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车辆,全身油污、手上挂花是常事。
(赵佳庆 摄)

这是一双厚实的手,手心长满老茧、手背上大大小小的伤疤20多处,手的主人是一个黝黑、壮实的东北男人,提及话来不急不缓,当谈起他的“修车奇迹”,便神采飞扬、充满自傲。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二级军士长张俊凯是这样成为铁骑神医的 汽车知识

他曾获全军士官精良人才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享受国务院政府分外津贴,荣列全军和武警部队“百名好班长”。
从军23年,他先后参加国庆阅兵、抗洪抢险救灾、演训演习训练等几十次重大非战役军事行动,被联勤保障部队官兵誉为“士兵工匠”。
他便是联勤保障部队某团汽车修理高等技师、二级军士长张俊凯。

张俊凯正在对故障车辆进行抢修。
(赵佳庆 摄)

手上的老茧怎么来的?实在不用问也知道,每天在车间,手里总是拿着扳手,自然老茧多。

“手背上的疤怎么那么多?”

“修车哪有不受伤的,有时候没把稳,就破了。
我这伤口愈合得挺好的,没留很深的疤。
”张俊凯满不在乎地笑笑。

“他性子急,有时候嫌麻烦,手套就摘了,不管不顾就专一修车去了。
”曾经的战友、北部战区某中央参谋姜维无奈地说道。

“有时候受伤了他自己也不知道。
”张俊凯的徒弟、沈阳联勤保障中央汽车运输某团士官吴满鹏说。

“那受伤了不疼吗?”

我们修车嘛,磕磕碰碰也很正常。
”徒弟又说一次。
“有时候受伤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见告他他才把稳到,他自己也不在意。

不在意受伤的张俊凯有一双“巧手”,姜维说:“无论是出任务还是日常维修,只要车交给他,我就放心!

“十八般兵器”,守卫奔驰铁流

张俊凯维修车辆的“十八般兵器”。
(曾曾 摄)

翻车头、钻车底,上扳手、下螺丝,张俊凯带着他的“十八般兵器”守卫着奔驰铁流。
大到修理间里的氮气机、扒胎机、举升机等大型设备,小到能够随身携带的螺丝刀、扳手、垫片等,哪套工具的特点是什么,哪套工具帮他在危急时候力挽狂澜,他如数家珍。
战友们都说:“张俊凯躺在平板上修车的韶光,比躺在床上睡觉的韶光还要长。

一次夜间机动途中,一辆运输车坏在了路上,张俊凯检讨后判断是油路故障。
他摘下棉手套,一把抓起冰冷的扳手,借动手电筒的光,徒手卸螺丝、清理油路,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雪窖冰天,一下子手就冻得生疼,疏通油路重新启动时,他的双手已冻得失落去知觉。
扳手是检修车辆的必备工具,拆卸安装都离不开它,久而久之,张俊凯常用的那把扳手上彷佛也带了他的体温。

一些老旧工具破坏了,张俊凯舍不得丢,总是收到自己的“百宝箱”里,战友们调侃他是“废品回收站”。
休假时,他就爱去逛汽车保养用品店,常常买回一堆扳手、钳子。
逛汽车用品店、收藏汽车修理工具是他仅有的两个爱好,又都与修理有关。
他常说:“别瞧不上这些铁疙瘩,它们都是沙场上救命的玩意。

“脾气”摸透了,关键时候见真章

张俊凯用分外的“听诊器”为车辆“会诊”。
(曾曾 摄)

除了这些常日的工具,张俊凯还有一副独门儿的“听诊器”。
车出了故障就像人生了病一样,人称“铁骑神医”的张俊凯,也像中医看诊讲究“望、闻、问、切”一样,多年的细心研讨和履历积累让他练就了自己的“看诊”方法:听声音、摸温度、闻气味。

