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师蒙钟德用镜头见证家乡的时期肖像
咔嚓!
数万张照片记录琼海发展巨变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央永久会址。
海南琼海,由于博鳌亚洲论坛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如今的琼海嘉积城区高楼林立,马路纵横交错,生态环境幽美。
然而,你可曾知道,20年前、30年前的琼海是什么样子的吗?琼海拍照师蒙钟德凭着对家乡的热爱,用摄影机镜头记录下了琼海的沧桑巨变。
蒙钟德(本人供图)
南首都市报 陈康 /文图(照片除署名外)
今年58岁的蒙钟德是土生土长的琼海人,老家在石壁镇的一个小村落落。
1979年,蒙钟德18岁,他考上了广州一所专科学校。当时,琼海的乡下公路只修到龙江,他从老家石壁去广州,沿途辗转奔波,费尽周折。先要乘坐小机船,从石壁顺着万泉河漂流而下,经由半天韶光的水上航行,才能抵达嘉积。到了嘉积,隔夜再换乘开往海口的车辆,路上又须要大半天韶光;再从海口坐船到广州,又是两天韶光。那时候的交通便是这么未便利。每次从广州回家,或是从家乡返回学校,须要多次换乘车和乘船,走一趟要花费4天韶光。
蒙钟德说,在广州读书期间,他与拍照结下不解之缘。“当时学校有一台摄影机,学生可以借来拍照,只是须要自己费钱买胶卷和冲洗。”蒙钟德回顾说,当时他总是只管即便节省炊事费,买胶卷拍照,就这样爱上了拍照。
1981年,蒙钟德回到家乡琼海参加事情,仍念念不忘搞拍照。他省吃俭用,用3年韶光积攒了几十元,买到一部摄影机。从此,他利用业余韶光,挎着相机四处拍照。从家乡交通不便的石壁,到事情所在地的中原(当时叫乐会),到嘉积城区的点滴发展变革,他都用相机记录下来,定格在一张张的胶片里。
“现在的中原集镇上有两棵参天算夜树,是我和单位的同事一起种下的,当年我们单位参加责任植树活动,我就拍摄了当年植树的情景。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两棵树叫“雨树”,现在这条街成了一道雨树特色街。”蒙钟德说。
1994年嘉积城区开通公共汽车(蒙钟德 摄)
1998年琼海旅游成热点(蒙钟德 摄)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进了琼海。当嘉积开通第一辆公交车的时候,蒙钟德特地选择以东风路赤色娘子军雕像作为背景,记录下琼海公交车从无到有的标志性的时候。万泉河路、豪华路、银海路等嘉积地区的主干道开工培植,潭门大桥、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奠基等重大项目开工培植,蒙钟德都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主要的时候。
琼海昔日的荒效野外,如今变成了田园城市,宽阔的马路,高楼林立;公共交通工具从小巴、中巴换成了空调公交大巴;共享汽车、出租车、共享单车随处可见;高速公路、环岛高铁贯穿琼海;博鳌机场建成投入利用,从博鳌坐飞机到广州,仅用1个多小时。如今,琼海的交通四通八达,快捷方便。
琼海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市情貌日月牙异。琼海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4张榜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蒙钟德从门外汉到拍照爱好者,如今已经是琼海小有名气的专业拍照师,他的胶片相机早已换成了专业数码相机,还配上了无人机航拍。
至今,蒙钟德已经拍下了数万张精彩照片,记录了琼海的发展巨变和城市魅力。他说,他遇上了好时期,家乡正在迅速发展,他要连续用相机记录家乡越来越美的生活。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央奠基(蒙钟德 摄)
如今的银海路
银海路建筑初期(蒙钟德 摄)
如今的万泉河路
万泉河路开工培植(蒙钟德 摄)