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扬州,在人们心头最先涌现的便是这两句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彷佛扬州独得明月的偏宠,天下三分明月,他就要占二分。

那么扬州月到底有多美呢?“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隋炀帝的“但求去世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六龙”、“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
扬州明月便是如此令人们如痴如醉,心神往之。

抄书打卡第23天 为何二分明月是扬州 休闲娱乐

图取自网络,侵删

徐凝是晚唐墨客。
他的诗后世流传的并不多,但只凭这一首《忆扬州》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占一席之地。

本来是一首怀人诗。
题目却写成忆扬州,以扬州的明月来增长殷切的思念之情,不写自己的愁思,反而以故人分别时的泪眼愁眉来反衬自己割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思绪,倒是挺新奇的。

本日,我们磋商一下诗中的个别字词

一、“无赖”在诗中作何解?

从全诗看,墨客以明月寄托情思,举头望月。
本欲从愁思中解脱,偏偏此月是与故人离去之月,由于见到曾照离人的泪眼之月而更添离愁别恨。
以是墨客解释月无赖,是有抱怨之意。
但是后人惊羡于这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惊人的艺术效果和新奇的形象勾勒,就把它截取下来,作为扬州明月的真切佳句,实在已经偏离了作者的原意。
这时的无赖就变成可爱了。
甚至后来“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
这是作者想象不到的。

图取自网络,侵删

如果把这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拿到高考的阅读资料中,阐明无赖的含义,标准答案会是什么呢?大家想想,很有趣的。

“无赖”本身就有褒贬两种意思。
我们最熟习的还有一首是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的无赖便是褒义,可爱,顽皮的意思。

二、数字在诗中的艺术效果。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因此数字来增长艺术效果的。
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词人凭奇妙的想象把摸不着的春光化为可分割的实体,将春光流逝的过程完美地呈现。
又如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雪花优雅飘落,从稀稀落落到漫天飞舞的画面感迎面而来。
这些数字在诗词中都不因此正常的知识来写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构思是令人惊叹的。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朋友们,大家对“无赖”的阐明有什么意见呢?欢迎评论区来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