一次练习前,驾驶员小李创造车辆溘然涌现抖动、加速无力的问题,赶到现场的张俊凯听完小李的阐述,启动车辆,打开机箱盖,拿着一把长螺丝刀,把刀头贴到发动机上,另一头贴着自己的耳朵,就像在谛听汽车的诉说。
依赖这独门儿“听诊器”,不到3分钟,他就诊断出“一缸火花塞泄电,缸线老化……”

2019年9月,张俊凯实行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图为张俊凯正在检修阅兵车辆。
(曾曾 摄)

关键时候方显真本领,张俊凯对战车每个零部件的脾气都摸得透透的。
2019年国庆阅兵分列式倒数第二次合练时,张俊凯所在方队一台车辆却突发故障,无法正常行驶,此时距合练开始已不到10分钟,情形十分紧急。

张俊凯和厂家派驻工程师代表火速前往检讨车辆状况,厂家代表剖断制动气室漏气,无法维修,须要对零部件进行改换。
这意味着这辆车无法参加合练,而且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影响全体阅兵进程。

张俊凯却做出不同的判断,他急速拿起两把扳手俯身钻入车底,一边叮嘱驾驶员不断踩踏制动踏板,一边沿着制动气室外壳对螺丝进行紧固,短短十几秒,故障打消。

“琢磨”出创新,想尽办法要干成

张俊凯研发高寒条件下柴油发动机定时启动器。
(赵佳庆 摄)

张俊凯是个爱琢磨的人,碰着问题就想办理办法,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提升战斗力。
得到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全军首个寒冷条件下“汽车定时启动运转保温装置”,便是他碰着2008年冬天的一次演习训练中柴油运输车“趴窝”琢磨出来的。

东北冬天的冷,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运输车的发动机机油冻成了“浆糊”。
张俊凯琢磨起来:“车的‘心脏’由于天冷‘罢工’,能不能给它装个‘起搏器’?定时启动一下,保持温度,防止冻住。

战友们以为他异想天开,张俊凯却一股脑扎进去,既然决定要干,想尽办法都要干成。
事情之余他四处查资料,一次次请教专家。
采取打算机可编程掌握技能定时启动热机的思路日渐成熟,购买设备,调试车辆,写入启动程序,初步试验一举成功。

既然是发动机低温情形下的“起搏器”,那么极限环境下的测试必不可少。
张俊凯带着设备从哈尔滨跑到了满洲里,一月初的满洲里,滴水成冰,夜间气温降至零下43摄氏度。
为了拿到一手数据,张俊凯没日没夜在驾驶室里裹着大衣一遍遍测试数据。

几经周折,装置通过了极寒气候的考验。
这台装置设有两种模式的定时启动,实现了车辆在零下20至50摄氏度低温条件下坚持快速启动能力,有效提升了高寒地区野战运输保障能力。

张俊凯对改造发明进行测试。
(赵佳庆 摄)

一双“巧手”,一颗“匠心”,是对这个东北男人的印象。
“择一事、终生平”,是张俊凯最真实的写照。
张俊凯在第一次立功时就下定决心“把修军车当成一辈子的奇迹干”,“修军车”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义务、任务。

投身军旅,是他最初的空想;“燃烧青春!
奉献终生!
”微信里的这句话是他始终坚守的誓言。

张俊凯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赵佳庆 摄)

张俊凯和车辆分队职员正在准备摩托化快速机动。
(赵佳庆 摄)

2014年12月,张俊凯在夜晚紧急检修车辆。
(赵佳庆 摄)

部队练习,张俊凯和修理班正在对故障车辆进行抢修。
(赵佳庆 摄)

2019年9月,张俊凯实行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时对阅兵车进行涂装。
(曾曾 摄)

2019年9月,张俊凯实行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时对阅兵装备进行故障隐患排查。
(曾曾 摄 )

实行维修任务后张俊凯与战友互换心得。
(赵佳庆 摄)

从军23年,张俊凯带过的徒弟已有上百名成了部队的维修骨干。
(赵佳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