》《守拙斋诗稿》”。
成元济,“字巨川,又字泺源,自号齐东放民。
嘉庆甲子(1804)岁贡。
行家纯笃,学问淹博。
所著有《周易汇解》《仪体郑注》《删增〈春秋〉三传辑要》藏于家”。

(魏恒远)

政协淄博市委员会

《淄博影象村落庄》 编委会

主 任 丛锡钢

副主任 刘东军 董学武 达建文 蒲绪章

王济众 徐培栋 毕红卫 李先坤

委 员 任汝刚 耿衍飞 李美英 李 玲

王 东 孙雁丽 徐俊杰 李 洁

张新清 李玉清 苗 玉 裴培科

王照达 齐爱英

【本文选自淄博政协 特此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